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二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一、选择题(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假设法和等效替代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该实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2.一质点做曲线运动,速率逐渐减小。关于它在运动过程中P点时的速度v和加速度a的方向,下列描述准确的图是( )BA图13.为估测一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1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cm,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距石子起落点竖直距离约5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约为( )A.1×10-3sB.1×10-2sC.5×10-2sD.0.1s图24.如图2所示,在建筑装修中,工人用磨石对斜壁进行打磨,当对磨石加竖直向上推力F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向上匀速运动。若推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则磨石将( )A.继续匀速运动B.加速运动C.减速运动D.不能确定图35.如图3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某时刻给它一个初速度,使其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依次经过A、B、C三点,最终停在O点.A、B、C三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小物块由A、B、C三点运动到O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C.==D.<<8\n图46.如图4所示,两相同轻质硬杆OO1、OO2可绕其两端垂直纸面的水平轴O、O1、O2转动,在O点悬挂一重物M,将两相同木块m紧压在竖直挡板上,此时整个系统保持静止。Ff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摩擦力的大小,FN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的大小。若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且O1、O2始终等高,则()A.Ff变小B.Ff变大C.FN变小D.FN变大7.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和B,用绳连接后挂在两个高度相同的光滑的滑轮上,处于平衡状态。在两滑轮中点再挂一个质量为m的钩码C,设竖直绳足够长,放手后,则()图5A.C仍保持静止在原来的位置B.C一直加速下落C.C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不变D.C下落的过程是先失重再超重8.如图6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上述过程中( )图6A.OA=OBB.OA>OBC、物块经过O点时,速度最大D、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W-μmga9.质量均为m的A、B两个小球之间系一个质量不计的弹簧,放在光滑的台面上.A紧靠墙壁,如图7所示,今用恒力F将B球向左挤压弹簧,达到平衡时,突然将力F撤去,则撤去F的瞬间()图7A.A球的加速度为B.A球的加速度为零C.B球的加速度为D.B球的加速度为图810.如图8所示,一足够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斜面的顶端,下端与物体b相连,物体b上表面粗糙,在其上面放一物体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tanθ。将物体a、b从O点由静止开始释放,释放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由伸长状态,当b滑到A点时,a刚好从b上滑下,b的速度恰好为0。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a的速度一直增大B、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a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b的加速度一直减小D、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b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CBA11.如图9所示,一根轻绳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系着质量分别为m1、m2的小物块A和B,A8\n放在地面上,B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当B的质量发生变化时,A上升的加速度a和拉A绳的拉力F也将随之变化(全过程A始终未碰到滑轮,B始终未触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轻绳和滑轮之间的摩擦,则下列关于a与m2及F与m2关系的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图912.如图10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长直杆上,环与杆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环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同时对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并使F的大小随v的大小变化,两者的关系为F=kv,其中k为常数,则环运动过程中v-t图象可能是( )图10二、实验题(共10分)图12aF13.实验:用如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墙上.图11(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填选项前的字母).A.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根据纸带的数据求出加速度a,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B.改变小车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C.用天平测出沙和沙桶的总质量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若要把小车所受拉力视为小车所受的合力,在进行上述实验操作之前,首先应该完成的实验步骤是。(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12所示的a-F图像,测得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8\n(4)若某次实验,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a,则此时沙和沙桶的加速度为。(5)若弹簧秤的读数为F,则Fmg(m为沙和桶的总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三、计算题(共42分)14.(10分),一质量为2kg的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3所示,现将拉力F改为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仍为10N,物块开始在水平地面上运动。(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1)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2)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图13FAB37°图1415.(10分)如图14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个梯形木块A、B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光滑的水平面运动,A与B的接触面光滑,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要使A与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水平力F最大为多少?16.(10分)如图15所示,质量为60kg的物体放在安装在小车上的水平磅秤上,小车与磅秤的总质量为40kg,小车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减速运动,物体与磅秤之间保持相对静止,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磅秤的读数为564N;小车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斜面倾角θ=37°(g取10m/s2)。求:图15(1)拉力F的大小。(2)磅秤对物体的摩擦力。图1617、(12分)如图16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从A到B长度为16m,传送带以10m/s的速度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处由静止放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煤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sin37°=0.6,cos37°=0.8,g取10m/s2)则当皮带轮处于下列情况时,(1)皮带顺时针转动时,求煤块从A运动到B所用时间;(2)皮带逆时针转动时,求煤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8\n(3)皮带逆时针转动时,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8\n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密—–—–—–—–—–—–—–—–封—–—–—–—–—–—–—–—–线—–—–—–—–—–——座位号株洲市二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答卷一、选择题(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题号123456答案题号789101112答案二、实验题(共10分)13.(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共42分)14.FAB37°15.8\n16.8\n17.答案一、选择题(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题号123456答案CCBDCD题号789101112答案DBBDADACABD二、实验题(共10分)(1)A(2)平衡摩擦力。(3)2/K(4)2a(5)小于三、计算题(42分)14.(1)(2)a=0.5m/s215.0<F≤16.(1)F=1140N,(2)f=48N,方向水平向左17.(1)4s(2)12m/s(3)5m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