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内容中,属于公民义务的是( )。A.物质帮助权B.财产权C.维护民族团结2.小张在儿童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小说,他拥有这篇小说的( )。A.著作权B.知情权C.租借权3.下列( )情节后果最严重。A.违反班级纪律B.违反校规C.违反法律D.违反政策4.王林的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他应该运用(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5.张某破坏路灯被公安机关拘留,涉及到的法律条款是( )。A.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nB.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6.张明在放学回家途中被一条小狗咬伤,他们全家对此事展开了讨论,你认为谁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A.妈妈说:“以后可千万加小心,这次就自认倒霉吧!”B.奶奶说:“这是老李家的狗吧,我明天就去找他们算账!”C.张明说:“我们刚在道德与法治上学的法律知识,我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7.我作为中国公民不应该( )。A.遵守法律法规,努力为创造和谐社会作贡献B.为了让自己获取最大利益而泄露国家机密C.为我国取得的科研成就,感到骄傲、自豪8.身份证上的前6位数字表示居民的( )A.户口所在地B.电话号码C.邮政编码D.家庭关系9.身份证的用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B.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C.在机场办理登记手续D.去菜市场买菜10.公民身份意味着( )。\n①在某地居住 ②受国家的帮助和保护 ③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④对国家的归属、对民族的依附和对文化的认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1.(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 )。2.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 )。3.法律如同( ),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法律如同( ),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法律如同( ),是保护我们的坚强后盾。4.2014年,我国将( )月(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 )、( )。5.我国的( )就是为了彰显宪法权威。6.2014年9月2日,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 )24小时热线电话正式开通。7.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 )、( )、( )、( )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国家应充分保障公民( ),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8.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国家应充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9.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 )、( )、( )、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国家应充分保障公民( ),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10.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 )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我们作为小学生,不需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2.遵守交通规则也是守法的表现。( )3.有人将5角钱硬币熔化打成戒指卖,这是违法的。( )4.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只有刑法和民法。 ( )5.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年龄是16周岁。 ( )6.宪法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是繁茂的枝叶。因此,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7.中国公民到其他国家,不用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n8.我们要增强权利观念,义务观念无所谓。( )9.作为中国公民,既享有权利,也应履行义务。( )10.在我国生活的外国人都是中国公民。( )四.连线题(共2题,共14分)1.我会连。李强按时上学认真听课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爸爸当选为人大代表 劳动权叔叔阿姨在工厂上班 受教育权爷爷奶奶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生命 健康权爸爸妈妈相伴到公园锻炼 物质帮助权2.连线题。随意殴打、恐吓、威胁 侮辱罪辱骂、中伤别人 寻衅滋事罪打群架 抢劫罪殴打他人,索要钱财 聚众斗殴罪五.简答题(共5题,共25分)1.居民身份证上面包含哪些信息?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身份证?2.写出我国现行宪法颁布的时间和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时间。3.当未成年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哪些维权的途径?4.周日晚上,张亮请同学到他家小区的空地开生日晚会。他们大声喧哗,高歌直至深夜,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为此,张亮很困惑。请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角度劝一劝张亮。5.组织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或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六.辨析题(共1题,共8分)\n1.小明说:“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小红说:“法律只约束那些干坏事的人,而我们都是遵纪守法的人,所以法律离我们很远。”小明和小红谁说的对?为什么?七.材料题(共1题,共9分)1.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也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其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宪法,小明所在的六(一)班准备到附近的社区开展一次宣传活动。(1)你认为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宣传宪法?(2)如果你是小明,你将向社区居民宣传有关宪法哪些内容?(3)作为小学生的你应该怎样维护宪法尊严? 八.综合题(共3题,共25分)1.法律知识我知道。(填序号)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过期食品吃坏肚子。( )(2)叔叔阿姨去民政局领结婚证。( )(3)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时唱国歌。( )(4)国家规定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 )(5)一家工厂偷偷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大量的鱼虾死亡。( )2.“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木是组织、确定的意思。中国古代就有“民不举官不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2014年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n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回答:(1)我国将每年的( )月(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了解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家宪法,请你为国家宪法写一句宣传标语。3.某校中学生张某骑自行车上学,路上因闯红灯被交警拦住,并受到了交警的批评。张某来到学校,又因没完成英语老师布置的作业,受到了英语老师的批评。然而张某却说:“做作业是我的自由,成绩好坏是我个人的事,不用你管。”下午,张某因违反校纪,班主任老师让其回家请家长,由于家长不在家,他便抱起足球到楼下草坪上踢了起来,被小区管理员狠狠地批评教育了一番。晚上在家,父母知道了张某一天的表现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张某感叹道:“我真是倒霉透了,一点儿自由也没有!”(1)张某认为自己“倒霉透了”,这种观点对吗?假如你是张某的同学,请你帮他分析一下他“倒霉”的原因。(2)公民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3)张某一天的经历对你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有何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C\n4.D5.A6.C7.B8.A9.D10.B二.填空题1.宪法;国家2.基本义务3.指南针;尺子;武器4.12;4;普及日;深化日5.宪法宣誓制度6.123087.人身;政治;经济;社会;基本权利8.人身9.人身自由;政治;经济社会;基本权利10.督促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李强按时上学认真听课——受教育权;爸爸当选为人大代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叔叔阿姨在工厂上班——劳动权;爷爷奶奶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物质帮助权;爸爸妈妈相伴到公园锻炼——生命健康权。2.如下:\n五.简答题1.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本人相片、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生活中用到身份证的时候很多,比如酒店住宿、办手机卡、车站买票。2.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3.应当及时将情况告诉家人或老师,寻求专业法律人员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4.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以合法的适当的方式行使权利。张亮和同学们有权使用小区公共空间,但不应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只要符合题意,观点正确即可)5.某中学生林某因与同年级同学钟某发生矛盾后斗殴,当晚8时许钟某纠集同学挟持林某到校外一小巷内,将林某打倒在地。后来林某起身掏出水果刀,对其中的王某等人乱刺后逃离现场,王某被刺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1月17日,法院以林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和同学友好交往。六.辨析题1.小明说的对。法律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法律一方面惩罚犯人,另一方面保护好人,所以法律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七.材料题1.(1)出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3)①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精神实质。②宣传宪法,以宪法为行为的最高准则。\n③自觉遵守宪法,依法行使宪法和正确享受赋予的权利,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④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同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八.综合题1.⑤;②;①;③;④2.(1)12;4(2)普及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权威3.(1)张某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他“倒霉”是因为没有忠实履行义务。(2)遵守交通规则、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纪律等是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我们必须做到,而张某没有做到。破坏草坪是法律禁止做的,但张某却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3)作为公民,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