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浙江宁波专用)一、漫步古诗(15分)学校开展“漫步古诗苑”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2题。1.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一段开场白,请你阅读并完成(1)~(3)小题。(5分)我国被誉为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卷帙浩繁。漫步古诗苑,犹如在花海里chángyáng①,只见花团锦簇,色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走进《诗经》,那窈窕的淑女,眉目liúpàn②传情;那青青的衣襟,让人心旌摇曳;而在水一方的伊人,又让人可望而不可即。走进唐诗,既有金戈铁马之壮烈,亦不失儿女常情之缠绵;既不乏忧国忧民之怅惘愁思,亦不缺少年得志之雄姿英发。走进宋词,柳永的伤感惊醒了晓风残月,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月光剑影,苏东坡的华发张扬着少年意气。独自徘徊的晏殊,面对小园香径的满地落花无可奈何,日益憔悴的李清照,看着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叹惋流泪……其实,古诗的韵味,古诗的曼妙,远不止这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上美丽的心情,漫步诗苑,走进诗人的心灵,陶冶道德之情操;汲取古诗的营养,弘扬民族之文化。(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和“源远流长”的“长”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揠苗助长B.潜滋暗长C.万古长青【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长”读作“cháng”。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长”读作“zhǎng”。潜滋暗长:潜,暗中,隐藏;滋,生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长”读作“zhǎng”。万古长青:千秋万代,像松柏一样永远保持青翠。形容精神、友谊等永远存在下去。“长”读作“cháng”。(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②【答案】①徜徉②流盼【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字的读音。徜徉:chángyáng。释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流盼:liúpàn,流转目光观看。(3)参考【课内链接】,结合语境,解释材料中加点的词。【课内链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①②【答案】①披着铁甲的战马②担忧【解析】金戈铁马:拼音为jīngētiěm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铁马冰河入梦来。句意:(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忧国忧民:拼音为yōuguóyōumín。意指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忧,担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句意: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忧:担忧。2.以下是小明同学在本次活动中写的一段感言,请你补全。(10分)走进诗歌的世界,就是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鸡声茅店月,(1)”,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情景交融,含蓄有致,让人感受到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在清冷的月夜中,身处离乱的诗人愁思绵绵中有着沉重的焦虑:“(2),无家问死生”;当刘禹锡从蜀地归来,我们从他借用典故的诗句“(3),”中,体味到他对世态的变迁、人事生疏的深深怅惘;在仕途遇挫,欲一展抱负而不得的困境中,李白借自然景象表达他英雄失路的悲愤:“(4),”[《行路难》(其一)];其后的韩愈忠而获罪,非罪远谪,满怀郁愤感伤写下了“(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李白的诗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身处坎坷,苏轼借自然之景来比拟人生遭遇,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豁达的胸襟:“(6),”《水调歌头》)。【答案】(1)人迹板桥霜(2)有弟皆分散(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解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作答此题时,要求句子符合题意,书写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字的笔画写准确。注意“吟、赋、翻似、渡、岭、拥、蓝关”等字词的书写。二、文学之约(49分)文学可以陶冶性情,滋润心灵,让我们共赴一场文学之约,完成3~14题。(一)名著阅读(8分)3.有同学发现: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读《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就像从哈哈镜中看变形的世界。请从《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中任选一部,结合内容,参考示例,说说该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4分)【示例】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就像从哈哈镜中看变形的世界,因为作者用夸张手法表现出一个畸形的社会。例如,作者在叙述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时,不厌其烦地描写了他的变化,让读者看到了他扭曲的灵魂,看到了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答:。【答案】【示例一】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因为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呈现出一个有趣的昆虫世界。