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惠。”《国语·鲁语上》“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王国维《殷商制度论》“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左传·高祖本纪》A.西周始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 B.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C.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D.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25.《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集。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 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A.“获罪丁天,不可祷也”B.“礼有五经,莫重丁祭”C.“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D.“不语怪、力、乱、神”26.征侧、征贰姐妹是东汉初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人,与雒将诗索的夫人,合称“二征夫人”。光武帝建武十六年,“二征夫人”发动反抗东汉统治的起义,一度取得北圻、中圻65个城邑,起义虽于三年后失败,然而“二征夫人”至今被越南人民奉为民族英雄。河内市有“二征夫人”郡、河南省府里市有“二征夫人”坊,即为纪念她们而命名。据此能被确认的史实是A.“二征夫人”起义一事查无实证B.当时交趾郡应隶属于东汉管辖C.东汉的疆域版图南至印度洋D.秦代已经征服了今天的越南27.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地区价格地区价格江苏米谷每石1.5-1.6两白银山西(部分地区)米每石1.5-2两白银-8-\n湖广米每石1.4-2两白银山东(兖州、泰安)米每石1.4-1.8两白银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B.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C.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D.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28.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金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29.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这—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政府枳极推行重商政策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30.1940年8月,《新华日报》开设专栏,每天发表一篇甚至多篇“华北破击战通讯”,如《平汉线上邢内段的破击战》《破击战在晋察冀》等。由此可知,这些“通讯”A.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B.表明了中共抗战的主体地位C.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D.宣扬了国共联合抗战的必要31.下面是19581962年我国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项目的投资占轻工业投资的比重变化情况。此变化A.工业化建设转向了轻工业B.政府仍缺乏对农业的重视C.国家加大对轻工业的投入D.国民经济结构出现新调整32.古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所著的《法学阶梯》中说:“做一切想做之事的自然权利,以受法律禁止或强力阻碍为限。”这说明在当时罗马A.公民自由受到了法律严格限制B.他人或社会的合法利益受到保护C.公民利益必须让位于国家利益D.法律注重维护罗马皇帝的权威33.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8-\n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34.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这表明“新政”的目的在于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B.防止贫富差距过大C.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35.表:国家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万)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在联合国投票权俄罗斯1707.51470033791中国960.012390092891美国936.427000792131挪威32.440015211汤加0.089.91.71——据《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表中为1998年数据上表可用于说明A.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B.多极化趋势加强C.国际关系法制化加强D.经济全球化发展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全国人口,康熙十八年达1.6亿,至乾隆末,突破3亿。“生齿殷繁,土地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雍正元年,帝下令:“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帝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凡边省内地零星土地,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摘编自《清实录》材料二-8-\n在我国整个近代时期,园艺作物随着工业、城镇和贸易的发展:闵粤地区的荔枝、柑橘,北方的苹果、葡萄、梨、枣、杏等果树栽培,口岸城镇附近和铁路沿线地区的蔬菜种植,均有较大发展,并出现了少量资本主义经营的果园、菜园和花圃,但在大部分地区,园艺作物栽培仍限于宅旁田畔,在农业生产中不占重要地位。近代时期,纺织原料棉花的栽培,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扩展,由零星的自给性种植向专的商品性种植发展。中国是油料作物大豆的原产地,20世纪初占世界产量的80%,各地均有种植,但将近一半集中在东北。抗战时期,大豆产量下降了11%。19世纪末,种植相当广泛的染料作物蓝靛,因外国染料倾销,遂致衰落,但大部分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中国近代农业生产》(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前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推动农业发展的原因?(1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近代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因素。(13分)42.黄梅戏天仙配中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是汉代和宋代不同时期 “董永遇仙”版本的对比(12 分)时间汉代宋代人物刘向《孝子传》中的董永家境贫寒,父亲不幸去世,却无钱埋葬,就卖身为奴,贷钱葬父。他为父尽孝感功了天帝,天帝命仙女下凡,以纺织帮助董永还债后,返回天上。