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1-2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代的印章(节选)汉代的印章,在印章史上历来被人们称为是古代玺印艺术的巅峰。汉初的官私印都继承了秦印的制度,官印仍用田字格和日字格,私印也带有框栏。汉初官印作为当时官方的法物,所用的文字均为小篆结构,结体方正平直,不做任何增损处理,以示严肃。这类文字,笔画都比秦官印文字粗壮。它们被用在带框格的布局中,整体显得庄重浑穆,平整规矩。汉初的官印布局尽管套用秦制,但印文面目有了改进,印风自有异于秦,为汉代后来印章的风格起了奠基的作用。汉初官印在布局中取消田字格,应不晚于吕后二年。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轪(dài)侯之印”殉葬印,布局已不用田字格,便是有力的见证。轪侯卒于吕后二年,离汉开国(公元206年)仅20年。汉官印的布局和风格并不因用田字格二显得单调,有的作多字一排或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以上的三排布局。在风格方面,铸印印文布排严实整齐,笔画圆润浑穆;凿印印文布排活泼,笔画生涩,转折处时见锋芒和棱角。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印文方面。它们运用了增损之法,笔画繁者省,简者增,按印文布排的疏密需要,应情而定,非常灵活。这类印文与小篆相较,结构很不规范,但被大量使用,约定俗成,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成了作为专用于印章中的文字,称为缪篆,被列为汉六书之一。此外,还用装饰感极强的鸟虫书入印。鸟虫书的笔画,往往带有鸟形、虫形、鱼形,因此得名。所谓鸟虫,放大后,鸟即鸾凤,虫即螭龙。按汉人习惯,以龙凤形象入印,象征吉祥辟邪,以鱼入印象征相思和爱情,并非仅为美化印文。其次,表现在形式结构上,敢于创新,敢于变化,重艺术效果和装饰趣味。白文印,不论满白或细白文,均朴实大方,印文布排或匀称、或对比。朱白相间的印,在同一方印中,或用一半朱文一半白文,或用三朱一白,或用三白一朱,通常将笔画少的字作朱文,笔画多的字作白文,使朱文笔画的粗细近同于白文笔画的间隙,使朱白二者的量感接近。还有一种在印文周围加饰图案的印,常见图案为代表四方神灵的青龙、白虎、朱雀(凤)、玄武(龟),有饰四边的,也有饰二边或三边的,统称四灵印。1、下列各句中,对汉代印章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汉初官印的文字都用小篆,形成庄重浑穆,平整规矩的整体格调。B汉代的私印,从一开始就脱离秦制,印文以笔法灵活的缪篆为主。C汉官印的印文在文字布排上有铸印和凿印两种风格迥异的排法。D汉私印将鸟虫书入印,既美化了印文,又隐含了较深的文化意蕴。2、下面对“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解说无误的一项是()A增损笔法的运用,依印文疏密需要而定,排布灵活有致,完全突破了秦的格式。B结构很不规范的,成了印章专用文字的缪篆,被列为与小篆齐名的汉字六书之一。C朱白相间的印章中,因笔画的交错相映,构成一种较为匀称的印文文面。D把借鸟形、虫形、鱼形而形成的鸟虫书用入印章,增强了印章外观的美感。10\n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秦代印章有较为统一的制度,官印用田字格和日字格。B汉代印章风格的变化,首先从汉初官印印文面目的改进开始。C秦代官印文字与汉初官印文字相比,线条相对纤细。D汉印在印文周围加饰常见的四灵图案,喻示大印是权力的象征。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①韡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注]:①鄂:通“萼”,花萼。②韡:繁盛,音wěi。(选自袁牧《小仓山房文集》)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蕊丛丛以百数数:计算B.客过而尤之曰尤:责备C.宜黜汝旧黜:除掉D.性果而识暗也暗:隐蔽5.下列各句全都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做法的一组是()(3分)①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②归其原,数日亦死③暴摧折之,移非其时④一月之间,忽予忽夺⑤新者虽来,旧者不让⑥喜而左之,怒而右之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主人重金买来牡丹,对其倍加珍视,引以为傲,可花开后却大失所望,于是怒而迁之;B.善相花者明白,花各有其适合的成长环境,如果移植要选择适合的季节,这样它才能更好地生长;C.文中的主人看中自己而轻视生物,仅凭一己喜怒决定花的命运,这是新花旧花同时枯死的根本原因;D.作者以牡丹的遭遇喻指封建社会中人才的遭遇,含蓄委婉地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而对人才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①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4分)10\n②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10分)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玉瀣: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③元:同“原”。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画面?请简要描述。(4分) 9.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诗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①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③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④___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海水知天寒。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6分)凝望那道横眉卞毓方20年代中期30年代初,围剿鲁迅曾是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鲁迅生前曾想出一本《围剿集》,展览一下“阴面的战法的五花八门”,供读者和他的文章对照了看。但由于精力不济或形势变化,始终没能完成。鲁迅生前的热望变成了遗愿,而这遗愿又一直拖到近年,拖到当事诸君大多魂归道山、化作乔木,才得以实现。出一本汇编要等一个花甲,那么五千年历史之长之久,又能编出几多拷贝真实、剪辑世象的奇书? 如今才得以对照了看。也正由于当事人纷纷仙去,我们才能平心静气,不带一丝感情色彩。然而,我左看,右看,正看,反看,还是觉得鲁迅的文章最具时代光彩。这是因为——我武断地认为——他们10\n,至少是他们中的多数,既没有像鲁迅那样,从异域盗来火种煮自己的肉,也没有像鲁迅那样,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既没有鲁迅那种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因此,就难以接受鲁迅的歌、哭、怒、骂,更无法吃透他那充满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复仇。这就自然分出了高下轩轾。我们说,元气就是元气,虚火就是虚火,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倒是因此而引发的鲁迅的驳诘,却如同刻刀于石,任怎么刮也去不掉。 