例如,作者在记述蝉幼虫脱壳的过程时,细致地描写了蝉的动作,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昆虫世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示例二】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因为作者用纪实手法忠实地描绘了中国红色区域的真实情况。例如,作者深入根据地,经过大量访谈,客观记录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让人们了解了他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因此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因为作者用纪实手法描绘了中国红色区域的真实情况。《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作品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概括了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等。《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因此,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向读者呈现出一个有趣的昆虫世界。示例一: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因为作者用纪实手法忠实地描绘了中国红色区域的真实情况。例如,埃德加·斯诺冒险来到中国红色革命区域,亲自采访了周恩来。他看到的是平易近人、温和文雅的周恩来,感受到他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国民党人口中的“悍匪”完全不同。示例二: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因为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呈现出一个有趣的昆虫世界。例如,圣甲虫,它滚粪球力量不够时,会向同伴求助,同伴会殷勤地伸出援手,共同把“庞然大物”推过斜坡。对圣甲虫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了昆虫世界里的互帮互助,生动而有趣。4.某学校“文学部落”社团开展“我与读书”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根据名著内容,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4分)宋芬:最近,我读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骆驼,是沙漠之舟,这本书的主人公祥子来自城市,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从事着饲养骆驼、替人运输货物的工作。只可惜,社会不给好人出路。王明:这恐怕和书里的内容有些出入吧,宋芬:你简直是位专家,谢谢你带我纠错。看来,一定要认其读名著,如果不懂装懂,会贻笑大方的。祥子好可怜,只不过想拥有一俩自己的车,但是希望一次次地破灭,你觉得给祥子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是哪一件事情呢?王明:【答案】第一空:祥子来自农村,从事的是人力车夫的工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空:我认为小福子的死给祥子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解析】第一空:本题考查把握名著内容。“这本书的主人公祥子来自城市”他从事着饲养骆驼、替人运输货物的工作说法有误。《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来自农村,失去父母和土地后,被迫跑到城里,在刘四开办的人和车厂当上了人力车夫。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第二空: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结合祥子的三起三落分析。祥子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因此,虎妞和小福子的死给祥子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父亲的藏品积雪草①父亲有一只灰绿色的帆布旅行箱,现在看起来样式老旧落伍,但遥想当年,这只灰绿的帆布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时,一定很时髦,父亲行伍出身,曾拎着它南下苏州,北上黑龙江,转战南北。②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对这只箱子印象深刻,父亲用一把小锁头把这只箱子锁得紧紧的,每次我想打探一下里面有什么内容,都无从下手,这么多年了,父亲一直没舍得丢掉,每一次搬家都当成宝贝一样搬来搬去。③近些年收藏热,三叔家豁了嘴的旧花瓶,据说是前朝的古董,从前摆在柜子上,没人当回事儿;二大爷家给狗喂食的钢盆,据说是价值不菲的宝贝,这不,已经擦干抹净包好搁起来了。最要命的是,大姨家不知在哪里倒腾出一张破画,边也毛了,款也不全,据说是名人字画,全家人乐得吃了好几天的馆子,说是要好好庆祝一下。④我回家看着父亲乐,父亲被我盯得有些发毛,说:“你看着我傻乐什么?”我说:“人家都发现古董了,您没仔细瞅瞅,咱家就没有什么宝贝?够我几辈子吃不了穿不完,您老可造福后代了。”⑤父亲被我气得乐了,说:“你这脑子里都整天装了些什么啊?大白天做什么春秋大梦?我这一辈子,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古董没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⑥父亲这人就是这样,有点轴,有时候去旧物市场溜达一圈,一件宝贝都没淘到,路上拣了一个螺丝钉却被他当成宝贝一般,回家找一个小盒子装好,说是以备不时之需。⑦父亲也喜欢收藏,但却和别人收藏的东西不一样,他老人家不以增值、研究为目的,而是喜欢收集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以备不时之需,比如一只掉了瓷的茶缸,一颗生了锈的钉子,一个孤单的纽扣,诸如此类扔了都没有人拣的东西。⑧这几年,他老人家还喜欢收藏塑料袋,各种类型,各种款式,各种颜色,分门别类整理好,码放整齐,装成一袋一袋。每次我们姐弟回家,临走时父亲会送上一包塑料袋作为礼物,而且振振有词:“这些塑料袋都是你们回家时装东西用的,干干净净,又没坏,用着方便。”⑨父亲说得义正词严,他说没有古董,我只好启发他:“您那只帆布箱子里就没藏着什么宝贝吗?就算没有名人字画,珍宝文物,难不成还没有几件小玩意?”