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文言文阅读(课内)☞解读考点知 识 点名师点睛文言文文言文内容理解,学生就教材中重点篇目重点文段的理解学生能够用原文理解内容同时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文言知识积累。注意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重点掌握文言词语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注意古今句式的差异,准确、完整、生动地翻译文句☞2年中考[2022年题组]一、(2022届福建福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清流见底 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6.解释加点词。(3分)(1)古来共谈 共:(2)夕日欲颓颓: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8.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答案】B(1)共:都(2)颓:落下(3)与:欣赏(1)早晨云雾将要散去,到处响起猿声鸟鸣。(2)枕着弯曲的胳膊睡觉,能在其中享受快乐。23\n甲文:赏景之乐。乙文:生活淡泊无忧之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颓”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同,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7.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歇”“乱”“曲”“肱”“枕”,翻译后要疏通句子。【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8.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两文,了解作者所写的内容。甲文写的是“山川之美”,根据作者最后所说“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是“赏景之乐”。乙文孔子表达是对平淡简朴生活的向往,所表达享受平淡自由生活的快乐。【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2022届北京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12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________(2)则有去国怀乡去:________23\n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1)春和景明翻译:__________(2)时有小舫往来翻译:__________12.【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出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乙】文中,清风、湖水、①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②、巨浪等景物触发了坐着的悲伤之情。“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原因是③。(4分)【答案】10.景象离开11.(1)春风和煦,日光明媚。(2)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12.①小船②狂风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境界。【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顺序。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和”“景”“时”“舫”,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①②空通过梳理文段即可答出,③句其实考查的是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迁客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他们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去看待眼前的景物,而袁中道则是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含义不符。【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2022届广东广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10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23\n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逐许先帝以驱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潭中鱼可百许头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既加官,益慕圣贤之道10.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明对后主的耿耿忠心。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平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明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甘愿受罚。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的良策。【答案】9.A10.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11.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布衣”、”躬耕”、“苟全”、“闻达”,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段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中相关内容一一比较。B错,“南北已平定”表述不正确,根据文中“南方已定”“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可知。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四、(2022届福建莆田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4-7题。(17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3\n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____(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____(3)无地置土置:____(4)公遂止遂:____5.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分)(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分)6.理解填空。(3分)甲文中①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7.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4分)【答案】4.(4分,每小题1分)(1)用箕畚(装土石)(2)没有(或:通“无”)(3)安放(或:放置)(4)于是(或:就)(意思对即可。)5.(6分)(1)(3分)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易”、“反”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2)(3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以”、“如……何”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6.(3分,每处1分)①愚公②愚公妻子③(孀妻)遗男(或:邻人;小孩)7.(4分)愚公抱负远大(或: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愚公和鲁公的特点各2分,概括合理即可。)【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3\n5.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易”“反”“始”“发”“残”“曾”“毛”,要把第二句的“如……何”反问语气翻译出来,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本题是有关内容理解和人物分析题。学过的课文,比较熟悉,可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章内容,抓住文中两个人物的言行表现,根据要求一一概括即可。【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7.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本题中人物形象比较题。甲文是学习过的课文,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愚公的形象特点,再根据乙文中的故事内容抓住鲁公的言行如“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五、(2022届贵州安顺中考)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回答13—17题。(18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①去国()怀乡②春和景()明③薄()暮冥冥④属()予作文以记之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微斯人,吾谁与归?23\n15.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句子是,;“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和。(用原文回答)(4分)16.请你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容?(2分)17.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却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4分)【答案】13.(4分)①国都②日光③迫近④通“嘱”嘱托、嘱咐14.(4分)①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②没有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共事)呢?15.(4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16.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2分)17.示例:我更欣赏范仲淹。因为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或我更欣赏柳宗元。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或我更欣赏欧阳修。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世人景仰和学习。)(意思对即可)(4分)【解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则”“大”“观”“微”“归”,第二句要注意句子的倒装与语气,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5.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用原文回答”。本文为所学名篇,根据所学所记理解作品内容,抓住题中文字信息提示,梳理文段中语句,从中选用关键词语填空即可。【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6.试题分析:本文为所学课文,本问题为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章内容,根据作者所写的洞庭湖两种不同的景象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文人骚客两种不同的情感,抓住文中两处写景后的“登斯楼也……”句子即可理解“异”所指内容。