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十二月质量检测高二生物(选修)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12
.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12
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第Ⅰ卷(选择题共43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有选择题答案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中。)1.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如抗体、呼吸酶、尿素等B.当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减慢C.组织液在一定条件下可渗入血浆和淋巴12
D.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处于动态平衡中2.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切断①处,刺激③处,e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a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C.结构②的存在保证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结构e在组成上包括d的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B.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4.打篮球是一种全身肌肉参与的协调运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运动过程中交感神经占据优势,出现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等现象B.躲避敌方进攻时,大脑皮层可接受躯体运动神经传来的兴奋C.大脑皮层向脊髓、小脑等中枢发出指令,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运动员传球时,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参与支配机体内脏器官5.图甲、乙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信号分子A、B、C均为某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对细胞具有调节作用的是信号分子A,信号分子B对该细胞无调节作用B.三种信号分子在合成后均被定向运送到特定靶细胞处而发挥调节作用C.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D.雄性激素通过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6.下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只能通过血液来与垂体之间进行信息联系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的分泌均会增加C.大量饮水后d的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D.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12
7.肾上腺素是人在兴奋、恐惧、紧张时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如图为肾上腺素作用在不同组织细胞时发挥作用的机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图1图2图3A.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的信号分子可能为神经递质B.图1的β受体也能接受胰高血糖素,从而共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C.肾上腺素与β受体结合,图1和图2结果不同是因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不同D.肾上腺素作用于血管,图2和图3结果不同是因为激素作用的受体和靶细胞不同8.树突状细胞的CD80分子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识别后,可完成抗原呈递。与CD28分子相比,癌细胞膜上的PD-L1与树突状细胞的CD80分子结合的亲和力更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癌症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低下或失调有关B.当PD-L1和CD28同时存在时,CD80将优先结合PD-L1C.PD-L1减少了癌细胞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的机会D.能与PD-L1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9.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的双重功能B.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有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C.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个体,在有乙烯的条件下出现有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D.若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将导致该植株的果实成熟推迟10.下列关于种群及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样方法只能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B.可以根据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12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常用五点取样法计数血球计数板中酵母菌的数量D.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且K值逐渐增大11.请判断下列有关下图所示的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对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12.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13.下列有关食物链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如果狼吃了羊,狼为第二营养级B.关于狼吃羊的食物链应写成:羊→狼C.在生态系统中,最短的食物链是由生产者与次级消费者构成D.在食物网中,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14.在“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多地将荒草地等闲置区域改建为湿地公园,如下图所示,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鸟类等野生动物大多属于消费者,能促进该地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植物属于生产者,种类的选择要注意野生动物食性、栖息环境等差异C.湿地公园的改造过程中体现出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从深水区到水岸高地,不同区域植物种类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答题者得0分。(请将所有选择题答案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中。)15.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C.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共需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12
D.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的血红蛋白异常16.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Na+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下图Ⅰ、Ⅱ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某溶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B.A~B时,膜内Na+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有关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Na+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17.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单位时间产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B.t1到t2间单位时间散热量增加是由人体单位时间产热量增加引起的C.人体在10℃环境下的单位时间产热量比在25℃环境下的大D.t3以后,单位时间产热量小于散热量18.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B.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C.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1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鹰位于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占据3、4、5、6四个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若蛙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则该生态系统的虫害将变得严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7分)三、选择题:本部分包括6题,共57分。20.(712
