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夫法者,所以兴功俱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这句话说明( )的重要性。A.规则B.法律C.统治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的权利和义务。A.受教育B.支配自己财产C.纳税D.服兵役3.(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A.民法B.刑法C.宪法4.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 )载入宪法。A.环境保护B.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C.垃圾分类5.在我国,( )的公民为成年人。A.16周岁以上B.20周岁以上\nC.18周岁以上D.30周岁以上6.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 )。A.公民B.孩子C.学生D.顾客7.能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的证件是( )。A.学生证B.居民身份证C.驾驶证8.今年7岁的叶知秋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她享有( )权利。A.义务教育B.人权C.建议权9.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A.刑法 B.交通法 C.劳动法 D.宪法10.我国公民年满( )就可以参加选举了。A.14周岁 B.16周岁\nC.18周岁D.20周岁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1.中国是全世界第( )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我国自主设计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 )号”,创造了7062米的最大载人下潜深度记录。2.( )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未满16周岁的公民自愿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 )年的居民身份证;16——25周岁的,身份证有效期是( )年,26——45周岁的,身份证有效期是( )年;46周岁以上的,身份证( )有效。4.国民身份号码有( )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一6位是( )码,第7一14位是( )码;第15一17位是( )码;第18位是( )码,如果校检码为10,用( )代替。5.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到( )、( )和( )的人员越来越多,6.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 ),获得政府提供的法律( )服务。7.公民的身份证号码是由( )位数字组成的。8.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 )。9.( )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 )成功举办,中华民族实现了举办奥运会的百年梦想。10.( )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小明18岁了,不想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2.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3.宪法和其他法律一样,地位相同。( )4.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 )5.身份证可以借给有需要的人使用。 ( )6.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7.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可以是护照,也可以是身份证。( )8.小雪一家去饭店吃饭,为了获得赠品,就同意了服务员不开具发票的要求。( )9.古希腊时,所有人都有公民资格。 ( )\n10.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 )四.连线题(共2题,共14分)1.事例和法律关系连线题。某工厂向河道里排放污水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王阿姨在某超市买到了假货 环境保护法王某醉洒驾车 劳动法李某拖欠工人的工资 刑法2.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n五.简答题(共5题,共35分)1.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管子》中有一句话:“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谈谈你的理解。3.“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的合法自由和权利。”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至少写出四种)5.下面同学的说法对吗?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小明认为说话是他的权利,所以他经常在图书馆里大声说话。六.辨析题(共1题,共8分)1.小刚说:“如果有人欺负我弟弟,我就找人去教训他。”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为了宣传宪法,六(1)班决定围绕“走进宪法”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板报的策划者,请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三个板报栏目。(2)制作宣传横幅,请设计两条宣传标语。八.综合题(共3题,共24分)1.根据宪法第二章的规定,把公民对应的义务序号填在相应图片下的括号里。①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②让孩子接受教育的义务③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④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n图一( ) 图二( ) 图三( ) 图四( )2.德润心灵,法护成长。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美好的公共生活离不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公序良俗,离不开个人自觉,也离不开法制保障。请把下列法律名称与相应家庭生活、公共生活一一对应起来。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支持残疾人事业——( )3.我国的法律职能不同,请把你知道的法律职能填在对应的括号内。①行政法 ②民法 ③刑法\n( )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A3.C4.B5.C6.A7.B8.A9.D10.C二.填空题1.五;蛟龙号2.护照3.5;10;20;长期4.18;地址;出生日期;顺序;校检;x5.海外留学;务工;执行公务6.法律援助;免费7.188.权利;第二次;宪法9.2008;北京10.《儿童权利公约》三.判断题1.×2.√3.×4.√5.×6.√7.×8.×\n9.×10.√四.连线题1.如图:2.如下:五.简答题1.(1)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2)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2.法是用来预防和惩罚犯罪的,律是用来解决争端、化解纠纷的。法律政令,就是治理社会的规矩绳墨。3.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4.1.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2.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3.维护祖国团结的义务4.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n5.他的说法不对。我想对他说,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六.辨析题1.我不认同小刚的观点。因为暴力是对公民人身安全的侵害,可以先报告家长或老师,协商不行的,可以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申请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无偿的法律援助,还可以直接到派出所报案处理,不要私自解决,因为以暴制暴是不对的,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七.材料题1.(1)宪法颁布历程;宪法知识知多少;维宪在行动(国家宪法日)(2)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维护宪法权威,培育宪法信仰。八.综合题1.②;④;①;③2.B;C;A;E;D3.③;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