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让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有国法可依。这说明( )。①法律因生活的需要而制定 ②法律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③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④只有法律能规范我们的生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下面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与法律同时规范我们的行为B.道德与法律,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C.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D.只有法律能够规范人的行为,道德可有可无3.法律规定:每年农历( )为老人节。A.五月初五B.九月初九C.八月十五D.七月初七4.小亮的爸爸在石家庄打工,村里通知他回村里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这里小亮的爸爸享有( )。A.劳动权B.文化权利C.选举权与被选举权\n5.( )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A.护照B.身份证C.出生证6.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也再次重申了这一条。公权力的行使,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绝不允许任何组织、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做任何有悖于人民利益的事情。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宪法是根本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C.行政机构不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D.我们要树立宪法的权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7.( )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A.国家宪法日B.宪法C.法律D.公约8.司机驾车时遵守交通规则,履行了( )义务。A.保守国家秘密B.遵守公共秩序C.赡养扶助父母9.以下事情与法律有关的是( )。①学生乘坐大巴去旅游 ②爸爸妈妈带孩子去医院看病③车辆在道路上行驶 \n④顾客到商场购物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0.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A.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B.寻找机会用更严厉的手段报复对方C.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D.采取忍让退避的方式二.填空题(共10题,共48分)1.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民法保护我们的( )、( )、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2.居民身份证上有( )、( )、( )等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 )或( )的利益。3.在我国未满( )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4.( )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 )的身影。5.宪法是国家的( ),是制定其他法律的( )和( )。6.(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7.写出两个你在日常生活中履行的义务:( )、( )。8.( )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选票代表着一种民主权利。9.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 )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 )的特权,一切违反( )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追究。10.( )年( )月( )日,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 )"24小时热线电话正式开通。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国家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2.刑法、民法、行政法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 )3.下车后就可以将车票随意乱扔了。( )\n4.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5.单位和个人没有权利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6.《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的最低年龄是14周岁。( )7.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只有刑法和民法。 ( )8.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9.新入职的教师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10.我爷爷今年80岁了,他领取了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 )四.连线题(共2题,共7分)1.我会连。休息权 ①王明的爷爷今年90岁了,他领取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 贴。物质帮助权 ②小红的姐姐大学毕业求职时,看到县财政局公务员招聘条 件之一是“仅限男性”。受教育权 ③王林的爸爸就职的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没有节 假日,也不发加班费。平等权 ④张璐6岁时成为一名小学生。2.下面的话分别是谁说的?请连线。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习近平 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起作用了,制度不是稻草人,效果就出来了。邓小平 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毛泽东五.简答题(共5题,共33分)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神圣性表现)?2.在成长过程中,你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哪些特别关怀?3.公民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使监督权?4.如何正确行使权利?\n5.采访同学和老师,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六.辨析题(共1题,共8分)1.认识居民身份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自愿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1)关于身份证的知识你知道多少?(至少写出两点)(2)在生活中,身份证有哪些用途?(至少写出三条)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截止12月10日,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00万例的国家达15个,分别是美国(1649万)、印度(985万)、巴西(688万)、俄罗斯(262万)、法国(236万)、英国(183万)、意大利(182万)、土耳其(180万)、德国(132万)等。全球新冠死亡病例超过10万的国家有3个,分别是美国、巴西和印度。现在新型冠状病毒遍布全球,许多国家都做好了防备,可中国却做的最好。说说2020年这次疫情发生的哪些事件让你体会到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八.综合题(共3题,共20分)1.“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木是组织、确定的意思。中国古代就有“民不举官不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2014年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n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回答:(1)我国将每年的( )月(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了解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家宪法,请你为国家宪法写一句宣传标语。2.德润心灵,法护成长。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美好的公共生活离不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公序良俗,离不开个人自觉,也离不开法制保障。请把下列法律名称与相应家庭生活、公共生活一一对应起来。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n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支持残疾人事业——( )3.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在以下几件事你要怎么做。答:(1)过马路:( )。(2)借了别人的东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B4.C5.A6.C7.A8.B9.A10.C二.填空题1.生命;健康2.姓名;生日;家庭住址;自己;家人3.18周岁;18周岁4.法律;法律5.根本法;基础;依据6.宪法;刑法7.维护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8.选举9.宪法;宪法;宪法10.2014;9;2;12308三.判断题1.√2.√3.×4.√\n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2.五.简答题1.①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③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④宪法有更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2.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场所,未成年人可享受免费或优惠票价。3.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②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4.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5.《教育法》保证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教师法》规范了老师的言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学校保护六.辨析题1.(1)①身份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②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③第1-6位是地址码;④第7-14位是出生日期码;⑤第15-17位是顺序码;⑥最后一位是校验码等。\n(2)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办理登机手续;在火车站自动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在邮局邮寄物品等。七.材料题1.专治疫情的医院仅仅只用七天的时间建成,还有各种各样的志愿者逆行前往疫区等;今后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遵守道德和法律,为祖国争光,报效祖国。八.综合题1.(1)12;4(2)普及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权威2.B;C;A;E;D3.走人行道;要及时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