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张家界的自然风光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④大汶口文化遗址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⑥克隆技术⑦伦理道德观念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⑥⑦C.⑥⑦⑧⑨⑩D.③⑤⑦⑨⑩2.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 )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②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③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韩愈在《师说》中讲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可见人们的文化素养( )A.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B.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培养C.可以是天生的D.可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4.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C.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5.高三某同学准备以“文化在经济社会系统的诸要素中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为观点,写作一篇时政小论文。下列可以作为合适论据的是( )A.诸子论辩、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文化的兴盛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水平B.在异国他乡定居了几十年的海外华裔,仍然保留着喜欢喝绿茶,讲家乡话的习惯C.古希腊罗马在生产力远落后于今天情况下,创造出后世欧洲文化难以企及的高峰D.文艺复兴运动结束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直接推动了西方国家持续的繁荣昌盛6-9-\n.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西方家长在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家庭教育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品德教育、创造性激发等方面都值得我国家长认真研究学习。以上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B.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决定人们产生不同的交往方式C.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D.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7.世界语言大会2022年6月上旬在我国苏州举行。与会专家认为,公文起草、撰写,媒体播音、字幕、报道,车站、码头、街道、社区、商场、饭店等都能做到用词规范、用语文明,我们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这是因为( )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会对人产生影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化是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8.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有大魅力,这是因为老物件是( )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②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③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④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2022年4月12日,北美影片《速度与激情7》在我国内地上映,创下了内地最高票房纪录,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超过20亿的电影。这启示着( )①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③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正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我们要抵制西方文化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0.五月的端午,一个传统悠久的音符,促使我想起——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情愫;五月的端午,粽香的回味,香包的驱毒,唤醒我想起——“举贤若能,修明法度”是屈原美政理想的倾诉;五月的端午,一场龙舟竞技的角逐,激励我想起——一个不屈不挠、追逐梦想、东方醒狮的民族……由端午节的相关事物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透过端午文化,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A.②④ B.③④C.①③ D.①②-9-\n11.2022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各国政要、商界领导齐聚北京。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的同时,也会使用一下中国汉语。此时,汉语不仅仅属于中国.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特点正逐步消失 ③我们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12.猫头鹰,在东方的中国被视为不祥之物,而在西方却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宠物就是一只猫头鹰。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应该( )A.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勇于抛弃本民族文化B.通过文化交流,让西方认同我们的观念C.加强不同文化的对话,尊重差异,理解个性D.承认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13.围棋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明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围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对竞技的渴望。一千多年前,围棋开始沿着丝绸之路向外传播。如今,围棋爱好者遍布世界各地。可见( )①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②各民族之间具有共通的文化价值追求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4.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了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掀起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②日益超越时空局限,成为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决定并改变了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④是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5.《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窗口,用国际化叙事方式,通过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材料、不同特点的中华美食,让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后,该片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青睐。这体现了( )①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逐步趋同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促进经济发展 ③大众传媒具有传播文化的重要功能 ④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16.从2022年9月起,北京市部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至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在教材中增加古诗词是基于(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9-\n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7.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少说空话、多干实事”蔚然成风。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18.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国学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传承着我们民族的优秀思想和文化传统。重视国学有利于( )①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发挥传统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③全面继承传统思想,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④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9.经济发展起来后,社会领域的利益纠葛、无序竞争、行为失范等问题日益凸显;物质生活逐渐丰盈,人们的权利意识也不断增强,对公平正义也有了新的诉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看,这就要求A.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B.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C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D.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文明、友善的价值准则20.仁川亚运会上,卡塔尔女篮队员坚持佩戴头巾参赛,被直接判负。卡塔尔队愤然离场,表示:“我们不能摘下头巾,这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出于安全考虑,国际篮联禁止球员佩戴头巾上场。而在国际体坛,足球、板球等项目为尊重宗教习惯,近年先后取消了运动员不得佩戴头巾的禁令。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的让步,是不可避免的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各民族的文化 ③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抵制、改造落后文化 ④加强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消除文化隔阂的重要途径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21.