父亲笑,说:“你在这里等着我呢?看来我不给你看看,你是不会死心的。”⑩我知道父亲不会有什么古董宝贝,也不会有什么名人字画,基至是金银玉器纪念币都不会有。父亲一生节俭,两袖清风,我只是有些好奇,他的帆布箱里到底有些什么宝贝,是日记本?旧情书?军功章?还是别的什么呢?⑪父亲打开他的帆布箱,一样一样看过去,我傻了眼,全是我们姐弟小时候的东西,时光仿佛倒流一般。有几支我们小时候用过的钢笔,有的早已坏了,漏水写不出字;有我们小时候戴过的红领巾,有两条早已褪了颜色,不再鲜艳;有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封皮都没有了,父亲还珍藏着。有弟弟小时候玩过的木头手枪,有妹妹束头发用的红头绳。此外,还有我们的学习成绩单,三好学生奖状,检讨书,诸如此类,都被父亲当成宝贝一般收藏着。⑫父亲合上他的帆布箱子,我呆怔半响。父亲的帆布箱里没有古董字画,更没有情书印章父亲的帆布箱里,收藏的是我们一路成长的美好记忆,收藏的是我们年少的小时光。(《思维与智慧·上》2021年11期)5.请认真梳理文章情节,从“我”的角度将下面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4分)帆布箱子印象深刻→→回忆父亲别样收藏→【答案】①收藏热引发好奇心②藏品揭晓傻眼呆怔【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情节梳理。据第②段“每次我想打探一下里面有什么内容,都无从下手”,可知“我”从小时候就对父亲的箱子很好奇;第③段“近些年收藏热”和第⑨段“我只好启发他:“:‘您那只帆布箱子里就没藏着什么宝贝吗?就算没有名人字画,珍宝文物,难不成还没有几件小玩意?’”,第⑩段“我知道父亲不会有什么古董宝贝,……我只是有些好奇”可知,因为收藏热,“我”对父亲的箱子更好奇了,想知道父亲的箱子里到底有什么宝贝,据此可概括出:收藏热引发好奇心;据第⑩段“父亲打开他的帆布箱,一样一样看过去,我傻了眼,全是我们姐弟小时候的东西”,第⑫段“父亲合上他的帆布箱子,我呆怔半响”,可知“我”终于知道父亲的帆布箱里收藏着的“宝贝”时的反应,据此可概括:揭秘藏品傻眼呆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批注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请自选角度,为文中第①段划线句作一份批注(从修辞手法、句子内容、表达情感或心得体会等角度皆可)。(4分)语句:有几支我们小时候用过的钢笔,有的早已坏了,漏水写不出字;有我们小时候戴过的红领巾,有两条早已褪了颜色,不再鲜艳;有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封皮都没有了,父亲还珍藏着。批注:。【答案】运用排比手法,描绘父亲的藏品,再现我们姐弟儿时的美好记忆,衬托出父爱的伟大,烘托我内心的惊讶和感动,同时语言富有气势,有助于情感的表达。【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根据题目要求可从修辞手法、句子内容、表达情感或心得体会等角度分析。第⑪段划线句“有……,有……,有……”构成了一组排比,这是对父亲藏品的具体描绘,它们藏着父亲对儿女深深的爱,藏着我们姐弟成长过程中的美好记忆。父亲的藏品让“我”惊讶和感动,“我”没想到让父亲如此珍视的竟然是这样一些旧东西,“我”感动于父爱的深沉细腻伟大。运用排比,能使内容更集中,语言更有气势,情感表达更强烈。7.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结合课文中的一处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4分)答:。【答案】文章开篇即设置悬念,样式老旧落伍的帆布旅行箱,为何父亲还上锁且一直当做宝贝舍不得丢掉这一悬念的设置,不断推进情节发展,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在悬念揭秘后,又能引发读者思考,激发情感的共鸣;同时,这种写法使全文情节跌宕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引人入胜。【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作用。悬念简单说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设置悬念能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开篇及设置悬念,第①段“父亲有一只灰绿色的帆布旅行箱,现在看起来样式老旧落伍”,第②段父亲却“用一把小锁头把这只箱子锁得紧紧的”“一直没舍得丢掉,每一次搬家都当成宝贝一样搬来搬去”,这只箱子就是本文的悬念:箱子里有什么?父亲为什么要锁上?为什么不舍得丢?这一悬念的设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起了读者的注意与好奇。随着情节的展开,谜底揭晓,满足读者好奇的同时,也能引发更多的思考,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8.读完这篇文章,你可能会颇有感触。请写一段推荐语,将其推荐给同学或父母。(任选个角度,80字左右)(6分)推荐给,推荐语:。【答案】推荐给:同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语:文章饱含深情,父亲的藏品不仅仅是成长的美好记忆,更是父亲默默之爱的表达,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对伟大、无私而真挚的父母之爱的高度赞美,感情真挚,令人动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朴实无华的文字中,细细体会这伟大深沉的爱吧!【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写推荐语,要结合感触最深的地方来写,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另外,还要注意推荐对象,根据不同的对象,合理使用推荐语言。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字数要求。示例1:同学父亲藏品琐碎而珍贵,它们不仅是作者姐弟几个成长的美好记忆,也是伟大父爱的表。文章中父亲对子女那细腻深沉的爱,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们共读本文,用心领会这伟大而无私的父母之爱吧!示例2:父母父亲收藏的不仅是那些琐碎的物品,更是对于陪伴孩子成长的美好回忆。作者对父亲满怀感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崇敬与赞美之情。请您与孩子共读本文,感受亲情,享受亲子阅读的美好时光吧!