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整理与归纳1、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与的联系(2)人物:派出使西洋诸国(3)时间:(4)过程:先后次下西洋,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5)意义:①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和;②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③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的和,对开发南洋做出了贡献。2、戚继光抗倭(1)倭寇:①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和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倭寇。②危害:倭寇与沿海奸商、海盗勾结,大肆烧杀抢掠(2)16世纪中期,明政府派等将领组织抗倭。(3)经过:他率领荡平了倭寇,接着又在、和另一个抗倭名将共同作战。(4)结果: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3、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1)戚家军抗倭是正义事业(2)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不扰民(3)戚家军荡平了倭寇,保卫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课后题1、抗倭名将有哪些?你认为抗倭斗争的胜利有何意义?答:(1)戚继光、俞大猷(2)抗倭斗争的胜利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抗倭功绩永载史册。2、郑和下西洋一般都选择秋冬出发,夏季返回。你认为郑和为什么要这样选择?答:秋冬季节大陆吹东北季风、西北季风,此时出发顺风顺水;夏季,大陆吹西南风、东南风,此时返回顺风顺水。练习题1.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丝绸之路开辟②实行“闭关锁国”③郑和下西洋④玄奘西游天竺A.①④③② 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2.右图人物是我国明朝时期伟大的航海家,他是()A.戚继光B.郑和C.文天祥D.郑成功3.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A.东北遭到俄国入侵B.台湾被荷兰强占3\nC.新疆大小和卓叛乱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4.“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民族团结B.反抗侵略C.社会变革D.和平交往5.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红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C.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6.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A.为扩大明朝的海外影响B.为促进明朝海外贸易的发展C.为购买国内没有的珠宝、香料D.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7.福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明代在福州长乐补充给养后率领船队下西洋的历史人物是()A.鉴真B.玄奘C.郑和D.戚继光8.郑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曾经七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到达的最远地区是①非洲好望角②红海沿岸③非洲东海岸④孟加拉湾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小明在制作我国古代一次远洋航海学习卡片时,不小心将黑水滴在右边的卡片上,上面的内容看不清了,请你帮帮他,卡片上标题后应该填写的是标题时间1405——1433路线刘家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作用加强了中国与……促进了……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玄奘西行D.郑和下西洋10.派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朱元璋B.建文帝C.万历帝D.明成祖拓展训练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为其立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打算把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之一,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对此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材料二:他的船队所到之处,都是友好交往,馈赠礼品,迎送使节,和平贸易,参与宗教礼仪等等,一路留下的是中华古代先进的文明,一路留下的是友好的欢声。实际上,可以说他与他的追随者起到了一种伟大的和平使者的作用。 材料三:材料四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请回答:(1)请写出哥伦布在“地理大发现”中的主要贡献。3\n(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为其立碑”的主要原因。美洲印第安人后裔打出的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又如何理解?(3)材料二中的“伟大的和平使者”是谁?从历史发展的长远来看,他和哥伦布的活动具有共同的历史作用。请问:他们共同的历史作用是什么?12.仔细观察下图:(1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上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具体时间是多少?(2)图上航行路线最远到达哪里?(3)该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3.读材料,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材料二:右图人物 (1)上图人物是谁?用一句话概括出主要历史贡献? (2)材料一中的“海波不平”喻指什么?(3)材料中的“夷岛”是指什么地方? (4)戚继光的心愿最后有没有实现?与他一起作战的将领是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