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周高考模拟历史精选预测卷(C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下面两幅地图告诉我们,从17世纪末到19世界中期,中国东北海、陆疆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是:①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由中国内河变为中俄界河②中国失去滨海地区(日本海)出海口(包括库页岛)A.①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B.①②都是正确的C.①是错误的,②是正确的D.①②都是错误的2.“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3.以下事件不能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4.最能体现1787年美国宪法民主性特征的条文是A.三权分立B.总统、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C.共和政体D.议会内演说、辩论、议事自由5.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护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了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9\nA.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B.“冷战”局面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协东欧社会主义国家D.扶植日本,稳定资本主义制度6.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7.建国初,党和政府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是A.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B.新解放区的剿匪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D.国民经济的恢复8.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9.清朝前期农业仍有发展,其主要表现是A.茶叶开始普遍种植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量增加C.江南一些地区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更加巩固10.下列对贝多芬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他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B.被称为“乐圣”C.他是德意志音乐家D.是连接浪漫主义音乐和现代主义音乐的桥梁11.先秦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有9\n①形成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基础②中国古代历法系统初步建立③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最终形成④中国古代科技体系最终确立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B.“废藩置县”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13.人们评价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对武则天肯定的最主要依据是A.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B.她能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能力出众C.在她统治时期,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D.她能重用人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14.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15.在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交农民使用。1929年在《兴国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随后规定“田地归耕种的农民所有”,毛泽东屡次修改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A.探索适应当时形势的土地政策B.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C.纠正土地革命中的“左”“右”倾错误D.调动农民对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16.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①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9\n②雅典民主创造了法制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民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③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与同期其他文明的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进步④雅典民主把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从这一变化中受益的国家不包括A.西班牙B.葡萄牙C.意大利D.英国18.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出现在: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19.下图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生动写照,使用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开始出现于A.先秦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20.鸦片战争前夕,中国落后于英国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政治制度 ②军事技术 ③工业生产 ④教育制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文化呈现承上启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南北经济趋向平衡②创制出彩瓷,为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9\n③张扬个性和对异域文化的认可④诗歌完成向七言诗的过渡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2.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了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23.议会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显著特征。下列对近代西方座谈会的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C.法国总统有权解散参、众两院D.德意志帝国皇帝主宰议会24.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七大B.遵义会议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25.“这个康有为翼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思想体系,把孔学推上国教的位置,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康有为为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披上了儒家的外衣B.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减少变法阻力C.资产阶级维新代表人物的阶级局限性D.康有为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他们缺乏我们今日的认知,所以宋朝官僚只在道德的立场上争辩。例如青苗法即未曾如现代之标准以法定的方式主持。所有申请贷款、调查申请者之情形、提供借款之保证、到期不能还款之处置,及没收其担保之财产等,全无着落。县令只将款项整数交给农民而责成他们集体负责,按时连本带利的归还,丝毫没有顾虑到村民的意愿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与责任。——黄仁宇《中国大历史》9\n 材料二 大多数农民不识字,得花钱请书吏,再到衙门申请。不法书吏乘机作手脚,贪官污吏又层层盘剥。变法规定的二分利息,结果涨至35倍,农民宁愿避开官府,“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官吏又采取一刀切的贷钱措施,下指标,硬摊派,实行权力寻租,以至农民谈贷色变。——《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思考》 材料三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银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请回答:(1)根据几则材料,简述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失败的原因。(2)简述王安石在军事上采取的变法措施及成就。(3)材料五所谈的哪次改革?它与王安石变法最主要的共同失败原因是什么?27.如果你参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1)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材料二(2)据上述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9\n(3)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分析形成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方式。 材料四(4)以全球化为主题,概括材料四中图片反映的信息?由此阐述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趋势的基本策略?28.韩非于和董仲舒分别是战国和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此回答:(1)二人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2)二人的思想备对时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试分折二人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周高考模拟精选预测卷(C卷)——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标准答案】:B;2.【标准答案】:A;3.【标准答案】:A;4.【标准答案】:B;5.【标准答案】:B;6.【标准答案】:D;7.【标准答案】:A;8.【标准答案】:D;9.【标准答案】:B;10.【标准答案】:D;11.【标准答案】:A;12.【标准答案】:A;13.【标准答案】:C;9\n14.【标准答案】:C;15.【标准答案】:D;16.【标准答案】:A;17.【标准答案】:C;18.【标准答案】:A;19.【标准答案】:A;20.【标准答案】:D;【详解】:本题难度中等。鸦片战争前夕,政治制度上中国是封建专制制度,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军事技术上中国是长矛弓箭,英国是坚船利炮;工业生产上中国没有,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教育制度中国是八股取士,英国是近代教育。所以中国全面落后于英国。故选D。21.【标准答案】:B;22.【标准答案】:D;23.【标准答案】:D;24.【标准答案】:A;25.【标准答案】: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标准答案】:【详解】: (1)①改革措施存在缺陷甚至超越时代;②守旧势力强大,改革触犯了他们的利益,遭到反对;③用人不当;④吏治腐败,损害了百姓利益,得不到百姓支持;(6分) (2)保甲法:既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又可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将兵法: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5分) (3)张居正改革。(1分)共同原因: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1分)27.【标准答案】:【详解】: (1)应对: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1分)结果: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割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造成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2分) (2)影响: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分) (3)局面: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分)主要方式:国际贸易的开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武力威逼(野蛮扩张和殖民掠夺)等;工业革命的进行。(3分) (4)信息: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来自技术进步;跨国公司与国际组织是主要推动力量;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双刃剑,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严重挑战;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得益较多,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新一轮扩张)。(4分) 策略:主动发展本国的科技;调整经济政策,融入世界,参与世界竞争;依据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协调与各国之间的关系;确保国家主权并注意经济安全,实现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任三点3分)28.【标准答案】:9\n【详解】: (1)同:①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君主专制;②都顺应了历史向统一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③都迎合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代表地主阶级的意志。(每点2分,共6分) 异:①韩非子主张严厉的法治;董仲舒提倡“仁政”,以德治民。(2分)②韩非子主张凭借君主的威势与法律统治国家;董仲舒则宣称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以“天意”蒙骗人民。(2分) (2)①韩非子的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斯兴地主阶级的主张,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后被秦始皇采纳,成为秦朝治国的主导思想。②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西汉统治者加强集权统治的需要,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后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分) (3)①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战国时期产生了地主阶级。人们渴望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实现国家的统一,以发展封建经济。其中车仅需要巩固对奴隶制度的胜利,严刑镇压人民的反抗,也需要建立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韩非子的思想集中反映了战国时期地主阶级的上述要隶。②汉朝建立以后,吸取秦亡的教训,采用休养生息政策,恢复了社会经济,此后,激进的法家思想和无为的道家思想都已经不适应巩固封建制度的需要。董仲舒正是适应西汉统治者建立集权统治,巩固封建制度的需要,提出了他的理论——新儒学思想。(6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