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区新丰中学2022—2022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高三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以下情景中,加着点的人物或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B.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旋转球C.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D.用GPS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2.根据材料,结合已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500海里,总航程4500海里指的是位移B.如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500海里,总航程4500海里指的是路程C.如图乙所示是奥运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D.如图丙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km3.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它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C.6.75m/s D.7.0m/s4.如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T,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N,则( )A.FT=\nB.FN=GtanαC.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T与FN的合力变大D.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T减小,FN增大5.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A、B用轻质弹簧测力计相连,如图所示,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今对物块A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使A、B一起向左匀加速运动,设A、B的质量分别为m、M,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B.C.MD.M6.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A.(M+m)g B.(M+m)g-maC.(M+m)g+maD.(M-m)g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7.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段运动最快B.AB段静止C.CD段表示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D.运动4h汽车的位移大小为60km8.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其体重为490N.他将弹簧测力计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可能是图中的(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n9.如图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 )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力增加量与对应的弹簧长度的增加量成正比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N/m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10.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fa≠0,b所受摩擦力Ff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A.Ffa大小不变B.Ffa方向改变C.Ffb仍然为零D.Ffb方向向右11.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F推Q时,P、Q仍静止不动,则( )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B.Q受到的摩擦力变化情况不能确定C.轻绳上的拉力一定变小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n三.简答题.(本题共2题,共计27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2.(9分)某同学在学完“力的合成”后,想在家里做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个弹簧秤,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A.在墙上贴一张白纸用来记录弹簧秤弹力的大小和方向B.在一个弹簧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杯,记下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F′C.将一根大约30cm长的细线从杯带中穿过,再将细线两端分别拴在两个弹簧秤的挂钩上.在靠近白纸处用手对称地拉开细线,使两个弹簧秤的示数相等,在白纸上记下细线的方向,弹簧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D.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弹簧秤的弹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F(1)在步骤C中,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___N;(2)在步骤D中,合力F=________N;(3)若,就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3.(18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1)(4分)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应保持质量质量不变,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a与力F的数量关系,应作出 图象(选填“a-F”或“”);为了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保持力一定力力,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量关系,应作 图象(选填“a-m”或“”);(2)(4分)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使实验中能将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以下步骤必须采用的有()砝码砝码盘小车打点计时器A.保证小车下面的长木板水平放置B.将小车下面的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nC.使小车质量远远大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D.使小车质量远远小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a0FD(3)(8分)右图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实验数据如图,图中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打D点时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加速度方向为 (填向左、向右)。(4)(2分)该同学把砝码和砝码的总重量作为小车的拉力,并依次测出了小车的加速度。然后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该图像虽是一条直线,但不通过坐标原点。原因是:。四.计算题共4小题,计50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答案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14.(12分)如图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kg,人的质量M=50kg,g取10m/s2.试求:(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2)轻杆BC和绳AB所受力的大小.15.(12分)一同学想研究电梯上升过程的运动规律。某天乘电梯上楼时他携带了一个质量为5kg的砝码和一套便携式DIS实验系统,砝码悬挂在力传感器上。电梯从第一层开始启动,中间不间断,一直到最高层停止。在这个过程中,显示器上显示出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t/sF/N0369121518454851545760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求:(1)电梯在最初加速阶段的加速度a1与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a2的大小;(2)电梯在3.0~13.0s时段内的速度v的大小;(3)电梯在19.0s内上升的高度H。\n16.(12分)风洞实验室中可以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滑动摩擦因数。(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X所需时间为多少?(sin37°=0.6,cos37°=0.8)17.(14分)如图甲所示为一皮带传送装置,皮带保持匀速率运动,货物由静止放到传送带上,被传送带传送,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解答下列问题(计算中取=1.41,=1.73):(1)皮带的速度;(2)皮带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及货物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3)如果货物是用麻袋装载的石灰粉,当第一件货物被运送后,发现皮带上有一段D=4.0m长的白色痕迹,请由此推断每件货物的传送时间和传送距离。.\n\n\n\n\n17题答案详细解答: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n(1)货物先加速,当货物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货物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继续加速;(2)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过程分别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后联立求解;(3)先求解出货物加速到与传送带等速过程的相对位移;然后判断进一步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解答:解:(1)皮带的速度为6.0m/s,方向沿斜面向下.(2)由货物运动的v﹣t图象得:a1==6.0m/s2,a2==4.0m/s2.在0~1.0s:皮带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mθ+μmg•cosθ=ma1.在1.0s~2.0s:皮带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2.联立得:θ=30°,μ==0.115.(3)由v﹣t图象知货物在1.0时间内加速到与皮带相同的速度6.0m/s,皮带发生的位移s带=v1t=6.0m,货物发生的位移s物=•t=3.0m,此时间内皮带上痕迹的长度:△s=s带﹣s物=3.0m<l=4.0m.此后货物速度超过皮带速度,物体向底端运动过程中发生的距离比皮带多4.0m(其中有3.0m为痕迹重叠区域).设从1.0秒末开始,货物的传送到底端的时间为t1、货物到底端的距离为S,则:对皮带S﹣4=v1t1,对货物S=v1t1+a2,联立以上两式得:t1=s=1.41s,l=(6+4)m=12.46m,故每件货物的传送时间:T=t1+t=(1+)s=2.41s,传送距离:L=s物+S=15.46m.答:(l)皮带的速度为6.0m/s;(2)皮带与水半面间的夹角θ为30度,货物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为0.115;(3)该件货物的传送时间为2.41s,传送距离为15.46m.\n点评:本题关键是要根据图象得到货物的运动规律,然后受力分析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