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2年上学期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化学开学考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Fe56I127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金属的冶炼B.湿润的红色布条遇到氯气褪色C.明矾净水D.刻蚀印刷电路板2.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铝用作耐火材料B.小苏打用于食品膨松剂C.纯碱用于中和胃酸过多D.氯气可用于自来水消毒3.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唐末《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文中描述的是黑火药的制作过程B.《天工开物》记载:“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C.《梦溪笔谈》中“取精铁锻之百余火……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百炼钢熔点比纯铁低D.《本草图经》在绿矾项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因为绿矾能电离出H+,所以有“味酸”4.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酸性氧化物酸碱盐混合物电解质13/13\nASiO2HClO纯碱明矾CuSO4•5H2OCO2BNa2O2HNO3生石灰NaHSO4漂白粉MgCSO3H2SiO3烧碱碳酸氢钠水玻璃NaClDNO2Al(OH)3熟石灰BaCO3液氯NH3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溶于水的盐都是弱电解质②可溶于水的盐都是强电解质③0.5mol·L-1一元酸溶液中H+浓度一定为0.5mol·L-1④强酸溶液中的H+浓度不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的H+浓度⑤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⑥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A.①③⑤⑥ B.只有④⑤C.②④⑤⑥ D.只有③⑥6.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g石墨烯和12g金刚石均含有NA个碳原子B.标准状况下,11.2L的SO3中含1.5NA个氧原子C.22.4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A个中子D.常温常压下,100g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O﹣H键总数目为NA7.下列图示实验不正确的是()13/13\nA.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B.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C.配制0.10mol/L的氯化钠溶液D.提纯氢氧化铁胶体8.下列有关物质的工业制法中,错误的是()A.制硅: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得硅B.制钠:以海水为原料制得NaCl,再电解熔融NaCl得钠C.制铁:以焦炭和铁矿石为原料,用CO还原铁矿石得铁D.制铝:以铝土矿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AlCl3,再电解熔融AlCl3得铝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实验中用稀硫酸洗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13/13\nC.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D.FeCl2、NaHCO3、Fe(OH)3都能通过用化合反应制得10.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SO2>I->Fe2+>H2O2>Cl-,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A.2Fe3++SO2+2H2O===2Fe2++SO+4H+B.I2+SO2+2H2O===H2SO4+2HIC.2Fe2++I2===2Fe3++2I-D.H2O2+SO2===H2SO411.某学生配制了100mL1mol·L-1的硫酸,然后对溶液浓度做精确测定,且测定过程中一切操作都正确,但测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mol·L-1。则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①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用来量取浓硫酸②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③在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因操作不慎有少量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④最后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线,马上用胶头滴管吸去多余的水,使溶液凹液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A.只有②③④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12.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改进装置后,有毒气体被碱液吸收,实现了绿色环保B.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CO2C.浓硫酸在实验过程中体现了脱水性和强氧化性D.该反应比较剧烈、危险,实验各物质的用量应按要求规范操作13/13\n13.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然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盛在两支试管中,一只试管加稀HNO3,另一只加NaOH溶液,然后再通入SO2气体,结果两支试管都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合理的是()A.SO2是酸性氧化物、SO2具有还原性B.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不是同种物质C.BaCl2既能跟强酸、又能跟强碱反应,具有两性D.升高pH时,SO2水溶液中SO32-浓度增大14.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A.NaHSO4和Ba(OH)2B.AlCl3和NaOHC.NaAlO2和H2SO4D.Na2CO3和H2SO415.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16.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13/13\n气体(杂质)方法ASO2(H2S)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Cl2(HCl)通过饱和的食盐水CN2(O2)通过灼热的铜丝网DCO2(HCl)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17.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同浓度同体积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B.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NaHCO3溶液与少量的Ba(OH)2溶液反应:HCO3-+OH-+Ba2+=BaCO3↓+H2OD.用Na2SO3溶液吸收少量Cl2:18.500mL2mol·L-1FeCl3溶液和500mL2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A.