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永不腐朽的螺丝钉 提到雷锋,人们自然会想到“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能够努力的做到最好。当农民,他成为全县唯一的一位拖拉机手;当工人,他成为劳动模范;当军人,他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待祖国和人民,他说:“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我就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对待工作,他说:“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瓦砌起来,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瓦呢!”对待别人,他说:“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好。”——这,就是无畏、无私、坚定、温暖、进取的共产党员形象。一名普通的战士,用自己的行动给出对生命意义的解读。汇成一句话——那就是“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就是信念之力: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那就做一滴水、一线阳光、一颗粮食、一颗最小的螺丝钉。, 说到雷锋的“钉子”精神,那就是指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 在工作期间雷锋听到有的同志说工作这样忙,实在没有时间去学习。他便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于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去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儿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够钻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这就是人们广为称道的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 雷锋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望城。1958年,雷锋从湖南望城来到鞍钢。辽宁是雷锋精神的生发地。沈阳、鞍山、抚顺、营口、辽阳、铁岭都留下了雷锋的足迹。, 如今,走在这些城市,你经常会与雷锋不期而遇:雷锋塑像、雷锋储蓄所,以雷锋命名的道路……雷锋精神蕴涵在城市各处。雷锋,已经超越了一个人名字的符号,成为美好的代名词,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精神载体。我们要以雷锋为榜样,用生命赴使命、用热血写忠诚,践行着不忘初心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