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四次高考模拟历史精选预测卷(B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2.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A.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发动B.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C.没有改变中国政体D.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目的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开展的经济建设,成为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这种经济建设开始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4.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成为全国规模群众的革命运动,这充分说明A.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B.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无产阶级是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5.隋文帝灭陈朝,实现了国家的又一次统一,下列叙述与他无关的是A.营建大兴城B.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C.废除九品中正制D.创立进士科6.下列关于“察举制”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B.该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内容C.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项官制度9\nD.是一种检察不法官员的制度7.“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仰配(强制分配)之弊。”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要贷款和种子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8.“洋商见我工商竞甩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仿停市,上年(188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缺乏管理经验,致使亏本C.民族资产阶级与外国势力的对立D.中国的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9.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下各国的近现代历史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是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新加坡在二战后的经济腾飞C.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强国D.一战后德国重新崛起10.下列对唐朝都城长安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在隋唐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的大兴城的基础上建成的 ②它的面积比明清时的北京城还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③它既是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亚洲的政治文化中心 ④它始终是唐朝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1.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其主要原因是[ ]A.外国人不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12.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出现紧张和动荡的最主要原因是[ ]9\nA.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C.种族、宗教矛盾激化D.领土争端加剧13.中国共产党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4.“在一座已开辟为条约口岸的城市,行政管理权一旦由清政府手中转入革命军手中,所征收的税款有被用来支持起义军政府的军事行动或满足其他紧急需要的严重危险……作为一项临时措施,必须扣除该项收入,听候海关总税务司或领事馆的命令。”请在下图中标出该城市的地理位置[ ]15.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6.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新”字,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和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世界上最早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英国D.德国9\n17.清朝在明代废丞相制度的基础上,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其突出表现在[ ]A.军机大臣都由皇帝的亲信组成B.军机大臣没有裁决权力,只是传令C.内阁六部只是办事机构,形同虚设D.皇帝直接指挥中央地方,集权于一人18.二战后,最不稳定并多次爆发局部战争的地区,包括①巴尔干半岛 ②朝鲜半岛 ③西亚 ④南亚次大陆[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19.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民族危机的出现B.林则徐提倡经世致用C.清朝统治危机加深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0.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克服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中,相似的是[ ]A.加紧扩军备战B.加强国家干预C.实行极权专制D.坚持自由放任21.下列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控制中国海关B.掀起瓜分狂潮C.勒索战争赔款D.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22.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垄断组织产生 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④帝国主义形成[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④②D.①③②④23.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浙江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史记·食货志》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9\n24.《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四口通商,其中深入到长江流域最上游的是[ ]A.汉口B.宜昌C.沙市D.重庆25.北宋被金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 ]A.统治集团腐朽不堪B.将帅拥兵自重,不听中央调度C.力量对比处于明显劣势D.指挥失误,京城兵力空虚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你怎样评价? 材料四: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5)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27.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交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说明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9\n(2)结合下图,简述隋唐时期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繁荣产生的影响。(3)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试评价其历史作用。此后,明中期到清前期,我国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显著变化?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初,蒙古太祖征西域,仓库无斗栗尺帛之储,于是群臣威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杀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耶律楚材曰:“……但弗为耳,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科、酒醋盐铁、山泽之利,周岁可得银五十两、绢八万匹、栗四十余万石,何为无用哉!”——引自《宋史纪事本末》卷1009\n 材料二:(1230年,耶律楚材)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凡长贰悉用士人,如陈时可、赵等皆宽厚长者,极天下之选项,参佐皆用省部旧人。辛卯秋,帝(窝阔台)至云中,十路威进,籍及金制陈于廷中,帝笑谓楚材曰:“汝不去腾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南国之臣,复有如卿者科?”对曰:“在彼者皆贤于臣……。”……楚材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帝曰:“果尔,可官其人。”——引自《元史》卷146回答:①据材料一,耶律楚材的观点与“群臣”有什么不同?②材料二对于评判材料一中不同的观点是否有用?③耶律楚材在实施其主张时有哪些显著特点?④他这样回答窝阔台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⑤耶律楚材之所以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历史规律?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四次高考模拟历史精选预测卷(B卷)——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标准答案】:A;2.【标准答案】:C;【详解】:戊戌变法失败了,而辛亥革命却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改变了政体。3.【标准答案】:B;【详解】: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共政权的经济基础。它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4.【标准答案】:C;5.【标准答案】:D;6.【标准答案】:D;7.【标准答案】:B;8.【标准答案】:D;9.【标准答案】:B;10.【标准答案】:B;11.【标准答案】:C;12.【标准答案】:B;13.【标准答案】:A;14.【标准答案】:D;【详解】:该题要求考生先看出此事发生在何时--即是什么事件。即可判断。15.【标准答案】:D;16.【标准答案】:C;17.【标准答案】:B;18.【标准答案】:C;19.【标准答案】:A;20.【标准答案】:B;21.【标准答案】:D;9\n22.【标准答案】:D;23.【标准答案】:D;24.【标准答案】:D;25.【标准答案】: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标准答案】:【详解】: (1)儒家学说(四书五经)。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2)内容专取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3)洋务派。适应了洋务运动需要,培养了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实用性人才。 (4)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5)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电磁波、X射线、发电机、内燃机等;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工业产值居于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7.【标准答案】:【详解】:1.表现:统一车轨,修驰道;修灵渠;影响:统一了珠江流域的越族地区,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统治;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 影响: ①隋唐时期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地处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广州,成为著名的外贸港口城市。 ②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地处大运河中心的洛阳,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扬州,成为唐朝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3. 评价: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航海活动的先驱;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变化:从明中后期到清前期逐渐实行“闭关”政策,我国海上交通走向衰落。28.【标准答案】:【详解】: ①“群臣”认为汉人无用可杀,耶律楚材认为汉人有用;反对“群臣”采用游牧生产方式,耶律楚材认为应保留汉人的农业生产方式。(4分) ②有用。材料中所述事实有助于证明耶律楚材料的观点是正确。(2分) ③重建汉人的生产方式;任用汉人中的“士人”和原来的有能力之人。(4分) ④直接目的:促使窝阔台信任和起用“南国之臣”、“儒臣”;根本目的:求得蒙古政权的巩固和长治久安。(4分) ⑤根本原因是使新建的生产关系适应了被征服地区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并对当地经济产生推进作用;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落后的征服民族会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两个历史规律。(4分)9\n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