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白色沉淀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C.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乙均有丁达尔效应D.根据丁达尔现象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19.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13/13\n选项XYZRAAlAlCl3Al(OH)3NaAlO2BNaNa2ONa2O2NaOHCH2SSSO2SO3DFeFeCl2FeCl3Fe(OH)3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Fe2O3为红棕色粉末②Na2O和Na2O2投入到水中都能生成NaOH;③质量相等的NaHCO3与Na2CO3分别与相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时,产生CO2的物质的量相等;④取ag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⑥NaHCO3固体可以做干粉灭火剂,金属钠起火可以用它来灭火;⑦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可配制成溶液通入过量的CO2,再低温结晶得到提纯。⑧Na2O2与水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②③④⑥B.①②⑦⑧C.②⑤⑦⑧D.①③④⑥21.已知:将Cl2通入适量Na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NaCl、NaClO、NaClO3。当有0.5molNaOH参加反应,同时生成0.3molNaCl时,溶液中c(NaClO)∶(NaClO3)的值为()A.7∶1B.1∶7C.3∶1D.1∶313/13\n22.向含Al2(SO4)3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Ba(OH)2溶液至过量,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混合液中c(SO42-):c(Cl-)=1:1B.向D点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C.图中A点沉淀中含有BaSO4和Al(OH)3D.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23.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A1O2-、O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OH-、CO32-、A1O2-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溶液中缓慢通人氯气:I-、Br-、Fe2+C.Fe(NO3)3、Cu(NO3)2、HNO3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Fe(NO3)3、HNO3、Cu(NO3)2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NH4+、H+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H+、Fe3+、NH4+24.常温下,在pH=1的某溶液中可能有Na+、Fe3+、Fe2+、I-、Cl-、CO中的几种,现取10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3/13\nA.Fe2+、I-、Cl-三种离子一定存在B.CO一定不存在,不能确定Na+和Cl-是否存在C.Fe3+与Fe2+至少有一种D.该溶液中c(Cl-)至少为0.2mol·L-125.利用炼铝厂的废料——铝灰(含、及少量和)制备明矾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上层溶液B呈紫红色,滤渣2中含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和,下层沉淀C为红褐色B.滤液A中加入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上层溶液B的酸性弱于滤液D的酸性D.操作Ⅱ中包括蒸发结晶二、填空题(共50分)26.(8分)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1)铝热反应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2)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3/13\n(3)铝片打磨后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四氧化三铁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7.(16分)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和NaClO,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盛放MnO2粉末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a中的试剂为________。(2)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c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3)d的作用是________,可选用试剂________(填标号)。A.Na2SB.NaClC.Ca(OH)2D.H2SO4(4)反应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经冷却结晶,________,__________,干燥,得到KClO3晶体。(5)取少量KClO3和NaClO溶液分别置于1号和2号试管中,滴加中性KI溶液。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____色。可知该条件下KClO3的氧化能力____NaClO(填“大于”或“小于”)。28.(10分)纯碱是玻璃、制皂、造纸、纺织和漂染等工业的基本原料。Ⅰ.世界最早工业生成纯碱的方法是路布兰(N.Leblanc)法,其流程如图:13/13\n(1)流程Ⅰ的反应是反应(填“氧化还原”或“非氧化还原"),流程Ⅱ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a.Na2SO4(s)与过量木炭反应生成Na2S(s);b.Na2S(s)与石灰石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2CO3,写出a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Ⅱ.19世纪60年代后生产纯碱的路布兰法被索尔维(E.Solvay)氨碱法所取代,其生产流程如图:(2)氨碱法中加入NH3的主要作用是。(3)与路布兰法相比,氨碱法的优点有___。(写出一条即可)Ⅲ.1939年候德榜首先提出并自行设计了联合制碱法——利用合成氨工业上的NH3和CO2和NaCl为原料生产纯碱。(4)侯德榜制碱法的关键还在于对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NaHCO3后所得溶液的处理:在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并通入NH3,并在___(填温度范围)下析出NH4Cl。表1不同温度下NaCl和NH4Cl的溶解度数据(g/100g水)0℃10℃20℃30℃40℃NaCl35.735.836.036.336.613/13\nNH4Cl29.433.337.241.445.829.(16分)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4)丙组同学取10mL0.1mol/LKI溶液,加入6mL0.1mol/L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②第二只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用文字解释);生成沉淀的原因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13/13\nrg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