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1.【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卷)】导致下图中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答案】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2.【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包头市乌兰察布卷)】“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答案】A17\n【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3.【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十堰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请你选出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A.中共一大——1921年在北京召开B.遵义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中共七大——选出了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D.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4.【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陕西卷)】新华社电文曾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决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做的战略决策是A.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5.【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辽宁丹东卷)】作出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C17\n【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卷)】“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赞扬中共下列哪一选项的歌谣?()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7.【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卷)】(9分)9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决策和思想引领下,领导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列五幅图片正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缩影。请根据图片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请回答:(1)在图一会议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1分)选出的中共第一任中央局书记是谁?(1分)17\n(2)指出图二会议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意义。(2分)(3)图三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1分)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1分)(4)图四会议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作出了怎样的转移?(1分)图五会议首次使用了哪一重要的科学理论称谓?(1分)(5)依据上述图片,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谈谈你的感想。(1分)【答案】(1)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1分)陈独秀。(1分)(2)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分)意义: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分)(3)延安(1分)毛泽东思想(1分)(4)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邓小平理论。(1分)(5)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他能纠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事求是。(1分)17\n【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徐州卷)】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道路”带给中国的是()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B.钢铁资源有效利用C.国民经济损失惨重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答案】C【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莱芜卷)】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3.【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淄博卷)】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福建南安花生亩产13241斤。该报道反映了()A.我国农村经济高速发展B.农村合作化的优越性17\n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D.文革时期“左”的错误【答案】C【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泰州卷)】(2022·江苏泰州)活动课上,小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见下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B.这中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C.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5.【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常州卷)】(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1953—1957年工业生产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我国是18%(英国是4.1%,美国是2.8%)。中国用5年实现钢产量增长400万吨左右(英国用了24年,美国用了15年)。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原来的农业合作社只有数十户,最多一二百户,而人民公社则一般都在4000户以上,还有1万户的。在人民公社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废除一切私有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带来严重后果。——以上材料均引自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三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17\n——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2分)(2)据材料二,指出“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和中心。并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3分)(3)材料三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2分)(4)据上述材料,归纳1953—1978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线索。(3分)【答案】(1)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走合作化道路;(1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1分)(2)“大跃进”的主要标志是满目求快与高速度;中心是“以钢为纲”。(2分)“一大二公”。(1分)(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分)(4)随着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方面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我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从1958年开始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思想。“大跃进”过程中片面讲究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制,这些都超越了当时历史的发展阶段,造成了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局面。到后来“左”倾思想越来越严重,直至造成“文革”十年内乱,使我国经济发展走了多年的弯路。直到1978年底,才真正作出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言之有理即可,3分)17\n【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6.【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黔南州卷)】(共10分)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2022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听取农业专家、农业主管部门、基层干部意见。他表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1)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请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十年经济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的政策分别是什么?(6分)(2)他目睹过天灾人祸的大饥荒,开始了对水稻高产育种的研究,他被授予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奖。他是谁?他对中国农业有何贡献?(4分)【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55年):实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分)十年经济建设时期(1956年—196617\n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2分)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底—今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2分)(2)袁隆平;(2分)贡献: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育出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2分)【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改革开放:1.【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自贡卷)历】下图反映了1978年来我国农民人均家庭收入不断增长变化的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78—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A.土地改革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D.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B17\n【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2.【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莱芜卷)】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3.【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黔南州卷)】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后,1988年,我国又增设的经济特区是()A.深圳B.汕头C.厦门D.海南【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济宁卷)】2022年3月,中国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文件指出,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追根溯源】材料一如下图所示17\n(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材料二史学研究者在评价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汗血马、佛教、音乐、雕塑等也纷纷东来。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1分)改进造纸术的关键人物是谁?(1分)(3)丝绸之路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小明同学想去领略沿线石窟艺术的风采,请你推荐一处最理想的去处。(1分)【开放合作】材料三如下图所示(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最大的特区名称。(1分)写出图中A处经济开放区的名称。(1分)材料四2022年3月22日至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欧盟总部,这也是中国国家元首首访欧盟总部。习近平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时强调,推进中欧关系,合作共赢是关键。围绕落实中欧合作2022战略规划,打造更全面、更强劲、更高端的合作。——摘编自中国新华网(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欧盟的前身是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哪一组织?(1分)材料五17\n1985年3月,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维护和平与繁荣经济,是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大事。根据这样的判断,中国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更积极更活跃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中国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事例。(1分)【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1分)(2)西汉末年(1分)蔡伦(1分)(3)敦煌莫高窟(1分)(4)海南省(或海南)(1分)环渤海地区(1分)(5)欧洲共同体(1分)(6)加入世贸组织承办APEC会议(其他符合题意的例子也可,两例都对得1分)【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17\n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5.【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十堰卷)】【简要回答8分】农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请回答:(1)农村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2分)(2)农村是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阵地,建国初期的哪一运动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该运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为了实现土地公有制,我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3分)(3)农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从此,农民告别了什么制度?(2分)(4)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谁?(1分)【答案】(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分);南昌起义(1分)。(2)土地改革(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1分)。(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人民公社制度(1分)。(4)袁隆平(1分)17\n【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6.【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常州卷)】(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1953—1957年工业生产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我国是18%(英国是4.1%,美国是2.8%)。中国用5年实现钢产量增长400万吨左右(英国用了24年,美国用了15年)。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原来的农业合作社只有数十户,最多一二百户,而人民公社则一般都在4000户以上,还有1万户的。在人民公社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废除一切私有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带来严重后果。——以上材料均引自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三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2分)(2)据材料二,指出“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和中心。并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3分)(3)材料三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2分)(4)据上述材料,归纳1953—1978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线索。(3分)【答案】(1)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走合作化道路;(1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1分)(2)“大跃进”的主要标志是满目求快与高速度;中心是“以钢为纲”。(2分)“一大二公”。(1分)(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分)(4)随着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7\n一方面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我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从1958年开始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思想。“大跃进”过程中片面讲究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制,这些都超越了当时历史的发展阶段,造成了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局面。到后来“左”倾思想越来越严重,直至造成“文革”十年内乱,使我国经济发展走了多年的弯路。直到1978年底,才真正作出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言之有理即可,3分)(4)本题主要考查1953—1978年我国经济建设的有关知识。随着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我国国民【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7.【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黔南州卷)】(共10分)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2022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听取农业专家、农业主管部门、基层干部意见。他表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1)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请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十年经济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的政策分别是什么?(6分)17\n(2)他目睹过天灾人祸的大饥荒,开始了对水稻高产育种的研究,他被授予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奖。他是谁?他对中国农业有何贡献?(4分)【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55年):实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分)十年经济建设时期(1956年—1966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2分)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底—今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2分)(2)袁隆平;(2分)贡献: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育出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的政策有关知识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55年):我国在1950——1952年实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8.【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张家界卷)】我国古代改革家商鞅提出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理念,在近代以来中外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中后期,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请写出这两次改革的名称;(2分)并归纳两次改革的相同历史意义。(2分)(2)对20世纪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有人评价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这种说法对不对?(1分)请结合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加以说明。(2分)(3)从上述改革中,你得到什么重要启示?(1分)【答案】(1)1861年改革(或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分)明治维新。(1分)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成为两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任答对两点即给满分2分)(2)说法正确。(1分)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完善。(任答对一点或意思相近即给1分。)邓小平改革开放: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任答对一点即给满分1分)17\n(3)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改革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改革要善于学习、吸收别人先进的科技与文化;要勇于改革,锐意进取,不畏艰险等。(只要言之有理,任答对一点即给满分1分。)【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