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一中2022—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政治试卷(理科)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这表明()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C.不同区域文化各具特色D.当代社会人们都能享受到多彩的文化生活2.2022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辛勤劳动。志愿者通过参加世博会的服务和组织工作,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自身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①天生的,与生俱来的;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③通过接受文化教育培养出来的;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美,也让我们感受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反映()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4.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帐,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表明()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5.原生态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6.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在2022年3月的“两会”上,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7~8题。-6-\n7.有代表认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这一做法()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②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的经济效益④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8.有代表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建设好自己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对我们保持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义重大。这一论断的依据是()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一个民族必须物质和精神都富有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毛泽东独特的个性与其所受的家庭教育不无关系,也与他特别喜爱听闻中国古代传奇和农民造反的社会传闻有一定关系。古今社会传奇引发了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体的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的思想性格。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这个大人物的一生。据此回答9~10题。9.上述事实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文化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④文化素养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岳飞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毛泽东总是反复阅读,这些书使少年毛泽东的思想受到很大震动,带着对国家命运、对民族前途的困惑,毛泽东走出了韶山,走出了湘乡,走出了长沙,走向了山外的大世界,开始了新的人生之旅。这表明( )A.人们的思想观念一经形成、终身不变B.主动感悟文化熏陶对人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C.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能陶冶人的情操D.民族文化影响着国家的发展道路11.2022年3月23日晚,习近平副主席与俄罗斯总理普京共同出席了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举行的“汉语年”活动开幕式。俄罗斯“汉语年”是2022年中俄双边关系的重要活动之一,“汉语年”的举办,将进一步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巩固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这表明()A.文化高于政治;B.文化是政治的前提和基础;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D.政治合作主要表现为文化合作;12.继2022年3月,中国“俄语年”在北京开幕,2022年俄罗斯“汉语年”活动又如期举行。举办“文化年”表明()A.国家重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建设中的作用;B.文化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6-\nC.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强弱的唯一标志;D.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冲突;13.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文化环境,它彰显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着人们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健全人格15.AA制植根于西方的文化土壤里,属于典型的西方文化产物。在中国,文化程度高的群体比文化低的群体对AA制更易于接受,但是总体上对于AA制的认同度并不高,这表明()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D.西方的交往方式优越于我国的交往方式15.2022年6月11日,南非世界杯开幕式在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正式拉开帷幕。在现场,人们感受到10万人欢乐起舞,大声高唱的热闹气氛。非洲歌声彰显了原汁原味的天籁之音,向人们展现独特的非洲风情,同时开幕式也突出了参加本届世界杯的六支非洲球队所在国家的元素。这说明()A.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B.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精粹C.保持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举办体育活动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16.南非世界杯成为多元文化的交汇点,人们在友好的气氛中欣赏美妙的音乐,感受文化的多样性。这说明(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和睦相处、相互交融②民族文化起着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③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各国认同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7.2022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注重发展教育是因为()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③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8-6-\n.《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19.2600年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至今。相关历史事件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史记》,元人纪君祥据以创作杂剧,影响深远;现今京剧、潮剧、秦腔、豫剧、越剧都保留有《赵氏孤儿》这一剧目,同一题材的小说、话剧亦不鲜见;这一故事十八世纪还曾传入欧洲,伏尔泰将之改编为话剧《中国孤儿》,上演引起轰动。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基础③文化传承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基础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0.明末清初,晋西北高原一带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连年饥荒迫使无数山西难民背井离乡北上,远赴内蒙古中西部逃荒,谓之“走西口”。这一走就走了300多年,它对内蒙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走西口”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A.商贸活动B.旅游活动C.人口迁徙D.口语传播21.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目前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和文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部分民间传统文化化为乌有,为此必须()A.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B.敢于否定一切传统C.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D.在否定中发展,在抛弃中创新22.针对目前台湾使用繁体字,大陆使用简体字的现状,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达成协议,两岸民间合编一本“中华大辞典”,把所有的字词、语汇都作一个比较陈列,以求两岸交流时有更多互动的基础。繁体、简体字都是汉字体系文字,都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都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这说明()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地域特性②两岸人民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④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23.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①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24.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①孟母三迁;②耳濡目染;③东施效颦;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5.某学校开展“三名”活动,引导学生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这一活动:①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②能够激励学生有更高的追求和发展;③只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④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6-\n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26.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形式完美、对仗,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C.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27.2022年春,“G族”异军突起。G族,泛指3G时代常使用手机上网、阅读、音乐视频等功能的人群。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手机网等,都通过手机网络,实现了中国两会传播的全球落地。这表明()①大众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②大众传媒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④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8.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29.当国际金融危机将全球经济拖入“寒冬”之时,我国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屡创佳绩。2022年以来,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等呈现强劲攀升态势。这说明()A.我国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B.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不同步C.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D.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的进步30.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3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下的名言。如果说这部著作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那么这段名言则生动地刻画了这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n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各有哪些?(12分)(2)优秀文化对人的成长有哪些作用?(10分)32.材料一:日本是世界公认的漫画大国,动漫产业是日本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原来只是闲暇时消遣的漫画,正飞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但是,日本漫画除了有催人奋进的精华外,也存在着暴力、色情等糟粕,会对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材料二:当前国内动漫人才缺乏富有创意的思维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制约我国动漫发展的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积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动漫游戏人才,在设计时强调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在游戏中运用水墨动画,鼓励学生尽量把中国传统的东西赋予到比较流行的东西上去,做到既时尚又符合社会大众的需求。由于结合了东西方的成功经验,动画学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8分)(2)请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明,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做一个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10分)v高二政治理科答案v1-5BDAAD6-10DACABv11-15CACAA16-20CABDCv21-25CADBB26-30BDAC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