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周测历史试卷2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晋国大夫叔向对齐国大夫晏婴说,如今天下秩序混乱,民众听到国君的命令,就像躲避仇寇一样逃跑;栾、胥、狐等晋国八大姓子弟,很多都从大夫降级成“皂隶”(贱官,指低级官僚)。叔向的说法反映了A.中央集权遭到破坏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西周遗留的制度逐渐被打破D.贵族阶层在战国时期受到沉重打25.曹魏之时的察举一途,既包括卢钦、杜宽等高官世族子弟,也有杨丰、杜基等父祖不详之普通士人。高堂隆作为一牧牛之民户“年七十馀,有至行,举为计曹缘(郡财政会计)”。这说明这一时期A.社会阶层流动的路径依然有效B.地方官员的选官权力有所扩大C.制度设计推动了士族的形成D.人才评定标准是九品中正制26.《清官考辩》记载:“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B.君主专制制度C.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中央集权高度集中27.《山海经》的记载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也摒弃不用;近代学者王国维则结合甲骨文研究,认为《山海经》所载殷商先王亥的事迹确有其事。据此可知A.随着时间推移历史真相终将显现B.近代史学工作者素质较古人更高C.研究方法的拓展推动史学的发展D.学者的立场导致学术成果不可信28.到甲午战争前夕,外国资本在我国开办的企业达191个,其中船舶修造和各种加工工业占到总数的60%,外资企业投资总额估计约达2800万元,利润一般在10%至24%之间,雇佣工人约达34000人,占当时我国工人总数的34.6%至37%。材料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A.促进了中国产业工人的产生与壮大B.使我国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C.刺激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D.推动了我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9.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指出:“在反日的爱国主义旗帜下,学生们证明他们自己是一支新的政治力量。上海的商人们出于同情也关门停业,举行为期一周的爱国罢市。上海约四十个工厂的工人也由于爱国而举行罢工。这场由主要阶级参加并在群众行动上达到新水平的真正的全国性运动取得了胜利。”此次运动第8页共8页
A.导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群众广泛参与C.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有力支持D.推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30.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相继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等文件,同时邀请蔡元培、马寅初分别担任监察院长、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由此可以推知A.国民政府积极扶持民族工业B.兴办实业成为当时中国主流C.民族工业发展障碍渐被扫除D.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31.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草案),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已结束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出现曲折C.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D.我国政府结束了政党竞争的历史32.对于罗马人来说,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对于公民基本权利和合法权利很重要,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和基础,从欧洲的历史来看,这种法律形式“民法尤胜于刑法”一直都很重要。这里主要强调罗马法A.内容丰富详实,应用性强B.量刑有理有据,保障平民权益C.协调社会矛盾,巩固统治D.侧重民事诉讼,保护私有财产33.《共产党宣言》提出,社会中的各成员都要参与到劳动中,改变资产阶级获者不劳,无产阶级劳者不获的社会局面;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等。由此可知,《共产党宣言》A.首倡社会平等理念B.主张消灭私有制度C.坚持工农联盟原则D.蕴含社会治理思想34.罗宾·W·温克在《牛津欧洲史Ⅲ》中记载了1917年4月列宁在彼得格勒的芬兰火车站的演讲,“亲爱的同志们、战士们、海员们、工人们!我很高兴为俄国革命的胜利向你们致意……现在,人民把武器对准剥削者——资产者的时代到来了。”该演讲认为俄国A.现在的革命任务需要发生重要转变B.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成功C.革命胜利主要归功于工农建立联盟D.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35.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苏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A.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B.具有不均衡性的特点C.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D.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第8页共8页
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试都必须做答。第43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如果都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道题计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第8页共8页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5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4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部分科学成就信息表时间国家科学家科技成果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38年德国施莱登总结细胞研究的成果,首次提出细胞学说1839年德国施旺把细胞学说扩大到动物研究19世纪初期法国拉马克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肯定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1859年英国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达尔文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拉马克关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1900年德国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解决了经典力学理论不能说明的微观粒子运动问题20世纪初期德国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解释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整理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等以“欧洲近代科学发展”为主题,参考表4中一组或几组信息,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第8页共8页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据《张文襄公全集》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7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越南战争中,美国为帮助南越傀儡政权消灭南方人民武装力量,自1961年起使用了落叶剂、除草剂等化学剂约7.8万吨,喷洒面积达2.68万平方千米。在使用化学剂之初,美国科学界就道义和生态原因提出异议。1967年2月,5000多名科学家向美国政府请愿,敦促约翰逊总统下令停止在越南使用化学剂。自1968年下半年起,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多项决议,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要求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要求秘书长准备一个关于化学、生物以及细菌武器的报告。面对美国的战争暴行,越南人民武装力量依然活跃在南越丛林中,给美国和南越政府以巨大打击。1971年,尼克松政府决定终止在越南战场使用化学剂。化学剂的使用,也使很多美国军人在战后饱受癌症等疾病折磨。第8页共8页
——摘编自吕桂霞《牧场工行动:美国在越战中的落叶剂使用研究(1961~197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最终放弃在越南使用化学剂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化学剂的后果。(6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冯道(882~954),“少纯厚,好学能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皆居高官显爵,自号“长乐老”。其自诩:“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非人之谋,是天之祐。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据《长乐老自叙》等材料二:史臣曰:(冯)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冯)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旧五代史》材料三: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新五代史》(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冯道的评价。(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6分)第8页共8页
历史答案24.C25.A26.B27.C28.A29.B30.A31.C32.D33.D34.A35.C41.(25分)(1)历史学家的使命感;追求客观真实,理性叙述历史;创新精神;开阔的视野;自主的实地查访与史料调查精神。(2)历史:古希腊城邦的发展与人文精神;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广泛接触;丰富的历史与神话传说;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史记: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儒家思想的影响;史学传统;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3)叙述一定时空框架内的历史事物;有指导思想;客观、准确的记载;丰富的史实;有作者的认知。42.(12分)示例:论题:19世纪至2O世纪初期,欧洲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成就。(2分)阐述: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这一伟大发现为电能的利用打下了基础,从而推动了电气时代的到来;1859年,达尔文继承和发展了拉马克生物进化的观点,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19OO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解决了经典力学理论不能说明的微观粒子运动问题,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量子理论成为2O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2O世纪初期,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解释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量子论和相对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它们不仅是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还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9分)总之,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欧洲国家普遍进行工业化,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流行,这些均推动了科学进步,使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1分)45.(15分)(1)迫于外来压力作出的改革;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受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推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2)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会危机与政治困境。46.(15分)(1)美国科学界的反对,联合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国内反战运动高涨,没有达到预期作战企图。第8页共8页
(2)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对越南人民和美国士兵伤害严重,在国际社会造成恶劣影响。47.(15分)(1)材料一高度肯定,为官不贪,为人真诚,忠孝两全。材料二,辩证看待,为人淳朴大度,但为臣不忠。材料三,全面否定,不忠不义,寡廉鲜耻。(2)评价的角度;评价者所持的标准;时代变化;史料考订与发现。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