【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7.试题分析:23\n此类开放题,可以赞同某一观点。本题首先要了解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生活经历、性格、志趣,分析他们在同样生活环境中不同的人生态度,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来体会对方,表达意见。【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2022年题组]一、【2022中考湖南省衡阳卷】阅读《岳阳楼记》(节选),解答8-11题。(11分)(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①去国怀乡()②把酒临风()【答案】①离开②端着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感极而悲者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殚其地之出C.然则何时而乐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B中二者都是代词;A:承接/转折;C:这样/……样子;D: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没有实在意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23\n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①不因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②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解析】试题分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这里①为互文句式,学生将上下句结合起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②为宾语前置,学生要调整句式。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忧乐观?你认为这种忧乐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答案】作者表达了“先忧后乐”的忧乐观;第二问,能联系生活实际即可。【解析】试题分析: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2022中考湖北省咸宁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4题。(12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21.下列带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亲旧知其如此旧:旧亲戚B.箪瓢屡空,晏如也晏:安乐,安然C.造饮辄尽造:往,到D.既醉而退退:回去,回家【答案】(2分)A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2.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23\nA.或置酒而招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B.以乐其志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不戚戚于贫贱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D.无怀氏之民欤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答案】(3分)A【解析】试题分析:中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这里A中都是“有时”;B:来/认为;C:对/在;D: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不译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译: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译:【答案】(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必须翻译正确,一个1分,错两个不得分)①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挡不住风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②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们一类的人吧?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点明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B.文章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C.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D.文末的“赞”,是传记的一种体式,是称赞、赞美的意思。在这里,是赞美自己如古人一样高尚。【答案】(3分)D【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文本内容。然后,要先审题干,23\n审出命题点和做题要求与范围,再进行理解内容,进行比较辨别,这样才能选出正确答案。这里D中“赞”,是传记结尾表评论性的句子。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2022中考新疆乌鲁木齐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B.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C.且焉置土石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帝感其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答案】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答案】(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不再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解析】试题分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23\n,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这里注意“以”“穷匮”“加”等关键词的理解,及“如……何”“何苦……”等句式的调整。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各持怎样的态度?请联系上文回答。(4分)【答案】愚公妻子并不反对移山,只是从关心的角度对移山中土石的安置问题提出疑问;智叟则反对移山,斥责愚公不聪明,认为愚公自不量力。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四、【2022中考广西南宁卷】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16小题4分)(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期年之后陈太丘与友期C.朝服衣冠有时朝发白帝D.时时而间进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23\n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A项:身高;修建。B项:一周年;约定。D项:偶尔、间或;夹杂。C项都是“早上、早晨”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与徐公孰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虽欲言,无可进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乃下令乃不知有汉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听茶声然【答案】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邹忌劝谏齐王采纳群言,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B.妻、妾、客三者在回答邹忌与徐公谁美的问题上,都是由衷赞美,语气也一致。C.齐王纳谏,颁布政令,并取得巨大成效,这表明他是个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君主。]D.邹忌劝谏齐王讲究策略,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国,道理由浅入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抓住各项内容要点与文中相关语句一一比较判断。B项错,不都是由衷赞美,三者语气明显不同。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答案】(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美”1分,“私”1分。)(2)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此”1分,句意准确完整1分。)【解析】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美”“私”“所谓”,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归纳归纳1: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23\n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归纳2: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归纳3: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归纳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归纳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易错易混1.注意文言词语的通假现象2.注意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3.注意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4.注意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5.注意古今句式的差异现象☞解题技能1.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2.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3.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类内容理解,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的进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即可,学生精读文章,初步筛选,看清方向,明确方向,仔细分辨,识别障碍。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5.23\n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典例:(2022届海南中考)阅读《伤仲永》,完成第11~14题。(12分)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选自人教版教材)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邑(yì)人奇之 B.以钱币乞(qǐ)之C.环谒(jiē)于邑人 D.泯(mǐn)然众人矣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伤仲永 (2)借旁近与之(3)稍稍宾客其父 (4)泯然众人矣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未尝识书具。(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14.