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22届九年级中招模拟语文试题新人教版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瞭望/料想角逐/角色襁褓/强聒不舍和颜悦色/曲高和寡B.缜密/慎重剽悍∕肥膘媲美/陟罚臧否颓垣断壁∕亘古不变C.机械/亵渎诅咒∕咀嚼烧灼/弄巧成拙猝不及防/鞠躬尽瘁D.陨落/吮吸分歧/祈祷对峙/脍炙人口韬光养晦∕滔滔不绝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自诩砭义词力行节约徇私枉法B.疮痍万户侯美伦美奂恃才放旷C.影碟划时代敷衍塞责浮想联翩D.睿智棉里针大厅广众连篇累牍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2分)A.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都可以干了。B.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C.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武则天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D.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威尼斯商人》(节选)通过写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关于“一磅肉”的矛盾冲突及鲍西娅机智地解决这个矛盾冲突,塑造了夏洛克这个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以及安东尼奥等一组崇尚正义、慷慨仁爱、忠于友谊的人物形象。B.戏剧利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因素,共同塑造舞台艺术形象。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D.《孔乙己》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多余人的形象,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毒害。《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讽刺幽默小说,它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一条狗的态度的几次变化,刻画了一个对上献媚、对下欺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官僚的形象。5.古诗文默写。(共8分)(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则》)(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4),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4)(5)使用典故,含蓄委婉表达自己归来时老友已逝,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无限悲痛惆怅之情的诗句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9\n6.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园开展了“阅读名著,品味经典”的读书活动,同学们纷纷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请你也来参与吧。(4分)(1)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有关《论语》的推荐词,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论语》推荐词】《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他是散文的典范,文化的经典,智慧的宝库。他用智慧开启了一道道尘封的门,用教诲凝聚了一柄柄锋利的斧;于是,千百年来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总是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2)请从下列名著中选一部你最喜欢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名人传》《骆驼祥子》)写一则推荐词,向同学们推荐一下吧。(可从作品的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后世影响、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要求必须涉及两个方面,采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4分)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5分)新华网北京2月16日电(记者赵悦 刘莉莉)朝鲜日前进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后,少数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称,朝鲜的举动是中国对朝政策的失败,这种“泼脏水”的说法遭到中国专家学者的一致批驳。中国专家学者指出,在朝鲜核试验问题上,美国应该进行更深刻的反思。历史经验证明,武力和制裁威胁不但无法让一国屈服,反而令其更加注重发展和维护自己的军事力量。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2分)料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3)请你谈谈对材料中事件的看法。(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6分)鹦鹉流浪汉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室内的暖气烧得很热,我开了阳台的门透气。过了一会儿,我想去把门关上。就在我把门往回带的那会儿,我的手碰到了一个软沓沓的东西,把我吓了一大跳。那东西黑糊糊凉飕飕的,就蹲在外面的窗台上,不停地颤抖。看仔细了,却是一只小鸟,好像是冻僵了。壮壮胆伸出手一把抓住它。它温顺乖巧,绝无反抗之意。用掌托着,举在灯下,才看清是一只绿颈黄翅的虎皮鹦鹉,身子小小的,半死不活地耷拉着脑袋,微微有一丝气息。两只脚爪,一9\n个只剩下两枚脚趾,另一个,一枚爪子也没有,只留一坨光秃秃的脚掌,立在桌上,站都站不稳。不知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这样一个北风呼啸的黑夜里。它必是已经筋疲力尽了,为着寻找一个温暖的栖息地。而它居然能在黑暗中用最后一点儿气力,奔向一扇透出热气的门缝,可见它是一只生存力顽强的鹦鹉。阳台没有封闭,只好先把“鸟笼子”挂在厨房里。垫上接鸟粪的纸板,拴上仿树枝的竹筷,系好米盅和水杯,为收留这位气息奄奄的入侵者。这小家伙实在是饿坏了。吃相像个饿死鬼。