(三)文言文阅读(17分)【甲】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夜雪袁中道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3)自叹每有欲往(往:)(4)鲁直所谓(谓:)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杯,酒杯(2)客居(3)去,前往(4)说(认为)【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白:杯,酒杯。(2)句意为: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客:客居。(3)句意为: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往:去,前往。(4)句意为:鲁直所说。谓:说(认为)。10.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答案】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浏览一些书,还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暗窗红火”是状语,其后可断开,“任意看数卷书”是“亦复有少趣”的主语,其中间可以断开,故可断句为: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译文:。【答案】(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2)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1)句,莫:不要。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更:还。(2)句,作:起。至:到。为……所:被。12.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4分)答:。【答案】甲文趣在:①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答出一点即可)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答出一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甲乙两文中关于情趣的内容。各写一点即可。甲文:由“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表现了作者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的高雅情趣;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从“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别”,可知表现了作者巧遇知音把酒言欢的情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乙文:作者想去沙市,但被雨雪所阻。诗人就停住脚步,从“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可知作者雅趣在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雅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的温暖,雅趣在悠闲自得地读书。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心境。【参考译文】甲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文:夜间下起了大雪。当时原本是准备乘船到沙市的,竟然被大雪所阻挡了。然而听着雪珠击打着竹林发出的铮铮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浏览一些书,还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四)古诗阅读(6分)落第长安唐·常建家园好在尚留秦①,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杂诗唐·无名氏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注】①旧指长安、关中附近地区。13.《杂诗》中与《落第长安》里“家园”的意思相近的一个词是“”;《落第长安》中“失路人”的意思是。(2分)【答案】旧山考试落榜【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信息提取与理解。第一空:“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的意思是:春来春去,家乡的河山依旧,但却不关我的事了,因为我要在长安渡过这暮春时节了。旧山:旧日的河山,代指家园。第二空:“失路人”一句的意思是:耻于圣明时代仍是仕途不得意之人。因此,“失路人”指的是落第不得志,仕途不得意之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两首诗的第三句都是写景,但作用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答:。【答案】常建的诗借莺花衬托自己的考试落榜的羞愧、失落心情;无名氏的诗借梨花月色营造美好幽静的氛围,寄托游子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解析】本题考查写景作用。常诗中“恐逢故里莺花笑”,写诗人回乡担心遭遇到莺与花的嘲笑,运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以虚写实,用“莺花笑”表现人的复杂情感,细腻而生动,可以体会到诗人羞愧之深。《杂诗》中“一树梨花一溪月”,诗人写一树梨花,沐浴着朗朗月光,静听潺潺溪水,像亭亭玉立的仙女,笑容可掬,姿态可亲。故乡的梨花啊,美丽高洁,幽雅迷人,可是对于飘泊在外的诗人来说,岂不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吗?“不知今夜属何人”问得何等伤心,何等苦涩!溪月梨花越是空蒙优美,就越能够反衬出游子归程无计的苦闷忧思。三、精准扶贫(13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5~17题。【材料一】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国人口比较多。我国针对不同贫图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首先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将贫困对象精确识别出来,然后视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加以精确帮扶,坚持分类施策——因人施策、因地拖氧、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的扶贫方略,并将贫困对象基本资料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阳光的精确管理。