镜头闪跃。复兴门外大街,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的客厅。对面墙上是一幅油画肖像:鲁迅一手夹烟,一边眯眼盯着前方出神;他的视线的尽头,是那首“灵台无计逃神矢”的小诗。油画下方,搁着许广平和海婴的照片;海婴的那道横眉,看上去,和鲁迅的一模一样。往事如海,涌动着跨岁月的波浪,倏忽在我的心头弥漫开一片片烟波。我突然想到:在这世界上,谁最了解鲁迅? 海婴吗?许广平吗?周作人吗?瞿秋白吗?毛泽东吗?不是,统统不是。“对于某些超凡卓绝的人物,真正了解他的,不是他的门生,不是他的亲友,也不是他的追随者、崇拜者,而是他的对手。”凝望着对面墙上鲁迅先生的画像,我想到了十年前写下的这段札记。 而谁又是鲁迅先生的真正对手呢?鲁迅直接的有形的对手,固然包括上述论敌,进而言之,还包括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国民党右派。在角斗场上血战过的,当能体会,常常是对手有多强大,逼得你也有多强大。鲁迅卓荦的文化品格和人格力量,正是在与对手的搏杀中脱颖而出。但人们一般还是误读,或者片面理解了鲁迅。鲁迅毕生仇恨最烈、用力最专、下手最辣的,却是绵亘数千年的黑暗;是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是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是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是混沌一团的国民性……假若“黑暗”会说话,当会告诉你,它非常非常地痛恨鲁迅,比那些有形对手的痛恨要强过百倍、千倍!那些有形的对手,莫不祈祷鲁迅的文章速朽,以为那样一来,旧账全部勾销,怨鬼销声匿迹,世事从此归于太平。他们毕竟还算懵懂的。唯“黑暗”心知肚明,天下最希望鲁迅文章速朽的,不是别人,正是鲁迅自己,因为鲁迅文章速朽的前提,必定是“光明”遍布尘寰,“黑暗”遁入地狱,万劫不复。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原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6分)()A.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鲁迅曾想针对别人对自己的围剿写一本《围剿集》,但由于种种原因,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B.在作者看来,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之所以不如鲁迅的文章有光彩,是因为他们没有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也没有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C.“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内容肤浅,不具备时代光彩。D.鲁迅的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所有这些便是鲁迅的全部对手。E.鲁迅的论敌希望鲁迅文章速朽,而鲁迅本人也同样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但二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2)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该段中加点的“他们”指的是谁?作者在这段中着重写“他们”有何用意?(6分)(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3自然段有何作用?(6分)(4)文章的结尾说“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第Ⅱ卷表达与积累题四、语言运用与文学常识积累(18分)10\n12、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抱布贸丝(交换)女也不爽(差错)将子无怒(请)B.大人故嫌迟(特别)留待作遗施(赠送)多谢后世人(告诉)C.枉用相存(保存)契阔谈宴(合)长命无绝衰(使)D.谁肯相为言(问讯)恐年岁之不吾与(等待)指九天以为正兮(正名)13、对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初七及下九”中“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是妇女欢聚的日子。B.“六合正相应”中“六合”指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明”五个词均为古代表时间的名称,若按时间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平明、黄昏、人定。D.“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一位县长的母亲竟然瞒着儿子天天捡垃圾,一般人或是认为这名县长违背了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或是质疑县长的母亲捡垃圾有作秀成分。B.用制度阳光穿透腐败之霾,通过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公共权力纯洁性的基本手段。C“扶老人反被讹”让很多人给一些摔倒的大爷大妈贴上了“品质低劣”的标签,甚至有网友自创扶老人五步曲成为“宝典”,成为社会负能量。D.注射乙肝疫苗是一件带有风险的事情,尽管它发生的概率极弱,尽管政府、企业、医院努力做到完美,依然只能做到降低风险而不能消灭风险。1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朗诵一首好诗歌,;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①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②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③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④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⑤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⑥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A.①⑤④⑥②③B.④⑥①⑤③②C.①⑤④⑥③②D.④①⑥⑤②③16以下是学校贴吧发布的一则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90字左右。(6分)10\n亲,想当节目主持人吗?校园广播站的主持人团队现要扩军啦!对自己的普通话有没有信心?能说会写不?可以跟他人很好沟通和协作吗?假如你给出的答案都是YES,那么恭喜你,你有可能成为我们广播站主持人中的一员了。名额有限,只招3位。无论你是帅哥还是妹纸,快快到学校团委办公室报名吧!我们恭候你的大驾。记住,一定要在5月12日前哦。招聘启事为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同学们搭建展示自我、展现风采的舞台,岭南中学广播站2022年1月6日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1.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写道: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底线就是生命线。