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70分)读“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完成1~2题。1.东部地区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基本一致,说明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B.不受地形地势的影响C.受海洋影响明显D.夏季我国南方日较差大2.受暴雨、洪涝、风沙、春旱影响的地区是A.东南沿海地区B.西北内陆地区C.华北平原地区D.四川盆地地区分析下面表格,完成3-4题。(km)度深源震震中烈度震级51015202523.52.52.01.51.035.04.03.53.02.546.55.55.04.54.058.07.06.56.05.569.58.57.57.57.0711.010.09.08.58.5812.011.510.510.510.0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震源深度越大,震级越大B.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大C.震级越大,烈度越小D.一个震源深度为10千米的5级地震,其破坏性相当于一个震源深度为25千米的6级地震4.烈度是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①震级②人口密度③震源深度④经济发展程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读下面“地质灾害景观示意图”,完成5~6题。5.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A.aB.bC.cD.d6.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9\nA.aB.bC.cD.d蝗灾和鼠害是广泛发生的两种生物灾害,它们不仅危害农作物和农田,还对草场、森林造成严重威胁。据此完成7~8题。7.下列地区中蝗灾最严重的是A.东北三江平原B.长江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D.华北平原8.蝗灾和鼠灾灾害都较严重的地区是A.黑龙江B.内蒙古C.台湾D.西藏9.每年夏季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形成长江流域高温干旱天气的主要因素是A.副热带高压异常B.全球气候变暖C.青藏高原冰雪融化D.城市热岛效应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10~12题。10.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春季 B.夏季C.秋季D.冬季11.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12.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15题。13.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14.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15.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22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6~17题。113333311111333331229\n31313111123131111111311111111116.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17.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18-19题。18.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台风C.洪涝D.寒潮19.甲地和乙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20.下图表示“寒潮—大风—雪灾”的灾害链。图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A.①雪灾②大气污染③生物冻害④低温B.①雪灾②大气污染③低温④生物冻害C.①大气污染②雪灾③生物冻害④低温D.①低温②大气污染③雪灾④生物冻害21.受冷空气持续影响,2022年3月17日中国北方大部地区出现沙尘天气。有关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灾害的分析,不准确的是()A.冷锋活动频繁,大风日数较多是沙尘天气形成的主要气象条件B.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天气灾害C.提高我国北方城市植被覆盖率能够有效抑制风沙活动,避免沙尘天气D.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多发生于春季22.对飓风进行监控、及时预警、减少灾害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沿海防护林读下图回答23~24题:9\n23.若该湖泊为洞庭湖,且①②曲线分别为B水文站在1958年和1998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则据此判定该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为()A.增大B.减小C.基本不变D.先减小后增大24.为使图示河流洪涝灾害减弱,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充分利用滩涂,发展工农业生产B.在河口三角洲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C.截弯取直,使河流不通过湖泊D.退耕还湖,增加湖泊面积50年前的“北大荒”是一片人迹罕见的荒原,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数十万官兵和热血青年将它变成了名符其实的"北大仓”,但目前,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北大荒”垦荒。据此回答25~26题。25.文中所说的“北大荒”是指()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宁夏平原D.华北平原26.目前政府决定停止垦荒的原因是()A.该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B.全国人口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不再需要将它作为商品粮基地C.该区是全国最大的沼泽地,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D.该区剩的荒地开垦条件差,不适合开垦耕作据报道,近些年来,日本一些科学家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物都能被利用起来,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经政府、企业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日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材料回答27~29题27.日本政府认为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应该是()A.完全不排放废弃物B.不开采自然资源C.最佳生产、最少消费D.适量消费、最少废弃28.下列行为符合“零排放”概念的是()A.秸杆燃烧后灰还田B.推广使用干电池C.采富矿弃贫矿D.用牛粪培育蘑菇29.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A.台风引发风暴潮 B.寒潮造成冰冻C.海岸受侵蚀后退 D.地表下沉塌陷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完成30~31题。30.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3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水生植物增加 B.水体富营养化C.鱼的种类增加 D.水面面积扩大9\n图中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回答32~33题。32.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33.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的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性质等影响。左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右图为左图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34~35题。 34.下列四地中农作物生长最缺水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5.与图中东部地区农田水分由盈转亏的分界线最接近的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B.400mm年降水量线C.水稻种植最北界线D.1月0℃等温线二、非选择题(30分)36.右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11分)(1)分别说出图中A山和B湖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5分)。(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给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6分)37.阅读下面有关中国洪水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9\n材料二: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水214次。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均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导致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10分)3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材料一 2022年1月13日10时北京市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部分地区PM2.5实时浓度一度超过900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值代表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图为雾霾笼罩下的北京市区。材料二 进入2022年以来,北京市1月份天气持续以微风、晴朗为主。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天气预报。材料三 根据2022年1月1日起执行的《北京市空气质量重污染日应急方案》的要求,北京市停驶30%公车,58家企业停产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全市停止土石方作业。(1)结合材料二分析北京市此次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2)假如你是北京市民,请对空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9\n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地理答卷一、单项选择题(7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二、非选择题(30分)36、(11分) (1)A(3分)B(2分)(2)(6分)37、(12分)(1)(2分)自然原因: (6分)人为原因: 9\n(4分)38、(7分)(1)(4分)(2)(3分)9\n高二地理期中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7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CCDBCADBAADABC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CAABCABDBCDDBB3132333435DBCAD二、非选择题(30分)36(11分) (1)A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3分);B地区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湖泊)为主(2分)。(2)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水质下降。(6分)37(12分).(1)夏季风的移动规律反常引起降水的异常(2分)(2)①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汇水量大;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从气候、地形、河流三方面6分)②上游破坏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4分)38(7分)(1)①此时正值干季,地表干燥,松散物质多;②1月份天气持续以微风、晴朗为主,辐射逆温显著,加上近期北方冷空气活动较少,大气层结稳定;③受地形阻挡,污染物不易扩散。(2点以上4分)(2)①完善气候气象预警系统;②控制工业污染源,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③控制生活污染,暂时停止土石方作业,并通过洒水作业方式减轻建筑和道路扬尘;④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冬季燃煤供暖产生的污染物;⑤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⑥适度控制城市规模和市中心人口数量。(3点以上3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