扶贫工作立足我国国情,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举全国之力助贫困群众脱贫,在全世界做出了一个成功的“中国样板”。【材料二】精准扶贫,就像点穴治病,避免了盲目性,增强了精准度,成效显著。点穴治病,识穴为先。识贫,就像识穴。只有深入调查、反复核对、查漏补缺、认真分析,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才能了然于胸,为精准扶贫莫定基础。点穴治病,“点功”为要。精准扶贫,讲究精准施策。要摒弃以往扶贫工作中对贫困户个体情况不加区别,以同样标准和统一形式进行帮扶的“大水漫灌”式,采用“精准滴灌”式:改“吃小灶”“栽盆景”为全方位、立体化帮扶。对城镇和农村最低保障家庭、特困职工家庭等不同贫困类型的贫困户,必须“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扶智”“扶技”“扶信心”,从思想和技能上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事实证明,精准扶贫,就像在庄稼的根部施肥浇水,效果更为显著。精准扶贫,合力为上。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加快推进扶贫进程,合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点穴治病,祛病为本。只有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协作性,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祛贫根,奔富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三】下图某种扶贫方式的形象化表达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年变化统计表(单位:万人)【材料四】在扶贫攻坚战中,有许许多多能征善战的干部,他们扎实工作,呕心沥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要脱贫,先修路。无路是导致下庄人贫困的重要原因:获评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路,历时7年铺就一条“绝壁天路”。为了修通这条路,毛相林号召劳力全都上工地。没有资金,他带头卖猪卖粮。在短短五天时间里,村民们凑出了3960元钱。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蕾,毛相林又用自己的房子做担保,以个人名义贷款1万多元。在他的带领下,下庄人不向困难低头,坚持向荆棘遍布的大山要路。2004年4月,一条长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公里的“天路”蜿蜒伸向山外。从此,从下庄到巫山县城,车程只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下庄村几代人的梦想,终成现实。路通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何让下庄村脱贫摘帽呢?毛相林摸索“脱贫路”,带头种过漆树,养过蚕,栽过桑,最后根据下庄人的种植技能,确定发柑橘、桃树、西瓜种植三大脱贫产业。对因无一技之长、体弱多病、懒情致贫者,毛相林采取不同的措施,除了物质帮扶,更是“扶技”“扶信心”,帮助他们摘掉贫困帽子。2015年,下庄村在巫山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5年的坚持不懈巩固了脱贫成果:2020年,下庄村人均收入达1.3万元,较20年前收入长了40倍。摆脱贫困后,毛相林没有止步,他又带着大家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如今,下庄人用血肉之躯建成的“天路”,已经成了他们通往富裕的希望之路。15.请根据材料一,为“精准扶贫”下定义:精准扶贫是我国针对、,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种扶贫方式。(4分)【答案】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解析】本题考查给某个概念下定义的能力。首先需要明确,精准扶贫本质上是一种扶贫方式。根据材料一中的“我国针对不同贫图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可下定义为:精准扶贫是我国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种扶贫方式。16.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4分)答:。【答案】比喻论证。比如,作者把精准扶贫比作大家熟知的中医点穴治病,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精准扶贫”这种扶贫方式的特点以及效果。【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根据材料二中的“精准扶贫,就像点穴治病,避免了盲目性,增强了精准度,成效显著”可知,把精准扶贫比作点穴治病。这是比喻论证。联系“点穴治病,识穴为先。识贫,就像识穴”,“点穴治病。‘点功’为要”可知,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的证明了精准扶贫需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的“事实证明,精准扶贫,就像在庄稼的根部施肥浇水,效果更为显著”可知,把精准扶贫比作给庄稼根部施肥浇水,这同样是比喻论证。根据“效果更为显著”可知,此处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精准扶贫的效果。17.脱贫攻坚战胜利了,但脱贫成果还需要巩固。请你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为巩固杨刚一家的脱贫成果,使其走上富裕之路,乡政府还可以为他提供哪些支持。(5分)【链接材料】杨刚一家居住在重庆市云阳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村。这里地处深山,交通闭塞,盛产竹笋、木耳、菌菇,一到春天,桃花满山遍野,景色宜人。杨刚的母亲长期恋病,父亲身体疲弱,全家的收入还不够支付母亲的药费。面对这种家庭境况,杨刚长期心灰意冷。在脱贫攻坚战中,乡政府为村里新修了公路,开通了网络。杨刚一家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治好了母亲的病,全家实现了脱贫。答:。【答案】①发展特色产业种植。②发展乡村旅游,开办民宿。③发展网络销售。【解析】本题考查提出建议。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时,要结合文本,联系实际,提出建议。从“桃花满山遍野,景色宜人”可知,杨刚家地处深山,风景秀丽,可以支持杨刚利用当地风景资源,开办乡村旅游、办农家乐。