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区政府在房屋拆迁中损毁了李强家的屋内合法财产,子以赔偿。区政府的这一做法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 )。A.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C.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2.《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目录中‘特定群体权力’不包括( )。A.妇女权利B.残疾人权利C.老年人权利D.运动员权利3.在我国,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实现当家作主的一项最基本政治权利是( )。A.批评建议权B.人身自由权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劳动权和受教育权4.宪法是法治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 )。A.上级任命产生B.党员选举产生C.民主选举产生\n5.公民身份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第1-6位是( )。A.校验码B.地址码C.顺序码6.在我国,( )的公民为成年人。A.16周岁以上B.20周岁以上C.18周岁以上D.30周岁以上7.丁瑞达的爸爸从来不告诉别人自己在军事科研机构工作的情况是因为( )。A.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B.他不喜欢跟别人说话C.他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在哪里上班D.他认为别人没有资格知道8.我国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法律是( )。A.刑法B.民法C.行政法D.婚姻法9.没有选举资格的是( )。A.年满18周岁的学生B.小学生C.退休的老人\nD.全职太太10.12366是全国统一的( )服务热线。A.征兵B.纳税C.航空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1.居民身份证上有( )、( )、( )等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 )或( )的利益。2.法律如同( ),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3.宪法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 )、( )、( )。4.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 )、( )、( )等权利。5.刑法是规定( )和( )的法律。民法是维护人们( )的主要法律。6.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为( ),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7.(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 )。8.同学们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学习的法律知识都是根据( )法制定的。9.法律( )社会关系,( )合法权益,( )公共秩序。10.(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有些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但不管什么年龄都要承担义务和责任。 ( )2.有人说:自己买的房子,什么时候装修怎么装修,我自己说了算。( )3.小红的爸爸是国际秘密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他在喝醉酒后,就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和酒友交谈起来。( )4.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 )5.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6.走出国门,身在外国,就不代表中国了。 ( )7.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职的需要,要求查看我的身份证时,我也不给查看,我要保证自己的隐私不被泄露。( )8.我们要注意保密居民身份证上的个人信息。( )\n9.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10.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 )四.连线题(共2题,共9分)1.连线题。就读八年级的张翔辍学打工 《未成年人保护法》姑姑的公司长期不发放工资 《义务教育法》冶炼厂向天空排放废气 《劳动法》小学生林辉去网吧上网 《环境保护法》2.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五.简答题(共5题,共37分)1.赵琳认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宪法权威的具体体现”。你同意她的观点吗?理由是什么?2.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3.宪法与其他法律是什么关系?4.采访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5.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哪些方式参与对权利的监督?六.辨析题(共1题,共8分)1.为什么不能随便扔掉车票、快递单、购物小票?生活中怎样避免泄露身份证信息?\n七.材料题(共1题,共20分)1.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理解宪法,每年的国家宪法日都有活动主题。2014年主题: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2015年主题: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致、共享发展。2016年主题:学宪法,讲宪法。2017年主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2018年主题: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问题:1.国家设立宪法日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在国家宪法日这一天,你发现了什么?3.宪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4.未成年人维权途径有哪些?八.综合题(共3题,共27分)1.阅读下面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前面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有一家造纸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河水污染。( )(2)新学期开学典礼,你们学校全体师生肃立,共唱《义勇军进行曲》。( )(3)刘慧大学毕业,取得了教师资格证,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一所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老师。( )(4)董叔叔和张阿姨在谈恋爱,准备春节期间结婚。( )(5)某厂家夸大产品功能,在电视上做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n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结合不同的情景,看看对应的是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和义务,分别将字母序号填在( )上。A.物质帮助权B.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E.服兵役的义务F.监督权 G.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H.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妈妈被选为地方人民代表,她享有( )。2.李奶奶病了,她的儿女轮流照顾她。对应的是( )。3.爷爷今年80岁了,他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他享有( )。4.小张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部队里训练,对应的是( )。5.我们每天按时到校上学,享有( )。6.小丽的爸爸经常登录政府网站查看要闻动态,他有( )。7.小明和同学在车站等车,排队上车,对应的是( )。8.丁丁的爸爸在军事研究所工作,每次别人问起他妈妈关于爸爸工作情况时,妈妈都说:“对不起,无可奉告。”对应的是( )。3.2016年,全国法院一审开庭审理省部级及以上落马官员42人。(1)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2)上述材料直接表明法律具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D\n3.C4.C5.B6.C7.A8.A9.B10.B二.填空题1.姓名;生日;家庭住址;自己;家人2.尺子3.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4.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5.犯罪;刑罚;日常生活秩序6.国家宪法日7.宪法;集中体现 8.宪9.调整;保护;维护 10.宪法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n2.a.学校门口的墙上、街道边的电线杆上被人贴满了烟草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b.张叔叔和吴阿姨在谈恋爱,他们准备结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c.张兰大学毕业,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被聘为一所学校的数学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一家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大量重虾死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e.新学期开学典礼,校长带领师生全体肃立,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五.简答题1.同意。全社会的人都遵守宪法,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权利,这是一种平等,这是一种统一,没有人可以超越,这样才会真正达到国泰民安。2.(1)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2)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3.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4.姑姑在银行上班。商业银行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贷款通则》等。(答案不唯一)5.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监督。例如,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六.辨析题\n1.因为车票、快递单、购物小票上都有我们的身份信息,随意扔掉的话容易泄露身份信息;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安全处理车票、快递单等容易泄露身份信息的东西,不将自己的身份证借给别人使用过,不随意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七.材料题1.1、答: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2、答:①在去学校的路上,我发现路边摆放了许多关于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栏。②下午,学校请来了区人民法院的法官,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宪法知识课。③放学后,我和妈妈去书店买书,书店设置了宪法图书专区。④晚上,爸爸告诉我,他们单位举行了庄重的宪法宣誓仪式。3、答: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4、答:(答案不唯一)①告知情况:告诉家人;向老师、学校报告。②咨询寻求帮助:向律师等专业人员请教;向居委会或村委会求助;向法律援助部门求助;向妇女儿童保护组织求助。③寻求法律帮助:请求政府主管部门依法办事;请求公安机关立案查办;向检察院提起控告、申诉;向法院起诉。八.综合题1.D;A;E;C;B2.C;D;A;E;H;F;G;B3.(1)材料中国家依法打击制裁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不因违法犯罪分子是官员而免于处罚,表明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表明法律的作用是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