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 第一部分(1—3题20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1)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出现的事物。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恰好表达了这个观点。(2)面对日益恶化的水质环境,我们不禁感慨“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已经很少见了。(请选用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句子填写)(3)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妙用听觉表现雪后西湖幽静异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4)李商隐的《无题》中表达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6分)诗歌是一种艺术,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 )lài,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徘徊在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以求中变得深( )su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艾青用鸟儿( )sī哑的喉咙歌唱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林徽因用“娉婷”且“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写出万般宠爱的风姿,余光中具象化的“乡愁”牵引着游子的思绪和想念……(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3分)天________(lài) 深________(suì) ________(sī)哑(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弦(A.xián B.xuán)________ 娉(A.pīng B.pìng)________(3)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下列词语可以替换的是_______(1分)A.迂回 B.徜徉 C.彷徨 D.踌躇3.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6分)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光,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和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要让国学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分)(2)(孔孟之道亮国学)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已有的国学知识,分别写出一个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2分)(3)(修炼自身悟国学)“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2分) 第二部分(4—18题40分)得分评卷人 一、阅读下面诗词,回答4—5小题。(5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下列各项对这首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茫与痛苦。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闲来垂钓碧溪上”借用姜太公在碧溪垂钓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D.诗人反复咏叹“行路难”,其中透露着迷惘和悲愤,这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照。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分)得分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9题。(12分)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山间之朝暮也__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3)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____ (4)弈者胜____________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8.选文第三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2分)9.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 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B. 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作者先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接着概括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C. 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了散文的韵味。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仅因太守酒量浅。 得分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8分)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于脑海。②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③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⑥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⑦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我们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不息。1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1.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1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3分) 得分评卷人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3-14题。(4分)13.茅盾曾对《水浒传》中的人物有如下的评价:“对于杨志,我们可怜其遭遇,鄙薄其为人;对于林冲,我们寄以满腔同情,深惜其认识不够;对于鲁达,我们却除了赞叹,别无可言。”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2分)14.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3分)次日早晨,武松在厅上告禀,催逼知县拿人。谁想这官人贪图贿赂,回出骨殖并银子来,说道:“武松,你休听外人挑拨你和西门庆做对头。这件事不明白,难以对理。圣人云:‘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不可一时造次。”狱吏便道:“都头,但凡人命之事须要尸、伤、病、物、踪,五件俱全,方可推问得。见知县这么说,武松回去后做了什么事,然后再去自首?请简述。 得分评卷人 五、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5—18题。(11分)穿过风雪的音乐盒①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支教,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顺利地回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②初入校门的那一天,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排成两排,向他敬礼。那天白雪飘飘,那一双双举过头顶的手却没有一双戴着手套,他们的手套都挂在脖子上。