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狂刷04酶和ATP刷基础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在完成催化作用后立即失活B.低温是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其活性下降C.利用淀粉和淀粉酶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检验时用碘液比斐林试剂更合理D.酶为反应过程供能从而降低反应活化能【答案】C2.核酶(ribozyme)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在特异地结合并切断特定的mRNA后,核酶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分子,,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B.核酶与催化底物特异性结合时,有氢键形成C.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D.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由此可反映核酶的高效性【答案】B【解析】核酶的本质是RNA,其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核糖、以及4种含氮碱基,A错误;核酶是RNA,催化底物也是RNA,二者结合,会形成氢键,B正确;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C错误;通过加核酶与加无机催化剂催化相同底物对照来证明酶的高效性,D错误。3.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C9\n【解析】过氧化氢不稳定,在高温下会自行分解成水和氧气,不能正确表现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只能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可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设置在最适pH左右。4.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种酶,两种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甲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甲酶的活性不受环境因素影响C.乙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D.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答案】D5.如图是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增加酶浓度,则曲线可由b→aB.若增加底物浓度,则曲线可由c→b9\nC.若该图为在不同pH条件下的水解曲线,则a对应的pH为最适D.若该图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水解曲线,则c对应的反应温度低于a【答案】A【解析】若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则曲线可由b→a,A正确;若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变,但是生成物的量会增加,图中没有曲线可以表示,B错误;若该图为在不同pH条件下的水解曲线,则a对应的pH在三条曲线中是最好的,但是不一定是最适的,C错误;温度过高或过低,酶的活性都会降低甚至失活,所以若该图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水解曲线,则c对应的反应温度不一定低于a,D错误。6.下列有关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试验编号探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①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②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③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④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答案】B【解析】过氧化氢受热会加快分解,不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溶液的pH会影响淀粉的水解,并且碘液可与碱反应,斐林试剂可与酸反应,不宜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一般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7.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其他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实验一酶浓度0%1%2%4%5%(乳糖浓度为10%)相对反应速率02520100200实验二乳糖浓度0%5%10%20%30%(酶浓度为2%)相对反应速率025506565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一若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B.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9\nC.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D.实验二若温度升高10℃,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答案】B8.如图实线表示向淀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唾液淀粉酶后,还原糖的产生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某同学现取三支试管,均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后,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淀粉、适量的蛋白酶和适量的唾液淀粉酶,三支试管中的反应曲线依次为A.②③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③②①【答案】B【解析】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淀粉,产生还原糖的速率不变,但最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变多,所以加入一定量的淀粉的反应曲线是②。加入适量的蛋白酶后,由于唾液淀粉酶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蛋白酶分解,所以产生还原糖的速率下降,即反应时间会增加,但最后产生还原糖的量不变,所以曲线是①。加入适量的唾液淀粉酶后,产生还原糖的速率会提高,即反应时间减少,但最后产生还原糖的量不变,所以曲线是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9.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的结构式可简写为A—P〜P〜P,其中A代表腺嘌呤B.细胞内的ATP均产生于线粒体和叶绿体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D.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ATP与ADP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答案】C9\n【解析】ATP中的A代表腺苷,A项错误;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也可以产生ATP,B项错误;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C项正确;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ATP与ADP含量仍处于动态平衡,D项错误。10.下列有关ATP、酶等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的表达需要酶和ATP,酶和ATP也是基因表达的产物B.ATP、酶、激素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C.细胞内Na+浓度偏高时,为了维持Na+含量平衡,需消耗ATPD.酶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下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答案】C【解析】基因的表达需要酶和ATP,但酶不一定是蛋白质,ATP也不是基因表达的产物,A错误;酶作用后不被分解,可以重复利用,B错误;细胞内Na+浓度偏高时,为了维持Na+含量平衡,需要主动运输到细胞外,消耗ATP,C正确;酶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下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作用条件的温和性,D错误。11.下面有关ATP和ADP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中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B.ATP转化成ADP时,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C.细胞可以利用热能将ADP转化为ATPD.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是以ATP作为能量“通货”的,说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答案】D12.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内容所对应的名称相符的是A.④一腺嘌呤B.①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②一腺苷D.③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答案】A9\n【解析】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其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A正确。①中圈出的部分是腺苷,B错误;②是DNA片段,其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C错误;③表示的是RNA,其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错误。13.如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不需要酶的催化B.过程②发生高能磷酸键的断裂C.过程①不能发生在线粒体中D.过程②不能发生在叶绿体中【答案】B【解析】不论是ATP的合成和水解,都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ATP的水解过程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的过程,B正确;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有ATP的合成,发生在线粒体中,C错误;叶绿体中暗反应阶段,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因此②可以发生在叶绿体中,D错误。刷能力14.下列生理过程伴随着形状改变,其中不一定需要ATP供能的是A.在胰岛素分泌过程中细胞膜的形状发生改变B.在篮球比赛等运动过程中骨骼肌发生收缩C.载体蛋白协助运输葡萄糖过程中形状发生改变D.植物细胞在KNO3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答案】C9\n15.图甲表示人和植物的淀粉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活性,图乙表示a、b、c三种脱氧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植物和人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时,pH也可以相同②若环境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③a、b酶活性相同时,温度对酶的影响相同④c酶的最适温度应等于或大于40°C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图甲中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pH为6的条件下,植物和人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①正确:pH为7时,人的淀粉酶活性最高,所以若环境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逐渐降低,②错误;图乙中两条实线的两个交点说明a、b酶活性相同,其中右侧的交点下,温度对a酶是促进作用,对b酶是抑制作用,③错误;根据乙图中虚线分析,c酶的最适温度应等于或大于40°C,④正确。故选B。刷真题16.(2107·新课标II卷)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答案】C9\n17.(2022·天津卷)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答案】C【解析】T1时加入酶C,A物质减少,B物质增加,可推测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由曲线可知,T1~T2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超过T2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底物A含量过少所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若降低反应温度,则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18.(2022·新课标I卷)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9\n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答案】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