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我们应自觉履行的义务有( )。①按时入学 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 ③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 ④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2.如果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爸爸工资,可能会用到哪部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3.国家制定的专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③《治安管理处罚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4.一位中国公民,他的身份证有效期是20年,那他的年龄可能是?( )A.46周岁以上B.26-45周岁C.16-25周岁5.下列选项中不是宪法规定的内容是( )。\nA.公民的基本权利B.国家根本制度C.公民具体义务D.国家根本任务6.能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的证件是( )。A.学生证B.居民身份证C.驾驶证7.国籍的取得方式有( )。A.以出生的方式B.以申请加入的方式C.以上两种都是8.下列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A.淘气帮妈妈取回快递包,顺手将快递单撕下来扔在垃圾桶里B.小红奶奶不小心把身份证丢失了,小红知道后赶紧带着奶奶到公安机关去挂失C.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他人使用9.《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公安机关在办理监护侵害案件需要询问未成年人时,应当考虑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采取和缓的方式进行,防止造成进一步伤害。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社会保护C.司法保护D.学校保护\n10.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根本问题的是( )。A.宪法B.刑法C.民法二.填空题(共10题,共42分)1.( )、( )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 )法》的规定,未满16周岁的公民自愿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 )年的居民身份证。3.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 )在商场,我们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 )。4.( )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5.《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收到检举的机关和负责查处的机关应当为检举人( )。6.一个社会对未成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它的( )。7.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 )的方式取得,二是以( )的方式取得。8.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 )制定和颁布,具有( )和( )。9.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 )、政治、经济、社会、( )等方面的权利。10.(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 )的保障书,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 ),除了保障公民的( ),还规定了公民的(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 )2.如果我被别人家的狗咬伤了,那我也没有办法,只能认倒霉。( )3.今年10月1日是我国建国70周年纪念日。( )4.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最大载人下潜深度纪录。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讯设施以及防汛备用器材、物料等。( )6.中国侨民不拥有中国国籍。( )7.宪法是我国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任何机构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8.我们作为小学生,不需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n9.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 )10.只有满18周岁的人才可以领取居民身份证。 ( )四.连线题(共2题,共15分)1.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2.请把下面法律与其所落实的公民基本权利连上线。《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女性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文化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财产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承法》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n《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物质帮助权五.简答题(共5题,共33分)1.我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来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请列举几个你知道的权利。(答出4个即可)2.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理解宪法,每年的国家宪法日都有活动主题。写一写2018年的活动主题是什么。3.周日晚上,张亮请同学到他家小区的空地开生日晚会。他们大声喧哗,高歌直至深夜,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为此,张亮很困惑。请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角度劝一劝张亮。4.民法可以保护我们哪些权益?(列举出5点)5.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国家设立宪法日具有什么意义?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七.材料题(共1题,共6分)1.在下列情形中,法律又起着什么作用呢?情景一:叔叔喝酒后,叫了代驾。他说法律禁止酒后开车。我觉得法律( )。情景二:我看到很多残疾人和高龄老人,国家都有特遇。我觉得法律( )。情景三:发生交通事故的邻居,法院判决肇事司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我觉得法律( )。八.综合题(共3题,共23分)1.查阅宪法第二章的规定,看看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哪项义务,将序号写在圆圈中。1.维护民族困结的义务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3.瞻养扶助父母的义务4.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n2.判断下列关于中国公民的说法。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画上“√”。( )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 )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 )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是公民。( )只有取得选民资格,才享有公民权利。3.观察下图,完成问题。\n(1)说一说这种做法是否合适,原因是什么。(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身份信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C4.B5.C6.B7.C8.A9.C10.A二.填空题1.道德;纪律2.身份证;53.学生;公民4.宪法5.保密6.文明程度7.出生;申请加入\n8.国家;强制力;权威性9.人身;文化10.宪法;公民权利;根本法律依据;基本权利;基本义务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2.如下:\n五.简答题1.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文化教育权利等。2.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3.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以合法的适当的方式行使权利。张亮和同学们有权使用小区公共空间,但不应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只要符合题意,观点正确即可)4.民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等。5.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让宪法意识根植人心。六.辨析题1.因为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如有抵触,则应对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进行修改或废止。七.材料题1.规范人的行为;保障人们的生活;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八.综合题1.如图:2.( )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n(√)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是公民。(√)只有取得选民资格,才享有公民权利。3.(1)随意丢弃车票的做法不合适,因为车票上有身份证号码、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或家庭的利益。(2)生活中,我们要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以及其他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不要随意乱扔;不要随意透露或在网上发布单据的二维码、条形码等;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在含有身份信息的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某某用于某某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他人使用。如果请他人代自己办事,也要托付给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