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热点聚焦练]热点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创五年来新低2014年11月16日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6%,涨幅与9月份持平,再次创下五年来新低。应当说这是5年来物价总水平控制的最好的一个时期,稳定物价主要是稳定了粮食和农产品。回答1~3题。1.为了跑赢CPI,有些人曾将手中多余的纸币兑换成黄金,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些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是因为( )A.黄金的价值量越来越大B.黄金的价值量比纸币的价值量大C.黄金是一般等价物,纸币只是货币的价值符号D.黄金作为金属货币不会贬值解析:选C。黄金作为一般的商品,其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关系,如果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黄金的价值会降低,其价格也是变化的,A、D两项说法错误;纸币没有价值,B说法错误。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就是稳定物价。当CPI上涨过快,为稳定物价,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③增加经济建设支出,结构性减税 ④增加农产品供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可以减少货币流通量,有利于抑制物价上涨;根据供求影响价格的知识,增加农产品供给有利于抑制物价上涨;②④既正确又符合题意,故选C。①③的做法不能抑制物价上涨。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特别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为此,国家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制约CPI的上涨幅度,下列能实现CPI下降的措施是8\n( )①提高利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②增发国债,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 ③增加税收,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 ④降低利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本题实际考查考生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理解。利率属于货币政策,可排除④;国债属于财政收入,可排除②。热点二 “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2014年8月19日,围绕中央赋予消协组织加强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者形成文明节俭消费理念的工作任务,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决定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回答4~5题。4.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对消费者的要求是( )①坚持以求实心理主导的理性消费 ②践行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 ③践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④坚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结合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C。本题强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①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追求体面的消费,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一个人成功的标志。该观点( )①是正确的,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是错误的,过分夸大了消费的作用,并且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是缺乏理智的 ③是正确的,消费主义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④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理性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8\n,过于紧缩的消费会导致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但无节制的消费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与我们倡导的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背道而驰;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一个人成功的标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限时规范练]一、选择题1.有关专家研究发现,有着稳定收入的人比收入不稳定的人有着更高的消费水平,后者则有更高的储蓄水平。这说明( )A.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总体消费水平B.当前的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C.前者比后者更崇尚物质生活享受D.未来的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水平解析:选D。“有着稳定收入的人比收入不稳定的人有更高的消费水平”,说明收入不稳定的人预期收入不乐观,预期消费没有保障,所以有更高的储蓄水平,从而影响了消费水平。读漫画《你的名字叫“涨”》。据此回答2~3题。2.消费有不同的类型。漫画《你的名字叫“涨”》中小诗涉及的消费类型主要有( )①生存资料消费 ②贷款消费 ③发展资料消费 ④钱货两清的消费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从“买房买房,贷款借账”可以看出,①②符合题意。3.小小的梦想不再成为美丽的奢望,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必须做到( )①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③缩小收入差距 ④抑制物价过快上涨8\n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D。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①符合题意;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②符合题意;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③符合题意;物价下降,则购买能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④符合题意。4.“70年代吃肚饱,80年代吃味道,90年代吃品质,今天我们吃健康”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巨大变化的真实写照。上述观点是通过________来说明________。( )A.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B.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C.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 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D.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解析:选B。“70年代吃肚饱,80年代吃味道,90年代吃品质,今天我们吃健康”说明居民的消费水平和质量在不断提高,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B符合题意。5.扩大居民消费就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启动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这意味着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将改变许多老人“有钱不敢花”的状况,使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变成消费能力。许多老人“有钱不敢花”的直接原因是(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B.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C.消费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D.消费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联系解析:选C。许多老人“有钱不敢花”的直接原因是他们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A、B、D三项不符合题意。