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检四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及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河南中原名校第二次质量考评)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10年就爆发一次,并波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到1847年发展为世界性的危机。一个被称为体现理性……的制度,竟显得如此狰狞,这使人们深感震惊。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说明(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逐渐暴露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成熟C.马克思主义诞生具有偶然性D.无产阶级革命需要科学理论2.(2020山西运城二模)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恩格斯意在说明(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关键B.科学社会主义是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C.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影响深远D.科学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3.(2020河南六市重点高中检测)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是“人民群众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此观点意在强调( )A.巴黎人民民主意识已觉醒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公社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4.(2021广东湛江调研)恩格斯在1871年6月出版的《法兰西内战》导言中,指出“巴黎在最近50年来爆发的每一次革命都不能不带有无产阶级的性质”。他作出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 )A.启蒙运动的完成B.工人阶级的觉醒C.巴黎公社的失败D.工业革命的兴起5.(2021江苏苏州初调研)列宁在彼得格勒的芬兰火车站的演讲:“亲爱的士兵、水兵和工人同志们,我很荣幸向你们所代表的胜利的革命致敬,你们——全世界无产阶级军队的先锋队致敬。现在,人民把武器对准剥削者——资产者的时刻到来了。”这里的“胜利的革命”( )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B.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C.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首次胜利D.成功推动俄国的民主化进程6.(2020山西大同一模)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A.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B.通过了《和平法令》C.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nD.继续战争的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7.(2020重庆期末)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新纪元。下列立法( )195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组织和教育工人积极生产、发挥工人阶级领导作用的职责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B.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C.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D.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8.右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建政权,选好人》。这一作品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城乡获得了平等选举权C.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D.基层民主政治日益完善9.1954年,毛泽东在谈到宪法时说:“我们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 )A.坚持了新民主主义原则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则C.创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D.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过渡性10.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历经四次修改。综合表内修改内容,这一历程反映了( )时间会议修改内容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巩固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C.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完成\nD.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1.(2020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部宪法的颁布( )A.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D.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2.(2020河北邢台期末)1996年1月,由150名委员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成并在深圳首次正式亮相。这标志着( )A.香港问题开始得到解决B.“一国两制”全面落实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香港回归已进入实施阶段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广东深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清王朝的腐败,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人民的反抗这种合力的作用,既注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又激起人们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探索。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上杰出的革命人物和思想家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由此产生了新的合力运动。这种合力,已经不再是腐朽的清王朝和种种守旧力量与西方帝国主义入侵者的合力,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为新的历史主体的一方,与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为另一方进行斗争而构成的新合力。中国既已出现新的历史主体,就必然出现新的道路的探索。——摘编自陈先达《历史合力与中国的道路选择》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家治理道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和苏联、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的、具有独创性的国家治理道路,既避免了像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国家能力软弱涣散,也避免了像苏联那样国家政权逐渐变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毛泽东在中国开创的国家治理思想的探索和创新。——摘编自江宇《国家治理的中国道路:毛泽东的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必然出现新的道路的探索”的背景,并结合具体史实简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探索新道路的实践。(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治理方面有哪些独创。并谈谈新时期“中国道路”的时代意义。(11分)\n14.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12分)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节选)外交环境中美关系的改善,使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美国从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经济建设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与西方的经贸交流,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祖国统一中国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为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文化教育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日益活跃,美国的音乐、饮食、体育等传入中国,直接影响到中国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等变化从以上表格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阶段特征和成因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n单元质检四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及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A 由材料“一个被称为体现理性……的制度,竟显得如此狰狞,这使人们深感震惊”可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社会固有矛盾日益暴露,故选A项;19世纪正值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时期,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具有必然性,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科学理论,排除D项。2.A 根据材料“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可知恩格斯指出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关键是立足现实,故选A项。3.D 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故选D项;巴黎人民在此前就已多次进行反专制的斗争,民主意识早已觉醒,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而不是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排除B项;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其并未建立工农联盟,排除C项。4.B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阶级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政治觉醒并登上历史舞台,故选B项;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排除A项;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而恩格斯强调在最近50年每次革命都带有无产阶级性质,排除C项;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兴起,但此时无产阶级尚未觉醒,没有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5.D “现在,人民把武器对准剥削者——资产者的时刻到来了”,表明列宁在彼得格勒的芬兰火车站的演讲是在二月革命后,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推动了俄国的民主化进程,故选D项;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的是十月革命,材料中的“胜利的革命”指的是二月革命,排除A项;俄国是通过暴力方式摧毁专制政权,排除B项;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首次胜利的是十月革命,排除C项。6.D 临时政府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国内的各种矛盾,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失去了民心,故选D项;“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而材料强调“反对新的民主制度(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斗争”的原因,排除A项;布尔什维克党通过了《和平法令》,排除B项;“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是“失去对民众的控制”的表现,排除C项。7.B 题干提及的立法保护了妇女、工人、农民的权益,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拥护,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故选B项;材料中的立法没有体现出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排除A项;材料中的立法与国家工业化无关,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排除D项。8.C 图中人们在投票选举,行使选举权,说明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故选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于1954年,排除A项;图片信息未涉及城市居民,无法就城乡选举权作对比,排除B项;改革开放后基层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排除D项。9.D 结合1953—1956年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可知毛泽东对宪法的评价“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实际上是指1954年宪法体现了这一时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发展特点,故选D项;1954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新民主主义原则是1949年的“共同纲领”体现的,排除A项;1954宪法具有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但与材料“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不符,排除B项;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不是1954年宪法的特点,排除C项。10.B 表格中对宪法的修改没有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故A项错误;对1982年宪法颁布后的修改、完善、健全,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对宪法颁布后的修改、完善、健全,而不是完成,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n11.C 据材料“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可知该法是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故选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排除A项;1982年拨乱反正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材料对1982年宪法的作用主要陈述是对法律体系的作用,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12.D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材料“1996年1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成并在深圳首次正式亮相”反映了实施的准备工作,故选D项。13.参考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新经济因素产生,中国无产阶级诞生;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挽救民族危机;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思考并探索新的道路。实践: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土地革命、领导抗日战争、领导解放战争,形成毛泽东思想等。(2)独创:建设强有力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实现人民真正的联合;现阶段社会主义国家既要承认和利用资本主义因素,又要引导和限制;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防止国家异化变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掌握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导权;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时代意义:回答了新时期如何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课题;中国道路促进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使中国在应对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道路的成功经验给后发国家提供经验,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14.参考答案:示例论题: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阶段特征: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缓和,结束对抗,两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成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剧烈变化;中美两国受到苏联的威胁;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美国霸权主义政策遭到反对;中国得到第三世界国家支持;20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美国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综上所述,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为背景考查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可依据材料信息从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在外交环境、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产生的影响拟定论题,然后从中美两国的外交环境、综合国力的变化等方面加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