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二中202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地理试题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冬至日,山东枣庄市某校高一学生去下图所示地区进行地质考察,他们测得山峰M的纬度为36.5°N,海拔为598米。两组学生分别到达P、Q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仅15米。读图回答1~3题。1.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A.①B.②C.③D.④2.该日正午,M峰顶观云亭(高约5米)尖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A.300米B.400米C.500米D.600米3.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读右图“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4.甲处地貌为( ) A.向斜成山B.向斜成谷C.背斜成山D.背斜成谷5.乙处( )A.是李家庄良好的引水源头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C.和甲地地势差异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D.侵蚀作用明显下图为2022年1月12日至2月9日我国某地气象站每天早晨8时积雪深度、无雪地温和雪盖地温(有积雪覆盖的地面温度)变化统计图。积雪隔绝了地面与大气,阻止了它们之间的热量交换,能够保住土壤的热量。读图回答6~7题。6.图中表示积雪深度、雪盖地温、无雪地温变化的三条曲线依次是8\n A.丙、甲、乙B.乙、甲、丙C.甲、丙、乙D.乙、丙、甲7.下列时间段内,积雪量变化最大的是 A.1月16日~17日B.1月20日~21日C.1月27日~28日D.1月28日~29日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的是9.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下图中a、b、c为等温线,T1、T2、T3为PQ处气流辐合或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间段,则A图中水平气温梯度为T1>T2>T3B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标志C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的过程D虚线方向表示两种气团的辐合过程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季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读图,回答10~11题。8\n10.关于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北向南冬雨率递减B.从内陆向沿海冬雨率递减C.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D.自沿海向内陆冬雨率递增11.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巴塞罗那的冬雨率与罗马相同B.东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间长,冬雨率高C.的黎波里的冬雨率远高于雅典D.西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冬雨率低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12~13题。12.图示事物主要作用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13.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读右图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14~15题。 14.图示自然植被分布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规律B.干湿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15.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区域性D.开放性读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各地区某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16~18题。图一图二图三16.在A—I的各城区中,对其人口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人口不断减少的是GB.人口增加最快的是EC.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BD.人口减少最快的是F8\n17.A是该城的中心商务区,图3中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___曲线。A.A曲线B.B曲线C.C曲线D.D曲线18.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下列布局中不合理的是:A.D石油化工城B.G钢铁工业城C.B纺织工业城D.F微电子工业城下图表示某企业厂址与原料和产品运费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读图完成19~20题。19.该企业有可能是A.制糖厂B.饮料厂C.机械厂D.化工厂20.若仅考虑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成本因素,该企业地址最适宜选在图示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22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图左侧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侧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21~23题。21.上图中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22.此次暴风雪A.能加剧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B.直接减少全球干湿、冷热差异C.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 D.对海陆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破坏23.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A.1月,甲地 B.4月,乙地 C.9月,丙地 D.11月,丁地2022年年初,农业部发布消息称,今后要推进土豆主粮化,土豆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生产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优,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都”。下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图。表1为乌兰察布市四个代表旗气候资料统计表(1970~2022年)。据材料,回答24~25题。 四子王化德集宁凉城丰镇8\n年平均气温(℃)3.62.84.35.55.4年降水量(mm)315.3320.6363.6410.7395表一:24.关于a、b、c、d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石漠化现象严重B.b处,围湖造田,灌溉水源不足C.c处,降水丰沛,光热条件不足D.d处,多冻土,土壤贫瘠25.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品质优良的原因主要有( )①热量充足②光照充足③草原土壤肥沃④水热条件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座位号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密—–—–—–—–—–—–—–—–封—–—–—–—–—–—–—–—–线—–—–—–—–—–——株洲市二中202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地理答卷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中对应的位置)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CBADACBBCDBAA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DDADCCDAC二、综合题: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棕榈油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它是油棕榈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油棕榈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棕果生产国,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二战后,世界新兴的油棕榈林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下图示意印度尼西亚地理形势8\n(1)指出苏门答腊岛山脉的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走向:西北—东南向。(2分)原因:山脉是流域的分水岭;河流多呈西南东北流向与山脉走向垂直(2分)(2)分析二战后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新兴油棕榈树主要种植区的原因。(8分)①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带,终年高温多雨,(2分)日照较强;(2分)②多山地的地形利于排水(2分);③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对外出口、(2分)④能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2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辣椒加工业划分为以干辣椒制作、油辣椒生产为主的初级加工和以辣椒红色素提取、辣椒碱研发、生物制药为主的深加工。贵州省是我国主要食辣省份之一,其辣椒生产规模和加工规模居全国第一位。材料二 贵州瓮安县两个不同时期工矿业生产示意图。(1)简述贵州省发展辣椒加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6分)①原料丰富②劳动力成本低③市场需求量大。8\n(2)写出瓮安县实现工矿业生产转变后有什么益处。(6分)①增加科技投入,实现产业升级;②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延长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6分)28.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1)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6分)①甲盆地内沙漠、戈壁广布,建设地面交通不便;②盆地面积广大,城市分散(或者城市间相距远),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宜长距离运输;③盆地内无高大山脉且晴天多、云雾少,有利于飞机航行。(2)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①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丰富;②乙城市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该区域粮食消费量大;③乙城市地处东西、南北交通枢纽(或京广、陇海铁路交会地),交通运输便利;④乙城市是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29.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总投资达720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于2022年12月1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岛隧工程全长约7440米,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示意图。8\n(1)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的原因。(6分)①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②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③海底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④气候条件复杂,对施工的影响大;⑤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回答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2)运用中心地理论,简述港珠澳大桥通车对香港、珠海、澳门三城市的主要影响。(6分)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职能种类可能增多,甚至转变城市职能;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规模扩大。(回答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