宋元话本《董永遇仙传》中董水是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七仙女是天上的织女,因羡慕人间的生活,思凡下界,嫁给了知识分子阶层的董永,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解读两个版本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董永遇仙”所折射出的历史变迁。(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8-\n在民国初年的议会政治失败后,孙中山逐渐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首先需要的是由一个具有现代化导向的强势的政府来统一中国,并在强势政权整合下发展实业经济。而要使国民党具有承担强势政权的功能,孙中山走的第一步就是,使中华革命党内部讲究领袖崇拜,他要求重新登记的国民党员履行按手印的仪式,要对孙中山本人效忠宣誓,以此来强化领袖的权威性。其次,从1923年起,孙中山按照列宁主义的组织模式来进行国民党改组,借助于从苏联提供的物质支持、组织技巧,来使国民党集权组织化。第三,孙中山成功地在苏俄帮助下,建立黄埔军校,培养自己的党军。这样,孙中山成功地把国民党从一个处于边缘状态的脆弱松散的议会竞争型政党,转变为以党军为实力后盾,以孙中山的个人权威为效忠对象,以列宁主义集权组织模式为基础的新型的权威主义政党。——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这一事件。46.【历史-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在二战中,美国摧毁了日本帝国。但是,战后新中国的成立,从地缘战略的角度看,意味着在欧亚大陆边缘地带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这是美国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所绝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美国之所以介入朝鲜战争,以及在数年以后介入越南战争,其战略目标都是同一的,即“这实质上是一场为争夺欧亚大陆边缘地区沿海地带控制权的战争。”为此目标,美国为朝鲜问题必然不惜与中国一战,以从根本上抑制新中国的崛起,此正是美国政府的长期战略性国策。中国军队通过朝鲜战争,从根本上挫败了美国的这一战略目标。朝鲜战争不仅使中国在东方具有一条安全的国境线,而且打出了中国的国威。朝鲜战争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历史进程。没有朝鲜战争,就没有后来的越南战争。没有越南战争美国军事上的失败,就没有美国世界霸权体制在70-80年代的衰落和新中国在20世纪中后期世界政治中的蓬勃崛起。——摘编自何新(论朝鲜战争和20世纪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出兵朝鲜的必然性。(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9分)-8-\n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苏颂,宋朝著名的药物学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颂任校正医书官。最初他参与编撰《嘉祜本草》,后来又领导《图经本草》的编写工作。他采用了发动广大医师和药农呈送标本和药图,并写出详细说明的方法,改变了以往从书本到书本的脱离实物的弊病,从而为纠正药物的混乱与错讹做出了重大贡献。《图经本草》的标本、药图和说明文字来自四面八方,“今天上所上,绘事千名……事有详略,言多鄙俚。向非专一整比,缘饰以文,则前后不伦,披寻难晓”。为整理遗堆积如山、其乱如麻的原始材料,他提出了六项原则:前三项原则是想尽一切办法把问题研究明白;后三项原则是实事求是,既不轻易舍弃来自基层的资料,也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两说并存或存疑待考。经过统一整理,重加撰述,苏颂终于在嘉祜六年(1061年)完成了流传至今的第一部有图的本草书。李时珍赞扬《图经本草》“考证详明,颇有发挥”,给予其充分的肯定。——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颂《图经本草》的编写得以完成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颂编写《图经本草》的科学意义。(8分)-8-\n三.历史部分24.C25.D26.B27.D28.C29.D30.C31.D32.B33.C34.C35.C41.原因:人口迅速增长;大量垦荒;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政局稳定。(2)变化:由粮食作物种植占绝对优势变化到农业中经济作物的种植扩大;由自给自足变化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有利因素:鸦片战争后,自然开始经济解体;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发展扩大了市场;铁路修筑,交通运输便利;中国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宽了国际市场不利因素: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国内市场狭小;外国农产品倾销;战争影响42.探讨一:两个版本中不同的董永形象折射出汉宋时期不同的社会价值导向。汉代是非常重视孝道的时期,董永尽孝而感动天帝体现对孝道的倡导;宋代大兴科举鼓励人们读书,七仙女思凡下界也要选择读书人的董永,体现了社会上的重学之风。探讨二:两个版本中的仙女形象折射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取向。汉代仙女受天帝之命下界帮助董永,既体现了对孝道的彰显也体现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社会文化取向;而宋代七仙女思凡下界,反映了市民文化兴起后人们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文化取向。(注:答案只是示例,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5.(15分)(1)特点:建立强势政权;强化领袖权威;仿效苏联建立集权组织模式;建立党军。(每点2分,共8分)(2)评价:增强国民党的凝聚力;(2分)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奠定基础;(2分)推动国内革命的进程和国民大革命的到来;(2分)但为后来国民党建立专制独裁提供了合法的借口。(1分)46.(1)说明:二战后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遏制中国的崛起是美国的长期战略性国策;与苏联竭力争夺欧亚大陆边缘地区沿海地带控制权,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的需要。(6分)(2)影响:对新中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经济建设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密切中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中美之间矛盾,导致了中美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8-\n对美国:挫败了其抑制新中国的企图,引发了美国对越南的侵略;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体制。对朝鲜: 导致了朝鲜的长期分裂。(9分)47.(1)原因:广大医师和药农的支持:苏颂提出了科学的整理原则指导全局;苏颂不惮繁巨、不畏劳苦的科研精神。(7分)(2)意义:采用标本和药图,改变了以往脱离实物的弊病,为纠正药物的混乱与错讹做出了重大贡献;考证实事求是、说明详叫具体,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而流传于后避。(8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