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下列天体按距离太阳远近,由近及远依次排列的是:()A.水星、金星、土星、天王星B.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C.地球、金星、土星、海王星D.土星、火星、海王星、天王星2、小行星带的轨道基本位于:()A.地球与火星之间B.火星与木星之间C.火星与土星之间D.金星与火星之间2022年元旦后,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在我国上映。影片讲述人类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人类)发生一系列矛盾冲突。读天体系统图,完成第3题。3、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4、拥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C.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5、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B.主要成分是氢和氧C.表面温度约1500万度D.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6、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8\nA.耀斑和日珥B.黑子和耀斑C.黑子和日珥D.耀斑和太阳风7、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A.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③8、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9、当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则该地经度为A.116°EB.124°EC.104°ED.136°E10、读下图,下列关于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A=C<B<DB.A=C>B>DC.A=D<B<CD.A=D>B>C11、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B.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C.公转轨道是正圆D.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12、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A.23026'B.300C.600D.66034'13、下列各地中,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地点是A.40°S,120°WB.25°N,25°EC.23026'N,60°WD.20°N,30°E14、在一般情况下,同一经线上的各地A.自转线速度相同B.日出日落的时间相同C.地方时相同D.昼长相同15、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A、昼夜现象B、长江三角洲的发育C、太阳的东升西落D、北京的地方时比乌鲁木齐早8\n16、如图所示,地球上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均向()方向偏移。赤道A、东B、西C、南D、北17、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18、12月22日,下列昼夜长短情况正确的是:A.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B.南极圈及其以南有极夜现象C.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D.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19、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A.赤道以北地区B.赤道附近地区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甲图反映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①②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乙图反映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③④两地昼夜长短的变化,下面四个选项中,①②③④四地按由北到南顺序排列的是: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20、按气候统计标准划分的四季,北半球的春季指()A.2、3、4三个月B.3、4、5三个月C.4、5、6三个月D.1、2、3三个月21、下列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地壳中的坚硬的岩石组成B.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组成8\nC.由地壳和上地幔构成D.由莫霍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22、地球的外部圈层中,其中最活跃的圈层是()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生物圈23、下列大气成分所在的大气层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B.从平流层顶部到2000——3000千米的高空是高层大气,该层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C.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D.对流层中的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被广泛使用。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判断24题:24、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一直递减B.一直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25、图中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26、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选择性B.太阳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无选择性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作用有选择性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27、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A、风B、气旋和反气旋C、热力环流D、大气环流8\n28、图中表示四处热力环流形成示意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29--30题。29、若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A.甲B.乙C.丙D.丁30、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A.市区B.近郊区C.远郊D.农村31、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D、前三个力的合力32、下面的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以下单位为百帕)33、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匀C.地转偏向力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34、右图中D风带的风向是()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35、能正确反映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30ºN8\n二、综合题(30分)36、根据下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1分)(1)(2分)图中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②___辐射,③___辐射。(2)(2分)图中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作用。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的纬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代码)因素数值大小有关。(3)(2分)大气把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_____(名称)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_____作用。(4)(2分)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以下填数码)_____;近地面大气受热主要直接来自图中的_____。(5)(3分)试描述大气的热状况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作用。3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1)(2分)图所示节气,此后的半年内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移动。(2)(2分)图中D点的时刻为:,D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3)(2分)图中A、B、C、D四点中,自转角速度的大小:。(4)(3分)描述此日北半球昼夜情况。8\n38、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3分)试描述A层气温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2)(2分)在A、B、C三层中,飞机多在__层飞行,该层空气运动特点:;(3)(3分)A层天气变化显著,分析其原因。(4)(2分)层有大量的臭氧,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保护伞”;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8\n期中地理参考答案:1——5ABBCA6——10BDDAB11——15CADCA16——20BBADB21——25BDCDD26——30DCCCB31——35ACBBD36、(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2)削弱作用(3)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4)(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能减低白天近地面的气温,使白天气温不至于过高;大气的保温作用能弥补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夜间气温不至于过低。两种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是缩小了气温的日较差,使地表附近的气温变化幅度减小,从而为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37、(1)冬至日北移(2)2点66034'(3)A=B=C=D(4)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北)为极夜;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38、(1)气温特点: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低。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2)B层空气水平运动(3)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集中了大气总质量的3/4和几乎整个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为成云致雨提供了物质保障。(4)B层C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