不去更多地考虑群众的欣赏需求,特别是不顾大众倾听旋律的传统,而执意用西方人的听觉习惯来改变民乐传统,淡化了传统音乐中突出旋律美的优点,这是多年来中国音乐在专业化创作上出现的通病。医治此类通病,就要( )A.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B.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C.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9-\nD.推进中国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创新22.2022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八年申遗,一朝圆梦。大运河申遗成功,人们在为之欢欣鼓舞的同时,也翘首企盼大运河能再现往日风采,发挥重要的交通、经济、文化、旅游价值。我国大运河申遗基于的传导预期是( )A.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B.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沿岸城市文化品味→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应加强各国文化交流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标志→凸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3.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24.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秋、秀、种、租等。这说明( )①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 ②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5.“黛玉自忖,兀那汉子这等眼熟,却不知是卧龙还是凤雏,便问道: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最近网上流行的这个“神句”,将四大名著的语言特点、重要人物等囊括在内。诸如四大名著等文学艺术( )①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6.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A.薪火相传,延绵不绝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全面继承,开拓创新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9-\n27.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这一思想启示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①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③成为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应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8.2022年,中央财政下发了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49.57亿元,共支持地方1815个博物馆、纪念馆,1005个市级和5542个县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以及34706个乡镇文化站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并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表明我国( )①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②公益性文化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③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 ④以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29.长沙市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为契机,举办了“童心向党,放飞中国梦”——长沙市中小学歌咏展示活动,组织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学唱、传唱“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歌曲,传唱、推广“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开展这一活动旨在( )A.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B.培养爱国情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C.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D.奏响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0.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系列动画片之德行天下》,从孔孟学说到历史典故,用精致的动画讲述富有趣味的成圣成贤的故事,获得了青少年的喜爱。这启示我们( )A.文化传播要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B.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引导C.要引导消费者提高文化鉴赏能力D.要用主旋律引导文化市场的发展31.习近平列举出读书的“三让”好处: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李克强强调读书的双重意向:读书不仅事关个人修养,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也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这表明读书有利于( )①陶冶个人情操,提升自身修养 ②丰富物质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作出理性选择,养成良好习惯 ④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主导社会发展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32-9-\n.挖掘最宝贵的道德素材,发扬百姓的人性光辉,传播身边的感动,2022年6月至12月底,山东省某地组织20多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深入全区基层村巡演巡讲。面对面交流、网上互动等形式,让道德模范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行业。开展上述活动有利于( )①弘扬主旋律,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树立新风尚,消除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③传递正能量,推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④抵制伪科学,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修养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52分)33.(10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34.(10分)在全球观众对选秀节目已经深感疲惫之时,荷兰原创了一档节目《Thevoice》,“盲选”的新颖选拔模式与导师的专业程度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在荷兰创下了收视奇迹。我国某省卫视花巨资从荷兰引进全套节目知识产权和设备,借鉴了它新颖的比赛规则,同时充分运用最先进手段进行了中国化改造,成功推出《中国好声音——TheVoiceofChina》音乐评论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这档节目给了“中国声音”足够的尊重,导师们帮助歌手改编以往经典歌曲,添加民族元素,并融入最新流行唱法,聚集观众期待的实力型选手同台竞技。但令人担忧的是,《Thevoice》截至目前已经被世界上26个国家购买了节目版权,有的国家的这档节目已经难以为继,《中国好声音》如何能够走的更远也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透视《中国好声音》节目的成功,有人感慨地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应归功于对荷兰节目的成功模式的借鉴,因此应该全面照搬过来。”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评析该观点。-9-\n35.(16分)某校高二一班同学在学习文化生活时开展了一次综合探究活动,他们对搜集的材料进行了分组讨论。材料一 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发现的曹魏高陵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在这些文物中,既有汉族的精美陶瓷,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兵器,还包括部分文字资料。2022年1月13日,专家参考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最终确认曹魏高陵为曹操墓。这一发现,对我们研究历史和传承文化有重要作用。材料二 《北京日报》刊文说,近年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在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充分展现出来,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形成了一种“新爱国主义”的表现形态。2022年10月1日,某校通过演讲比赛、办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让师生进一步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1)第一小组同学结合材料一,讨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相关问题。如果你是该组成员,请写出你的发言提纲。(6分)(2)第二小组同学结合材料二,讨论了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如果你是该组成员说出你的看法。(10分)3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22年7月24日上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四川遂宁举行,来自全国的道德模范与来自遂宁市民身边的好人,与主持人讲诉着他们平凡而感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感染着现场数百名观众,传递着道德的温暖与力量。-9-\n材料二 遂宁市特别重视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2022年以来,遂宁市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共推荐产生各级各类好人500余人,评选产生市级道德模范34人;2022年,又开展了首届“最美遂宁人”评选活动。遂宁市涌现出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1000余人。通过各类评选表彰活动,遂宁兴起了一股学习好人、崇尚模范、争做典型的热潮。(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说明开展此项活动的必要性。(10分)(2)假如你是遂宁市民,请你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6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