第二天一大清早便被它喳喳的叫声吵醒。又喂它米和水。它扑过来,吃得贪婪而疯狂,犹如风卷残云,顷刻间一扫而光。大吃大喝了几日,它变得身子浑圆,羽毛锃亮。常用那两根脚趾,金鸡独立,牢牢地攀在筷子上,走钢丝一般,小眼睛警觉而锐利地洞察四方。叫声一日比一日地高亢嘹亮,虽然音律音调全无,一片聒噪之声而已,它却自我感觉极佳,傲慢得像只老鹰。吃也容忍了,叫也容忍了。想着外面世界的无奈,只希望它从此在我的笼子里安分守己。可它却几乎一刻不停地在笼子里跳上跳下,尖尖的小嘴急促而猛烈地啄着笼边的钢丝以及笼子里一切可以啄出响声的东西,试图诉说它某种未竟的愿望。胸脯上白色的细绒毛,一片片飘落下来,在空气里浮荡着,如同一份份难以阐释的宣言或是传单。有时它就在笼子里长时间地兜着圈圈,像是一只失控的钟表。丈夫被它吵得坐不住,说它一定是想晒晒太阳了,它本来就是天上树上的东西。⑩就把笼子挂在阳台的钩子上。阳光洒在它翠绿的羽毛上,它昂起小脑袋仰望着蓝天,忽然停止了连日不断的哀鸣,变得非常非常安静。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温柔的光泽。如果那时我能感到,在它这短暂的宁静中,一个天赐的逃跑机会正在临近———我会加固那只笼子吗?我不知道。那天,就在中午时分,我偶然走近阳台,一抬头,发现它已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身子悬在笼子的出口。正挣扎着想从笼子里拱出来。我叫一声不好,忙拉开门冲到阳台上去———却已晚了一步。就在我接近笼子的那一刻,它猛地钻出了笼子,拼命地扇动着翅膀,嘟的一声,像粒子弹似的,往天空射去。它走得义无反顾。连头也不回。顷刻间就没了影儿。废弃的笼子在风中摇晃着。我不知它如今在哪里?也许它早已被冻死在野外了。但重要的是,它宁可被冻死,也不愿囚于一室一檐之下。于是,寻找和回归自然,就成为它一生中不断重复的主题。(摘自《张抗抗散文集》)8.本文的题目该如何理解?对文章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第段加线句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作者要表现什么?描写中暗含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第段加线句“某种未竟的愿望”指的是什么?这个愿望是如何实现的?(2分)9\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第段加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中的鹦鹉是一个什么形象?作者借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饮水与健康》,完成13——16题。(12分)饮水与健康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便一段时间可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感冒,并使感冒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一道防线。足够的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出废物,使患者早愈。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操、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于70%、老年男子不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⑥那么人一天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l%—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9\n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1/3的饮水量。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另外,饮料中含糖,喝多了会抑制摄食中枢,人容易“厌食”。一、(选自《自然与人》有改动)13.本文扣住饮水,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14.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请补充说出其它三个方面。(3分)(l)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2)(3)(4)15.文章第⑤⑥段大量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4分)举例:作用:16.文章结尾说“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中含糖,喝多了会抑制摄食中枢,人容易‘厌食’”。事实上,在我们周围,喝饮料代替喝水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读了本文,你对喝饮料代替喝水的现象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本文饮水知识及身边生活现象简要谈谈。(3分)9\n三、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问题。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21—22题(10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19.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有什么作用?(2分)20.读文赏荷:(4分)(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5—26题。(4分)浣溪沙9\n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21.(2分)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等景物,描绘了一组的画面。22.(2分)请你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剧中的“独”字的含义。四、作文23、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请以“留一点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标题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古代神射手后羿,一次在夏王的命令下射箭,由于夏王承诺射中赏万金,射不中则收回千邑封地,结果后羿两箭均未射中,第三箭甚至脱了靶。射箭对后羿来说本是非常简单的事,可他为什么连射不中呢?究其原因在于他心有旁骛。水滴之所以能穿石,绳锯之所以能断木,原因就在于执着一念。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9\n9\n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