6.提高消费能力,就是要增加居民的收入,让老百姓有钱花。为此要( )①扩大就业 ②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③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④改善消费环境A.①②③B.①③④8\n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材料强调的是如何增加居民的收入,④不是增加居民收入的措施,舍去。①②③符合题意。7.一份网购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消费者会关注网店商品的销量。有网购狂人表示,“卖得多的商品就算不是太个性,至少大家都在买,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这种消费心理是( )A.从众型的,这有利于钱花得物有所值B.求异型的,这有利于形成消费流行趋势C.攀比型的,这有利于帮助企业掌握市场需求D.求实型的,这有利于提高社会对个人消费的认可度解析:选A。材料中网购狂人认可“大家都在买,可信度就大大提高”,表明其消费心理是从众型的。8.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商品使用频率不高,没必要购买,如一些能开启儿童智力但价格昂贵的益智玩具,孩子玩上几次就不感兴趣了,浪费且不易保管,十分可惜。从消费的类型看,这类商品( )①是发展资料的消费 ②适合贷款消费 ③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④适合不变更商品所有权而拥有一定时期使用权的消费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选B。购买住房、轿车等适合贷款消费,益智玩具不适合,排除②;③的内容不符合“消费类型”这一要求,舍去。9.某日,张阿姨上街购买了如下商品:购买商品1千克鸡肉1份报纸1部iPhone5s1瓶酱油消费类型①②③④分析上表中的消费行为,对应正确的是( )A.①发展资料消费 ②享受资料消费 ③生存资料消费④钱货两清消费B.①生存资料消费 ②享受资料消费 ③发展资料消费④钱货两清消费8\nC.①生存资料消费 ②发展资料消费 ③享受资料消费④钱货两清消费D.①钱货两清消费 ②发展资料消费 ③享受资料消费④发展资料消费解析:选C。本题考查消费的类型。购买鸡肉和酱油属于生存资料消费,购买报纸属于发展资料消费,购买iPhone5s属于享受资料消费,并且这些消费都属于钱货两清消费,所以C正确。10.(2015·山东省泰安市高三期中)小马哥2014年考上了某“211”大学。他打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备学习娱乐之需。小马哥做出了如下考虑和选择:一是自己买电脑只是为了日常学习和信息查询,所以配置不必太高;二是尽管家庭生活条件不错,但价格不宜过高,适中即可。最后小马哥选择了一款配置较高、价格适中的笔记本电脑。小马哥的消费行为( )①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②坚持了适度消费的原则③符合保护环境的绿色消费 ④是抑制消费,不值得倡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买电脑只是为了日常学习和信息查询,所以配置不必太高”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尽管家庭生活条件不错,但价格不宜过高,适中即可”坚持了适度消费的原则,故选A项。③与题意不符,排除;小马哥的行为并不是抑制消费,排除④。11.2014年3月2日,京华时报以“包子铺效应又现,习近平视察后,南锣鼓巷游客暴增”为题对习近平探访北京南锣鼓巷雨儿胡同后,游客量大增现象进行了报道。下列选项中对游客的消费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游客的消费行为是由攀比心理引发的 ②游客的消费行为是由从众心理引发的 ③游客的消费行为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 ④游客的消费行为违背了绿色消费原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B。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庆丰包子就餐,引发庆丰包子热销,这种现象被媒体称为“包子铺效应”。游客的消费选择效仿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所以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②正确;旅游消费一般需要当场付款,从交易方式上看,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③正确;①④均与题意不符。12.(2015·苏锡常镇四市调研)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8\n对国家社会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这说明( )A.个人应该节俭,社会应该扩大消费B.要增加政府支出,扩大社会需求C.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D.对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解析:选C。本题材料中“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对国家社会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启示我们日常生活中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由此可见,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两项表述不科学,故不能入选;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二、非选择题13.(2013·高考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指标年份 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GDP(万亿元)人均收入(元)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200460016.061795.622006114920.976686.702008194730.1102716.312010344339.8143947.542011432247.11624110.40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解析:第一步:判断表态(是什么)——汽车消费增长体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消费结构改善的意义、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以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三步:明确做法(怎么办)——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不应盲目排斥;汽车8\n消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要求我们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答案:①汽车消费增长体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我国汽车消费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攀比、从众等消费心理的影响。③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不应盲目排斥。④汽车消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要求我们理性消费、绿色消费。14.2014年11月,某学校举办了一次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活动,某同学家庭收入状况和个人消费情况如下表10月份该同学家庭收入10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父亲工资母亲工资生日请同学吃饭同学互送礼品买个性化服饰买手机其他1800元800元200元100元300元500元300元请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1)该同学可能存在什么样的消费心理?(2)针对该同学的消费状况,你准备向该同学提出哪些建议?解析:第(1)问依据四种消费心理的表现判断即可。第(2)问根据学生存在的错误消费行为,提出从不同角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即可。答案:(1)①从众心理。生日请同学吃饭、同学互赠礼品等可能是一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②求异心理。购买个性化服饰,标新立异,可能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③攀比心理。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可能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2)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根据自己家庭收入在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赶时髦,不情绪化消费,并做到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协调。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