因为这里“盛产竹笋、木耳、菌菇”,可以利用竹笋、木耳等资源,做电商,把山珍卖到大山外。从“乡政府为村里新修了公路,开通了网络。杨刚一家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治好了母亲的病,全家实现了脱贫”可知,要继续提振杨刚的信心,巩固脱贫成果,让他看到努力致富的希望。四、心灵之旅(68分)旅行,是心灵的阅读;阅读,是心灵的旅行。让我们拾级而上,完成18~19题。18.某同学写了一首小诗《手的真理》,邀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首同题小诗。(8分)手的真理长短不一并有分叉有水漏过有光漏过有不声不响的钱漏过重新握紧却爬出几条皱纹爱情事业生命还有一条是惯于握手见客的褶子【示例】手的真理瘦,小,得了湿疹可还洗衣做饭,开车码字,种一盆盆植株开出或白或黄或红的花……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参考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夸张、比拟、对仗、衬托、对比、反问、设问、呼告、借代、通感、摹声、双关、谐音、用典、倒装、顶真、反复、层递、互文、回环……②不少于5行。【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微写作。要根据题目要求,创作一首小诗,用上一种修辞手法。根据题干中的小诗可知,要描绘手的形状、功用,突出手包含的哲理。如可以写作:可以把手的形状比作钢叉,有力量,能排除千难万险。也能创造奇迹,但手还是默默地做着自己,不炫功,不争抢。也可以就手的大小不同的手,后肉嘟嘟,或瘦骨嶙峋,但协调合作,织就华章,改天换地,即使到苍老成松树皮,也还有无穷活力。【答案】【例文】示例一:(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手的真理似五齿的钢叉并拢在一起汇聚无穷的力量攀越高山铲平阻碍创造奇迹不声不响默默地做自己示例二:(运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手的真理样貌不一长短不同各有分工协调合作能绣出锦绣彩画能写就精彩华章能搬山倒海改天换地虽如老树皮布满苍苍却依然灵活健康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最熟悉的莫过是日日走过的路,最渴望的常常是他乡陌生的路,最难忘的永远是苦苦奋斗的人生路……有时候,我们一生的光荣都已经蕴藏在这条路上……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②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解析】首先是审题。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在路上”可以理解为行走的路,还可以理解为人生之路,或者成长之路。在路上,能看到数不尽的风景,一草一木各有各的姿态;在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物,悲欢离合人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路上,可以体会到跋涉的艰难,从中细细品味生活的真谛……题目中的提示语目的就是打开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选材的深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其次是立意与选材。本文要选最拿手的文体来写。此题目可以写成写景的散文,以游踪为线索,有次序地写景;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成长路上让我们经历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汗水与泪水……这正是我们生命的内涵;还可以写成议论文,以题目为论点,用事例或名言进行充分论证。总之此文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度,便于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答案】【例文】在路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的远方。每个人都在为了那个远方而前行,春秋冬夏,年复一年。大家都似乎忘记了去欣赏追梦道路上沿途灿烂的风景,停下脚步,去看看那些我曾丢失的珍珠,我们会发现,成功和快乐与路程的长短没关系。我们都有梦想的远方,我们都会努力。这,就够了。很多人认为,只有获得真正的成功,才能获得所谓的幸福生活。其实不然,有梦想是好事。“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这个“元帅”岂是那么好当。当我们追梦失败后,许多人选择了消极、一不振的做法,仿佛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阳光。换个角度,看看我们走过的追梦路,多么美好啊!在这其中,我们收获了坚固的友谊,感受了父母的温情,或收获了一份甜美的爱情。学会了宽容,懂得了感恩,学会了讲诚信,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这是比成功更大的收获,我们不一定要在山顶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路上,吹着如母亲的手一般温柔的风,听着鸟儿们为你欢歌送行,看着宛如仙境般的满目星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大家一定听过“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作为一名短跑运动员,他不因先天缺陷而自暴自弃,而是用“丁”型假肢踏上跑道,艰苦的训练,只为踏上奥运赛场。终于,他站在了奥运赛场上,将自己的自信与拼搏展现在他人面前。虽然他最终无缘领奖台,但如花一般的笑容依然绽放在他的脸上,赛后有记者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微笑着羞答道:“我虽然没有获奖,但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金牌。”他也因此被誉为“征服冠军的冠军”。衣着土气的“大衣哥”朱之文凭借扎实的唱功唱响中国。追梦路上享受的单纯快乐,似乎已被所谓荣誉光环渐渐消磨殆尽。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归音乐本身,与路上的美景重逢。史蒂文森说过:“怀着希望去旅行,比达到目的地更有趣味。”即便是顶峰之景也无法取代路上风景所具备的美。理查德痴心于汉字,乐此不彼;姬十三剥科学松果,满怀激情……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与我们邂逅的那一抹阳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