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考场号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装——————————订——————————线————————————平罗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历史(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骨耜B.石犁C.铁犁犁冠D.耧车2.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这句话最能反映()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B.种地获利更大C.自然经济无需商业D.封建统治者重本抑末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日‘水早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4.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图2比图l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A.合理利用水资源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节省了人力D.灌溉不受水源限制5.古代欧洲称中国为Seres,现代英文称中国为China。据说这与中国传统手工业闻名于世有关。你认为与之相关的传统手工业是()A.青铜业、冶铁业B.制瓷业、棉织业C.丝织业、制瓷业D.造纸业、采煤业6.导致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建立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私田的大量出现C.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改革D.周王室日益衰微7.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A.徽商B.闽商c.粤商D.鲁商8.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9.在1912——1919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A.重工业发展迅速B.轻工业发展迅速6\nC.民族工业独立发展D.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10.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洋务运动中,哪一项措施符合上述思想()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B.成立三支海军C.创办轮船招商局D.创设京师同文馆1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A.万马齐喑究可哀B.小荷才露尖尖角C.千树万树梨花开D.无可奈何花落去12.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产物,它是A.中山装B.华冠儒服C.男女礼服D.列宁服13.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嫁;(四)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B.辛亥革命后C.五四运动后D.新中国成立后14.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A.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B.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C.平等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D.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15.“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晚清C.民国D.新中国16.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C.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1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组建大型企业集团C.政企分开,自负盈亏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18.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幸福年代里”的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9.下列两幅图表明,20多年来,厦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原因是()6\nA.引进先进技术B.对外开放C.引进先进管理经验D.引进外资20.央视3套为纪念改革开放热播“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的节目中,[Z-x-x-k.Com]不可能人选的歌曲是()A.《在希望的田野上》B.《春天的故事》C.《走进新时代》D.《毛主席来到我们公社》21.创刊于1949年的《厦门日报》是中共厦门市委机关报,1978年报道的新闻中有可能涉及()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22.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D.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23.“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一说法主要反映了()A.人民生活习惯发生变化B.我国科技水平发生变化C.社会风气发生变化D.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变化24.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C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5.在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是()A.工场B.工厂C.公司D.企业26.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是靠机遇和实力实现的,它先后打败哪三个主要国家()A.西班牙、法国、德国B.西班牙、荷兰、法国C.荷兰、葡萄牙、美国D.法国、葡萄牙、荷兰6\n27.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活动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③为西欧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8.2022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开幕。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的主要途径是()①电影②电视③广播④互联网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9.1992年,许多国家举行纪念哥伦布成功远航美洲的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面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印第安人后裔这样说的理由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各种病菌大量传入美洲,影响印第安人的健康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到美洲C.美洲大量金银被掠夺D.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30.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造成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确立B.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C.各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D.争夺世界霸权斗争的加剧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3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眷夏天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生产方式?(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统治者制定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2分)6\n材料二: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裁:“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鸦片战争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运进来。”——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出什么新现象?(5分)材料三:“在社会舆论的推动下,清廷于1897年诏令兴农学,翻译农学书籍……次年,清[Z-x-x-k.Com]政府谕令各省设立“农务局”,掌管督课农务事宜,决定在学堂中设立农学科”。——吴申元《中国近代经济史》(3)据材料三列举晚清政府农业政策的新变化。(4分)材料四安徽风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里的18位村民按手印雕塑(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怎样的改革?(4分)它的推行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32、阅读下列材料:6\n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材料三当地的居民都跑来岸边,有人给我们送水,有人给我们送来食物,有一个老人坐船前来,……每个人都带着些东西。---哥伦布首航日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什么?(3分)(2)材料二表明“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有哪些具体表现?(6分)(3)如何解释“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历史意义?(6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