分)养生是人们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养生主要就是科学合理地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机制使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达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目的。图示中E是指内环境成分中______________。(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______(填图中字母),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引起毛细血管__________、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_____(填图中字母)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3)在B中含有许多酸碱缓冲物质,当肌肉产生的乳酸进入B中时,能与其中的_________发生作用。机体对乳酸的这种处理,维持了内环境_______的相对稳定,保证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21.(10分)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能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该神经递质与人的情欲、感觉有关,能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研究发现,可卡因(一种毒品)能影响多巴胺在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递,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结构①是______,其中的多巴胺的释放方式是______,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2)据图分析,可卡因被吸食后的直接作用是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从而______(填“延长”或“缩短”)“愉悦感”时间。这一过程可以用上图中__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3)图中③指的是______,与多巴胺结合后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为_________,此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______(填“相同”或“相反”)。22.(14分)某患者由于某病毒感染引发咽喉炎等炎症,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但短时间内,患者又出现了低烧、情绪激动、失眠、焦虑等现象,并且脖颈下方出现肿块,为确定病因,医生建议他进行全面体检。下表是该患者的部分检查结果,分析回答:项目结果单位参考值空腹血糖4.30mmol/L3.90〜6.10白细胞数3.81×109/L4.00〜10.0012
淋巴细胞数5.02×109/L0.80〜4.00甲状腺激素28.98Pg/L7.20〜17.20促甲状腺激素0.02μIU/mL0.34〜5.60(1)空腹时,患者体内血糖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与饭后半小时体内情况相比,空腹时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将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2)由体检结果推测,患者出现情绪激动、持续低烧等症状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突破皮肤、黏膜,即突破保护人体的第_______道防线,进而体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其进行攻击,上述免疫方式称为_________。进一步检查确认,患者的症状是由于上次感染流感病毒而引发的一种自身免疫病,请推测该病的发病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临床上治疗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时,除了利用药物治疗外,还可以利用康复者的________对患者进行治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射的新冠疫苗在免疫学上相当于_____,这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________,接种后能抵抗新冠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23.(8分)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1)实验步骤:①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______的含量。②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______(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③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______。④在______的环境条件下饲养。⑤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______的含量。(2)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A组小白鼠TRH的含量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的含量减少,则观点______正确;②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观点______正确。24.(8分)为研究IAA调控植物根生长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2
(1)IAA是一种可在植物顶端合成,通过________到达根部,调节植物根生长的化学信号分子。(2)由于IAA和GA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存在________作用,研究者推测在细胞内,IAA通过赤霉素(GA)调控根的生长,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①以拟南芥________(填“GA合成缺陷型”或“GA不敏感型”)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图甲所示处理,测定初生根长度。图中结果表明IAA能够________拟南芥初生根的生长。去除顶芽后,突变体对赤霉素的反应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②RGA是一种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的降解可受GA调控。研究者向上述突变体中转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与RGA基因的融合基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根尖中GFP-RGA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乙所示。用GA处理前,各组根细胞均出现了绿色荧光,说明无GA时,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3)综合上述实验,推测顶芽合成的IAA调节根生长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25.(9分)某地由于引入一种植物,对该地区其他植物造成了一定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下图是调查该植物种群密度时所取的一个样方,图中的圆圈表示该植物。表是引入该植物后,对该植物和本地的四种植物种群密度(单位:株/m2)进行调查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年份ABCDE199110.00.33.03.03.219929.20.72.12.02.819938.01.81.10.41.719946.85.10.30.01.319955.58.70.00.00.519964.09.60.00.00.412
19973.29.60.00.00.2(1)引入的植物和当地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图中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__________株。(2)根据表中结果推断,引入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请在答题纸相应的坐标图中绘出该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___________。根据曲线分析,在1991~1997年间,该植物的增长曲线属于___________型。(3)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该植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乙为该入侵植物,甲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C.t2、t4时,甲、乙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4)研究小组利用该植物又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出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成熟后分别统计平均单株荚果数量、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结果如下表。区域号12345植株数量2004006008001000荚果数/株8.36.14.62.72.1种子数/荚果6.05.96.25.96.0收获种子的总量最多的区域是__________,如果要比较种子产量,还需要统计__________。以上数据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___________。1-5CADBB6-10ABACC11-14DBDD15ABD16ACD17AC18AB19ABD20.(7分)(1)神经-体液-免疫淋巴液(2)B扩张D(3)NaHCO3(或HCO3-)pH(或酸碱度)21.(10分)(1)突触小泡胞吐流动性(2)增多持续兴奋延长y(3)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相反22.(14分)(1)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升高(2)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有机物代谢(或加速物质氧化分解)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垂体,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使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3)一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或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非特异性免疫流感病毒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也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甲状腺激素(4)血清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抗原免疫预防(或人工主动免疫)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5)神经-体液调节(或体液-神经调节)12
23.(8分)(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甲状腺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2分)相同且适宜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2)二一24.(9分)(1)极性运输(2)协同①GA合成缺陷型促进减弱②IAA不能直接引起RGA蛋白降解IAA通过赤霉素(GA)的调控降解RGA(3)顶芽合成的IAA运输到根部,通过GA的调控降解RGA蛋白,从而解除RGA蛋白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2分)25.(9分)(1)竞争15(2)BS(3)ABD(4)3种子的平均质量合理密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