2.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微博中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好,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3.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正能量。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10\n揭阳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1-1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答案:B解析:“一开始就脱离秦制”与第一段不符。2.答案:C解析:A绝对化—“私印也有框格”。B曲解文意,“汉”指汉代,不是“汉字”。D偷换概念原文是“为美化印文”不是“印章外观”。3.答案:D解析:“汉印”扩大语意,四灵图装饰的是私印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4.答案:D解析:“暗”应为“愚昧、昏昧”。5.答案:C解析:②是对旧花的做法,⑤是客的建议。6.答案:C解析:错在“同时”。7.思路解析:第①句的考查点为"异目"、"赀"。"第②的考查点为"病"、"果"、"暗"。①主人对它另眼相看,花重金买了下来。②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性情专断而缺乏见识,自以为是而不和人商量。(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8.上阕描写了一种闲适的隐居生活,诗人在纤尘不染的环境中喝完美酒就在竹林穿行散步、看完书就躺下来观赏山景,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 9.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但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表面指造物者之无情,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饱含讥讽和悲愤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10.①渐车帏裳士贰其行②越陌度阡契阔谈宴③榆柳荫后檐暧嗳远人村④河汉清且浅脉脉不得语⑤枯桑知天风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6分)11.(1)AD(A项,由原文中的“始终没能完成”可知,“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表述错误。D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是鲁迅的有形的对手,另外他还有“绵亘数千年的黑暗”、“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混沌一团的国民性”等无形的对手。)(2)①“他们”指二三十年代“围剿鲁迅”(咒骂鲁迅)的人。(3分)②这里以“他们”文章的肤浅来反衬鲁迅文章的深刻和永恒。(3分)(3)首先,这段话描写了鲁迅的肖像,重点强调了鲁迅的“横眉”照应了文章题目。(3分)其次,引出下文对“谁最了解鲁迅”的论述。(3分)(4)答案:作者在这里是运用了反语的手法来评价鲁迅(3分)。这里的“毒”字,更加突出了鲁迅对社会的认识之深,对“黑暗”剖析的力度之大(5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12、A13、C10\n14.A(B.成份残缺:“公共权力”前应加“保证”。C.句式杂糅:“甚至有网友自创扶老人五步曲成为‘宝典’”。有歧义:“什么”成为社会负能量。D.搭配不当:“概率”与“极弱”搭配不当。)15.B(首句的主语是“文学”④⑥句紧承这个主语,揭示文学是“人学”的原因。③句照应“欣赏一篇好散文”②句照应“朗诵一首好诗歌”。)16.[示例]学校广播站现面向全体同学公开招聘节目主持人3名。(1分)要求热心广播工作,(1分)普通话标准,(1分)具有一定的语言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1分)能与他人进行很好的沟通和协作。(1分)有意者请于5月12日前到学校团委办公室报名。(1分)17作文审题说明第一则材料是名人言论,主要意思是:1、当下中国最缺底线;2、底线就是生命线。第二则材料也是名人言论,主要意思是:不必拿底线当优点。第二则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主要意思是:呼唤中国网民坚守底线,传播正能量。综合三则材料,求同存异,可知:本次作文的主旨应该围绕“底线”二字展开,在肯定坚守底线的原则基础上,畅谈自己对“底线”的各种认识。学生在写作中,可以针对两位名人的言论发表看法,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底线的独特认识;可以评论中国网民的底线问题,也可以针对生活中种种守住底线或放弃底线的行为,发表看法。五、写作(60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条繁茂,花苞簇簇数以百计。主人对它另眼相看,出高价买了下来。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锦帐遮盖,晚上点上烛火,客人来了,(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对不起原有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也枯死了。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上,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些牡丹是良种,一见不如原来想的那样,立即粗暴地摧残损害它们,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当然。天底下荆棘、藜刺之类的东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没有办法因为生气而统统把它们迁走。牡丹来时,并不曾自己说:‘应该看重我的身价,应该把我栽在庭院中,应铲除你原有的旧花,(把地方)让给我这新来的。’10\n一个月中,忽而珍视它,忽而贬抑它,都是您一个人所为。不怪自己却怪花,这就错了!庭中旧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贵,你仍然把它们移回原处,以为它们比新买的好。(如果当初)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较它们开的花哪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了。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性情专断而缺乏见识,自以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会有花木了。”主人听了无以对答,于是准备下笔墨纸砚,记下这件事情为自己的警戒。揭阳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1-2考试语文试题答题卷选择题文言文翻译古诗文阅读默写文学文本语言表达写作总分选择题答案(36分)12345611(1)121314157(9分)①(5分)②(4分)8(4分)9(6分)10(9分)①②③④⑤11(2)(6分)11(3)(6分)11(4)10\n(8分)16(6分)17写作(60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