③他留了下来,教他们语文、数学、自然、生物,教他们认识山外的山,山外的城。④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孩子们来自不同的村落,近的就住在乡里,最远的孩子甚至要翻过一座海拔3000米的雪山。他很熟悉那个住在最远地方的孩子,孩子的名字叫也措,黑黑的小脸,弥漫着两坨高原红。据说,他是这个学校最穷的学生,学费一直都欠着。他们家里只有一匹马,是整个家唯一的生活来源,为他们负着生活的重担,春天来的时候,偶尔还能接上几个观光客。⑤也措平日里非常沉默,但是眼神却很特别,有点怯怯的忧郁,忧郁中透着惶恐,惶恐中又露着一丝坚定。在这个偏僻的小乡里,他见到的眼神是整齐的,老人孩子都一样,单一而纯净,唯独这个孩子,眼中似乎有很多的内容。⑥雪大的时候,全世界只剩下了白,无法再找到道路。家远的孩子只能留下来,住在老师的宿舍里。那天,他的宿舍也留下了几个孩子。⑦那个晚上,孩子们在他的允许下翻看他的东西,并抱着他的吉他乱弹。只有也措,那个忧郁的小也措,在翻看他的一个小小的音乐盒——那是他的初恋女友大一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虽然毕业前他们已经分手,但他还是一直保存着这只好看的音乐盒。他来了西藏之后的那些日子,总是不停地打开它,听那首熟悉的《致爱丽丝》的曲子,听到泪眼模糊,直到有一天发条崩坏了为止。⑧此刻的也措正抚摸着那个音乐盒,眼神,是他熟悉的淡淡的忧郁。⑨他走过去,问也措:“你知道它叫什么吗?”⑩“不。”也措的话也总是那么少。⑪“它叫音乐盒,一翻开盖就会唱歌。”⑫“是谁送给你的?”也措居然问了一个令他措手不及的问题。⑬“是妈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的。但是现在坏了,要不就可以让你听一听了。”对着孩子,他还是撒了谎。⑭也措看了他一眼,就低着头不说话了。⑮那一夜的雪很大,他能听到学校后山的树木折断的声音。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看到门前的花圃被雪盖住了,操场的树,枝干被雪压断了许多,远方除了雪还是雪,除了白还是白。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⑯那一次,也措在他的宿舍里住了整整三天,可是从第二天晚上开始,也措便开始想家了,听到半夜风雪沙沙的声音就哭了,他不由得把他搂在怀里问:“想妈妈了,是吗?”“我要见阿妈。”也措一开口,泪水又掉了一串。⑰他鼓励孩子:“也措,老师的妈妈在很远的地方,老师一年只能见一次妈妈,老师也很想妈妈,但是老师都不哭,不哭了好吗?”⑱也措看着他,停止了哭泣。⑲第三天黄昏,也措的母亲骑着马来到了他的宿舍门口,接走了也措。⑳那一年的冬天,雪一直很大,过年的时候,雪已经封了路,他很想家,却没有能够回去。㉑终于到了第二年春天,雪少了,阳光有了暖意,他听说不远的镇子开始有了稀少的游客。路,看来是通了,但是他却没有时间回家了,因为孩子们已经开学了。㉒也措也来了,换了一个小孩一样,眼神,不再是淡淡的忧郁,而是似乎有种说不出的欢快,看着他,总忍不住想笑。依旧不爱说话,总是偷偷地看他。㉓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然后就到了他的生日,没有人为他庆祝,他孤单地为自己点燃了蜡烛。可是三天后,他却意外地收到了一个邮包,邮包是从北京寄来的,拆开来,竟然是一个音乐盒,比他那一个还要漂亮。音乐盒里放了一封信,他看着,心就像春天的雪一般簌簌融化了……㉔是北京的一个陌生人寄来的,那人在信中说,他在前一个月来了一次八宿,碰到了一个叫也措的小孩,小孩牵着家里的马送他进山,却没有收他一分钱,只要求他回去之后,在4月初给他的老师寄一个音乐盒当做生日礼物,因为,老师的妈妈送给老师的音乐盒坏了,老师已经很久没有见妈妈了……㉕原本,他只需在那里支教两年的,但是他却整整待了六年才回去。走的时候,他把那个珍贵的、曾经穿越风雪来陪伴他的音乐盒送给了也措——他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一个善良勇敢的大孩子。15.通读文章,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穿过风雪的音乐盒”的理解。(3分)16.阅读文章,根据提示,理清文章的内容。(3分)_______________→看音乐盒,谈及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18.文中写道“音乐盒里放了一封信,他看着,心就像春天的雪一般簌簌融化了……”,请结合语境,试着刻画一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第三部分(19题40分)得分评卷人 19.作文根据要求作文。“小确幸”一词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发明、翻译家林少华翻译的,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小确幸”面世以来,受到了网友们的追捧。源于细节的小幸福,就散落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当你逐一把它们拾起的时候,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快乐!请你根据你对“小确幸”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不限文体;④不得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题目: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1.(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3)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4)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2.(1)籁 邃 嘶 (2)A A (3)B 3(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的智慧解决我们的困惑。(2)示例:如:“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等。(3)示例: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4.C5.运用典故,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6. 早上、早晨 花 陈列,摆开 下棋 7. (1)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2)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9.D 10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11.举例论证,列举了由于学生不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考试中对他的诗句进行了歪解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的观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有说服力。 12.首先提出了“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的观点,然后引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再用小时候我们对诗句的粗浅理解和若干年后的深刻理解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得出“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的结论。13.示例:杨志一生颇为坎坷,先是丢了花石纲只能逃走,后去京城谋官职不成被迫卖刀又遇上泼皮牛二,押解生辰纲又被劫,实在可怜;但此人是个官迷,为当官低声下气行贿,受了许多委屈,又让人觉得可鄙;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却无辜遭高俅父子陷害,落得家破人亡,值得同情;但此人为保安宁一味忍气吞声,不明白高衙内等人决不会放过他的事实,有些糊涂;鲁达是一个少有的好人,锄强扶弱,曾为救金氏父女拳打镇关西丢了提辖官位,后又大闹野猪林救下林冲、途经桃花村仗义打恶霸,他的侠肝义胆令人赞叹。14.武松把街坊四邻请来,让潘金莲、王婆说出实情,然后杀死了潘金莲、王婆和西门庆。15.表面上指音乐盒从北京穿越风雪,寄到西藏;深层意思是音乐盒穿越风雪,给人带来温暖和爱,其中蕴含着藏区孩子对支教老师的关爱。(大意正确即可)16. 大雪封路,孩子留宿 来年生日,收到礼物 支教六年,也措长大(大意正确即可) 17.环境描写,渲染了藏区生活环境的恶劣,烘托了人物的孤独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8.示例:也措这孩子,平时木呐寡言,竟为我做了这样的事情。我无心之下的一个谎言,让他觉得我是在思念家乡,思念母亲。他用这样的方式送给我一个音乐盒,慰藉了我寂寞思乡的心情,让我感到春风化雨般的温暖。(大意正确即可)19.略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