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新人教版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2分)浮躁常夺静境,喧xiāo总乱心情;纷争带来烦忧,滥斗让人焦愁;攀比往往积郁,嫉妒引火自煎。天恒鲜灿,地恒葱蔚,人恒秀灵,若走不出物欲的牵绊,功利的诱惑,恩怨的纠结,爱恨的缠绕,那么,我们便享受不到风轻云淡的恬mì,山岚水漪的逸趣,情草爱花的浪漫……3.名著阅读。(6分)(1)保尔为什么要修一条通向森林的铁路?(2分)(2)《童年》中外祖父毒打了“我”一顿,现在却来看望我,并和我说了这么多的话,他的目的是什么?(2分)(3)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孤独勇士绝望岛遇‘星期五’”的情节出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从此历经了生活的种种磨难。C、《朝花夕拾》中的《无常》既讽刺了庸医,也批评了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观念。D、《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在精力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从原先的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变得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5.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3分)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位可以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宣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21年,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殊荣。6.自作家莫言10月11日获诺贝尔文学奖起,“莫言热”迅速席卷社会,“莫言效应”已经快速催生出一座座经济金矿。然而,“消费莫言”反映出了社会的一些喧嚣与浮躁。请你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消费莫言”的含义。(3分)材料一: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莫言获奖当晚,当当网已迅速推出莫言专题,在图书频道打出显眼广告,“2022年莫言”红色的字体极具视觉冲击力,将莫言的所有作品集中7\n“打包推介”。卓越亚马逊网站在图书专区也开辟了“热烈祝贺莫言喜获2022诺贝尔文学奖”板块,几乎莫言所有的图书都被打上“人气”的标签。材料二:有报道称莫言10年前的手稿飙升至120万元;签名书在网上加价售卖,例如《透明的红萝卜》要价已达10万元;家乡要重修莫言文学馆,发展红高粱文化旅游……材料三:网上继续曝出各种越走越远的消费莫言现象:风水先生也来搭便车,考察莫言旧居称之为“一块风水宝地”;在淘宝网上,有店主挂出了以“莫言同款”为名出售的服装,还出现了特别标注“莫言故乡”的“高密火烧”和烤鸡;某白酒网站打出广告语称“莫言作品多有对中国白酒的描写,可以说,白酒是他文学作品里的一种文化象征”。▲二、阅读理解(共44分)7(一)阅读《饮酒》,完成6~7题。(4分)饮酒 (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6.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7.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2分)▲(二)阅读《秋枣儿红》,完成8~11题。(共14分)秋枣儿红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包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着,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我还小,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现在想来,那种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低回不已。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这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7\n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祖母会找一领“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提供家人,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也融融。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思念家乡: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8.中秋前后,故乡的秋枣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3分) ▲9.围绕秋枣,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童年往事? (4分) ▲1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1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借写秋枣表达了那些思想感情?(4分)▲(三)阅读《昆虫的翅膀信号灯》一文,完成12~15题。(共14分)昆虫的翅膀信号灯苍蝇、蜜蜂、蚊子和飞蚁……乍看之下,它们的翅膀透明单调,平淡无奇。殊不知,就在这朴实的外表下,闪耀着一个如孔雀华羽般多彩的世界!最近,瑞典隆德大学的昆虫学家叶卡捷琳娜·谢威托索瓦及其两位同事帮我们摘掉了这层蒙眼布:当他们将透明翅膀置于暗色背景上时,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霎时间浮出水面。更不可思议的是,除了缤纷的色彩外,不同物种、不同性别的昆虫,其翅膀还有着各自独特的稳定图案。这小小的翅膀或许能帮助昆虫互相交流,识别同类,甚至还能帮助昆虫学家区分外形相似的物种!这个一直为我们所熟视无睹的世界如今令昆虫学家瞠目结舌。 昆虫翅膀的华丽细节缘何能在人们的眼皮底下隐藏这么久?其实,早在1843年,昆虫学家克洛德·夏尔·古罗就已注意到昆虫翅膀能反射彩虹色。“某天,我们在斜视这些半透明的无色膜翅时,发现其光秃秃的表面呈现出绿色和红色的色调,其间偶尔还掺杂着橙色、紫色和蓝色。”他在论文《昆虫翅膀的彩虹色》中这样写道。然而,这一发现很快被淹没了。科学家们将其原理等同于肥皂泡效应:各种颜色因视角的转换而随机闪耀,一切皆是偶然。 之后,科学家渐渐遗忘了这一发现。毕竟,他们的研究环境和工作方法都不利于揭示真相:博物馆的无数标本被分门别类地固定在白色背景上。研究人员每回都与正确的做法背道而驰。事实上,只需将活体或干燥的标本置于黑色背景上,你便会洞悉透明翅膀的奥秘:它不仅有恒定的色彩,甚至还点缀有规则的图案和纹理。 其实,叶卡捷琳娜·7\n谢威托索也是在无意中发现了翅膀的这一特征。有段时间,她为写作博士论文而研究苍蝇。“这很难解释,某天,我拿着已经悉心观察过多次的苍蝇标本,突然察觉其翅膀上有个图案宛如一幅精妙绝伦的名家画作,且极易被忽视。”此后,研究团队又将膜翅目昆虫(一般有两对膜质翅,如蜜蜂、蚂蚁)与双翅目昆虫(仅有一对翅膀,如苍蝇、蚊子)的诸多翅膀进行了系统类比。结果显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里闪耀着如彩虹般斑斓的色彩,只是惟独缺少红色这一许多昆虫看不见的颜色。研究者们由此推断,和蝴蝶一样,昆虫的翅膀亦有其特殊作用,尤其在求偶交配时充当着个体独一无二的标记(不同性别的昆虫有着各自不同的翅膀图案)。“我们早就注意到昆虫的许多古怪习性,只是一直不解其中原因。例如,一些昆虫在闲逛时,为何其双翅呈垂直状。”这些颜色的发现者、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的马修·若龙强调说,“或许它们只是在相互交流吧。”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科学家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苍蝇、蚂蚁和其他蜂类的透明翅膀所蕴藏的秘密不久也将真相大白。12.下列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无论将活体或干燥的标本置于黑色背景上还是白色背景上,我们都会洞悉透明翅膀的奥秘:不仅有恒定的色彩,甚至还点缀有规则的图案和纹理。B.膜翅目昆虫与双翅目昆虫的诸多翅膀上一幅幅精美的图画里闪耀着如彩虹般斑斓的色彩,只是惟独缺少红色这一昆虫看不见的颜色。C.科学家对昆虫的许多古怪习性一直无法进行科学的解释,比如他们用“可能只是在相互交流”来猜测一些昆虫在闲逛时双翅呈垂直状的原因。D.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科学家研究的不断深入,苍蝇、蚂蚁和其他蜂类的透明翅膀所蕴藏的秘密已经真相大白。13.文章以“昆虫的翅膀信号灯”为题,有何作用?(3分)▲14.明明肉眼即可分辨的鲜艳图案,为什么竟被人们忽视了几个世纪?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4分)▲15.这篇说明文语言既准确又生动,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6~19题。(共12分)【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7\n注释:①扶风:即凤翔府,苏轼时任凤翔府判官。②雨麦:上天下麦子。③占:指占卜。有年:指丰收。④忭:高兴,喜欢。⑤属客:斟酒给客人喝。⑥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16.解释下列短语。(4分)(1)相与步于中庭(2)但少闲人(3)是岁之春(4)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17.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4分)(1)▲(2)▲18.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19.甲乙两文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三、作文(共50分)20.请以“爱拥抱着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7\n7\n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