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2年上学期东宁市第一中学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50道小题,1—40每题1分,40—50每题2分,共60分)1.我们常见的许多成语本身就包含着哲理,如“画饼充饥”包含着“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的哲理,“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等等。这说明()A.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B.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C.哲学主宰着我们的生活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的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但无论从党的建设理论看,还是从实践看,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这是因为()①不同的观念在根本上都由世界观决定②世界观能给人们提供正确的方法论指导③世界观影响着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④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会受到世界观的影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回顾上个世纪,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是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化学、天文、材料、能源、信息等学科的发展,同时它又极大地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上述材料说明()A.各门具体科学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D.各门具体科学与哲学研究对象相同4.面对困难和矛盾,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从哲学著作中汲取智慧,并用到核潜艇研制工作中。材料强调的是()①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④哲学为具体科学发展奠定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计算机对人力的取代也让很多人开始忧心人的失业问题,担心会有愈来愈多的人找不到工作。哲学界对此认为,计算机或人工智能根本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至少在某些方面计算机或人工智能是无能为力的,自动化取代人力的过程不会无限制地发展下去。这表明()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方法论的指导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D.哲学是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6.《周易》是古人对自然与社会的一种认知,原本是古人为了推演天象农时,春耕秋收,为了让人类繁衍生息,避开自然灾祸,把天地神明、自然现象与人类万物结合起来,寻找其变化发展的自然规律,这就是先天八卦的内在精要。因此,尽管《周易》是一部筮官占卜之书,却不是帮人算命、看风水的。这表明()①哲学源自于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思②哲学探究的是世界普遍规律和一般本质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智慧之学④哲学是一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2022年11月23日至24日,全国社科系统第30届哲学大会在成都举行。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新时代,我们的哲学理想没有变,我们的哲学追求没有变,我们要面向中国现实,构建中国学术,用中国理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我们之所以要重视研究哲学,主要是基于()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具体可行的发展道路8.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的肆虐,人类生命财产健康安全遭受重大损失。人们不可避免的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能否提前发出准确的预警,把病毒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表明()①哲学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②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思考,是哲学思想的根源③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④哲学思想产生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下列观点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②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③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④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0.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B.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1.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这三种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人是一部精巧、复杂的机器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④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A.①-③-②B.③-④-①C.②-③-①D.④-①-③12.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武汉市前后仅用十天时间就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火神山”“雷神山”的命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源头之一的阴阳五行学说。该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事物在不断的相生相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种观点()A.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B.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C.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D.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13.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可见,该观点()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②蕴含着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③把简单的本原问题复杂化了④思考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2022年高考,某学校送考车队中,以车牌含数字“985”的车辆开道、以车牌含数字“211”的车辆压阵。下列选项与此现象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①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②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③子不语怪力乱神④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古代哲学家用诗词标榜自己所从属的哲学阵营,当代歌手的有些歌词中也蕴含着哲学思想。以下歌词中与孟子的“心之官则思”的观点具有相同的哲学倾向的是()①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②向着天空拜一拜呀,别想不开,老天自有安排4/4\n③爱,别把它看的太过神秘,柴米油盐谁人都必须④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6.下列表述能正确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天地合气,万物自生C.水是万物之源D.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17.黑格尔所说:“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跳出罗陀斯岛,是同样愚蠢。”这表明()A.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B.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C.任何哲学都是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D.哲学反映时代,正确回答时代任务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③是指明中国发展方向的“科学之科学”④深刻地回答了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一论断的依据是()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直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能够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具体方法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大众特点载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册,必将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篇章。这说明()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③彰显时代精神的哲学决定时代的走向④哲学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对社会发展的进步和谐,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转变和社会道德风尚都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这反映出()①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哲学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③哲学可以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④哲学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2.马克思在近代科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科学地解决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对此,马克思将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即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唯物主义”表现在()①实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②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④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3.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2022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办好思政课作了具有战略性、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对思政课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里说的“信仰”是()①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②马克思主义思想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④唯物主义思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客观实在性C.永恒性D.可知性25.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A.两人观点都正确B.两人观点都错C.甲观点正确,乙观点错D.甲观点错,乙观点正确26.联合国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过去几十年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减少,疾病、洪水和火灾等发生也更为频繁。这说明①保护生态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7.2022年是达尔文诞辰210周年,他发表的《物种起源》至今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他的基本观点也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①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③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④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8.恩格斯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③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④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9.