仲永由“神童”最终变为了常人,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答案】11.(2分)C12.(4分)(1)叹息;哀伤(2)附近:邻居(邻近)(3)渐渐(逐渐)(4)消失【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13.(4分)(1)不曾认识书写工具(不曾认识笔、墨、纸、砚)(给分点:尝、书具:(2)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值得称赞、赞赏)的地方。(给分点:文理、旨【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1分,表意通顺准确给1分。】14.(2分)示例1: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示例2: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非常重要的。【评分标准: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谒”拼音错,应读yè。23\n【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12.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伤”为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为……感伤”,“近”为形容词作名词,“稍稍”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未尝”“知”“书”“文理”“观”,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本文为所学课文,本问题是学习中的重点问题,可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作答。仲永天资聪明,本应大有作为,可最后由于其父的“利其然”而“不使学”,从这一内容中,即可从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来讲道理。【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年模拟一、(江苏省丰县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2模拟)文言文阅读(1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本文的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成语来源于此文。(2分)填出文中所缺内容。(2分)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初极狭,才通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复前行,欲穷其林欲与天公试比高C.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D.其中往来种作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对下面各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3\n(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D.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村中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B.村中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C.村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 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答案】陶渊明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黄发垂髫BBC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试题分析: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的进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即可。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B中“屋舍俨然”应是“房舍整齐的样子”。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3\n试题分析:C中“叹惋”真正原因是“桃源外的战乱”。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重庆市万州区甘宁初级中学2022届九年级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15分)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臣本布衣()(2)先帝不以臣卑鄙()(3)由是感激()(4)遂许先帝以驱驰()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自叙本志和回顾历史,表现刘备的知遇之恩和对他的极度信任,表达了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情,希望后主支持北伐。B.“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其中“报先帝”一语呼应上文三顾茅庐和火烧赤壁两件事。D.文中写出此次出师目的的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报先帝而忠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谈谈,诸葛亮这种精神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答案】平民;身份低微,见识浅短;感动,激动;奔走效劳。(1)(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2)希望陛下把征讨奸贼兴复汉室的大任委托给我。C23\n告诉我们知恩图报,懂得感恩;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解析】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这里的“卑鄙”“感激”都是古今异义用法。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此处应注意“介词结构句式的调整”。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C中应是“‘报先帝’一语呼应上文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两件事”。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山东省滕州市西部协作区2022届九年级模拟)课内古文阅读与感悟(17分)(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潇然,感极而悲者矣。(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倾;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上面的选文中,有四个字与原文不符,找出来,并改正:(2分)文中错字分别是,正确写法分别是。第(2)段中空缺的原句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2分)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3\n解释下列加线的字:(3分)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B.前人之述备矣C.则有去国怀乡D.而或长烟一空E.不以物喜,不以己悲。F、薄暮冥冥翻译下列句子:(6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2分)【答案】馋---谗一碧万倾--顷潇——萧淫————霪-2分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2分)C(2分)A.被贬B.详尽C.去:离开D.完全消散E.因为F、迫近(说明:14题共6句,每字解释1分,每句话中有错字,该空不得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译文: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同谁一道(一起)呢?---2分(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译文: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象,全在洞庭湖上。(2分)(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么能不有所不同呢?(2分)“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异”指不同景物引发不同感触;“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异”指古仁人不同迁客骚人的感情,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析】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试题分析: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即可,学生精读文章,初步筛选,看清方向,明确方向,仔细分辨,识别障碍。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试题分析:C应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3\n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薄”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这里是“迫近”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里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具体不同,表述合理即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四、(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九年级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15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2)秦王不说说:(3)岂直五百里哉直:(4)长跪而谢之谢: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3\n(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的故事?(2分)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的潜台词是什么?(2分)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3分)【答案】(4分)(1)交换(2)“说”通“悦”,高兴(3)只,仅仅(4)道歉(4分)(1)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可是安陵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啊。(2分)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与秦王拼命,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你最好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3分)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自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潜台词”一般包含一种言外之意,这里学生应理解说话人的真正目的。此处表明“最好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3\n试题分析: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这里积累合理即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