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B.分封制下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C.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和延续D.分封制下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称雄2、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年之家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传统的影响B.封建政府的提倡C.小农经济的稳定D.儒家思想的流传3、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B.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打破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5、“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A.重农抑商 B.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 D.削弱相权6、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 B.分封制转为郡县制C.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 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8、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9、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6\n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10、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 )A.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 B.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11、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12、“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 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13、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C.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14、“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5、“洪武皇帝(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理政务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16、明清两代的皇室宗亲触犯国法,有宗人府按皇室家法处置。宗人府一度成为连皇帝也要礼敬三分的超然机构。它既管皇室人丁户籍,也管皇室祭祀礼仪,还包揽皇室的教育后勤,俨然一个独立的小政府。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的皇族犯法与民同罪B.宗人府是权力很大的政府机关C.宗人府负责主持皇室的家族活动D.宗人府的法律地位一度高于皇帝17、从雍正帝开始,有鉴于康熙时期皇太子胤礽两立两废、诸王争储的教训,正式宣布了不再公开预立太子的决定,改为秘密立储制:皇帝生前将写有皇太子人选的遗诏放在木匣内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待皇帝驾崩后由顾命大臣取出公布。这表明()A.传统的宗法制无法维系 B.公开立储威胁到了皇权C.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D.储君的权力受到了限制18、“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由此可见此人主张( )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C.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D.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19、“6\n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20、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得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 )A.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B.科举中贪腐现象严重C.科举重经世策论之才 D.门第观念依然较浓厚21、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古希腊的“文明”内涵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城邦政治 C.直接民主 D.轮番执政2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 )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柏拉图改革23、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称,雅典的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材料说明了( )A.公民不具备实际权利 B.城邦鼓励派别竞争C.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 D.民主限制个人自由24、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A.易形成集体暴政 B.是一种直接民主C.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D.是少数人的民主25、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该法(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26、《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罗马共和国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律。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罗马法强调公民法律地位平等B.罗马法改变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C.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D.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27、《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这表明该法律( )A.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C.以调节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 D.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28、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度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对罗马人和非罗马人皆可适用的新法律.这个新法律是指( )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C.《公民法》 D.《查士丁尼法典》29、一位法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活的意大利法……已经越过了阿尔卑斯山。”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6\nA.古罗马法已经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 B.古罗马法推动了西欧近现代法制建设C.意大利是近代最早颁布宪法的国家 D.意大利法是近现代西欧法律的蓝本30、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对犯罪的惩处力度B.法律规定的立足点C.立法的完整全面性D.打击犯罪的效果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40分)31、中国古代政府一直谋求解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西周初期分封形势图材料二西汉初期山东地区地方行政区划示意图(部分)材料三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周初期分封诸侯的主要政治目的及效果。(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汉承秦制,略有损益(注:增减)”。(4分)从任命地方官员的角度说明“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的主要措施和元朝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的措施。(8分)(4)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呈现怎样的特点?(2分)32、古往今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形式发展,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的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伯利克里材料三6\n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8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6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材料中“伟大的创举”指什么?(4分)6\n揭阳一中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BACCBBBDDCBCCBACBDDDBADAAADBBB二、非选择题31、(1)目的:对地方进行有效统治。(2分)效果: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2分,任答一点即可)(2)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初期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实行郡国并行制。(4分,合理表述酌情给分)在分封制下,地方长官是世袭的;在郡县制下,地方长官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4分)(3)北宋:①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中央掌握地方财政。(4分,任答两点即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4分)(4)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2分,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32、(1)表现:秦朝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2分);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2分);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分)。实质: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宰相制度最终终结。(2分)(2)特点: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注重个人才能等。(6分)(3)原因:雅典的民主仅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都不享有政治权利(2分)。“伟大的创举”: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2分)揭阳一中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BACCBBBDDCBCCBACBDDDBADAAADBBB二、非选择题31、(1)目的:对地方进行有效统治。(2分)效果: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2分,任答一点即可)(2)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初期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实行郡国并行制。(4分,合理表述酌情给分)在分封制下,地方长官是世袭的;在郡县制下,地方长官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4分)(3)北宋:①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中央掌握地方财政。(4分,任答两点即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4分)(4)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2分,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32、(1)表现:秦朝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2分);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2分);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分)。实质: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宰相制度最终终结。(2分)(2)特点: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注重个人才能等。(6分)(3)原因:雅典的民主仅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都不享有政治权利(2分)。“伟大的创举”: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2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