在我国历史上曾掀起“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做法,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这从侧面告诉我们()A.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B.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C.人们不能选择生产关系D.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意识影响30.迅速发展的P2P网贷平台、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倒逼传统金融业开始审视自身的局限性。当前银行业更多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中,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证明了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唯一特性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和承担者C.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D.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31.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天地不老——4/4\n某市201路公交车上的最美寄语充满了诗情画意。从哲学角度看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③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天地不老”的现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①认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②认为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③认为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④具有唯心主义倾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3.庄子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A.只承认绝对静止而否认相对运动的表现B.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的表现C.相对主义的思想D.坚持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4.10年前,我们习惯用现金买单;5年前,刷卡结账开始流行。随着支付方式不断变革,现在出门不带钱成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现金的使用频次越来越低了,唯一不变是就都还要付钱。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不存在③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④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5.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进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涨到30米高。下列选项与其所含哲理一致的有①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②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③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6.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以上哲学观点的是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A.④③②①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37.毛泽东同志说过:“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来发现和证明规律。不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入手,规律是说不清楚的。”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说明规律A.深奥莫测,很难认识B.最重要的特点是客观性C.存在和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D.存在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意识38.“麦要浇芽,菜要浇花”“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些农业谚语告诉我们()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③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事物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一成不变的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39.202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和自愿有偿退出方式方法,推动完善宅基地制度,依法保护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这表明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0.下面漫画《井》给我们的启示是A.运动是静止的特殊形式B.尊重规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C.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事物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41.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这说明( )①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②意识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 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④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2.研究发现,人若觉得自己比实际年龄更年轻,大脑便可能衰老得更慢。觉得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的人大脑中灰质数量更多,而大脑灰质与听觉、情绪、自我控制有关。这表明()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③意识能调节并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④人能够能动地调节客观规律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43、《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A.意识活动缺乏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44.如果我们使用“百度知道”搜索古代人物的小传,常常可以发现旁边会附有一幅画像。其实古代并没有照相机,这些画像往往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因此同一人物常会出现好几种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①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③认识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④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5.中国产品能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不苟且、不将就、不敷衍,精耕细作、精琢细磨,体现专业、注重品质的精神。材料强调了: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直接现实性②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6、2022年4月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真容。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10余年、从四大洲8个观测点“捕获”的视觉证据,有望证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百余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率先对黑洞做出预言,现在人类获得关于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这说明()①真理可以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不断向前发展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们可以认识客观规律4/4\n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④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47.信息时代,人们用“大数据”来描述和定义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大数据”理念为我们看待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大数据分析作出,而不是像过去更多凭借经验和直觉作出。这表明①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总结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④要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8.近几年,徒步、登山和骑行等体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些项目既充满活力又新鲜刺激,既放松精神又锻炼身体,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参与者而言最重要的是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体能局限B.坚持从实际出发,理性评估自身状况C.认识潜在的优势,抓住时机赢得胜利D.劳逸结合,做到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49.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带来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以下表述与习近平的重要论断反映的唯物论思想一致的是①实际的变化决定观念的变化和事业的成败②正确的思想观念能推动工作的有效展开③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密不可分④对客观实际的全面把握是科学规划的前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0.“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某地结合当地特色,围绕“一溪三轴连四区,多点汇文湖”的布局,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 )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②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具体发展思路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④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1题16分,第2题12分,第3题12分,共40分)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精神,经过几千年的枝繁叶茂,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伟大的匠人们一向注重德行和心性修养,注重将人品与技术、道德与造物、个人与国家等因素综合起来评判:他们有极浓厚的反功利、反扬名的传统风气,他们趋于笃行,以纯洁真挚的心去传承遵循以往的历史传统,用作品和创造来获得认可;匠人们都有一个理想,就是对“道”的追求,他们相信,只要拼命苦干,持之以恒地追求技艺之道,终有一日将蜕变获得手艺的最高境界,成为一代宗匠、大匠;而这一理想也激励他们砥砺意志,探索技艺臻境,克服人生、从业道路上的种种不顺和挫折。当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中国工业制造2025》的实现亟需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绘写下华彩的篇章。结合材料,从“意识的作用”角度,分析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匠人们的影响。(16分)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期,猪肉价格明显上涨,一些老百姓觉得“菜篮子”沉了。特别是“中秋节”“十一”期间,猪肉价格不断上涨,至中秋节前后,更是涨到每斤25元左右,上涨幅度接近100%。2022年9月11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去年4月份以来,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和一些地方不当行政干预影响,中国生猪产能持续下滑,今年猪肉供应相对偏紧,价格上涨较快。此外,饲料价格特别是玉米价格一直在上涨,且猪的存栏量在不断减少,也是导致猪肉价格不断上涨原因。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应如何采取措施抑制猪肉价格的过快上涨。(12分)53.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4分)(2)简要分析上述两种世界观。(8分)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