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22年上学期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高二政治理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来。每小题3分,共60分)1.现实生活中存在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当人们对世界打破砂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属于世界观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2.下列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观点,错误的是()①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③离开了哲学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今,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A.哲学是对生活的概括和升华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关于“理”和“气”的关系: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王朱之争”体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5.2022年10月,比利时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的理论预言而获得2022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提出的理论解释了粒子如何获得质量,有助于人类了解亚原子粒子质量的起源。这一发现再次证明()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存在就是被感知D.哲学源于人们的思考4/4\n6.在西方哲学史上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有人说水变成了酒,怎样鉴别其真假呢?大家去请教一位哲学家。这位哲学家回答:“如果在座的各位都感觉到是酒,并一致地认为是酒,那就不应怀疑酒的存在了。”下列观点与这位哲学家观点一致的有( )①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②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③万物皆备于我④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7.唯物主义在其发展史上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下列按照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③水是万物的始基 ④物质与意识辩证统一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②→④D.②→③→④8.近年来,世界各地受台风、飓风的影响越来越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伤害。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的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9.海啸与平常可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啸时掀起的海浪,高度可达十多米,形成“水墙”。海啸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如果“水墙”冲上陆地,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说明A.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B.反映客观实在的意识是客观的C.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D.物质是各种具体物的总和10.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我希望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从哲学角度看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③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深刻认识到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认识和改造规律 4/4\n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调和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2.不同的时代,诗歌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但它的基本特征不变的,即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认识经济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新常态,需要智慧的耐心,不头脑发热、按捺不住,也不做木头人、无所作为,贻误了宝贵的发展契机。这种“智慧”表现为:A.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B.对未来充满信心,促进新事物成长C.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D.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14.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行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 )A.意识活动的形式具有主观性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人脑C.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D.心和脑都是思维的器官15.思维着的精神之所以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因为它可以( )①树立目标,制订计划②预测未来,推溯过去③透过现象,发现本质④改造世界,实现目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6.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规律可循。因而,在刑事审判中,必须尊重规律,讲究科学方法。在案件事实认定上,要严格落实证据裁判原则,认定被告人有罪必须依靠证据,不主观臆断,不轻信经验,不心存侥幸。上述材料表明在刑事审判中应①坚持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完全服从规律,听从规律安排③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④从实际出发,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从2022年7月1日起天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950元调整为2050元,时薪由11.2元调整为11.8元。最低工资上调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当地生活水平和企业税负及盈利能力等诸多情况。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上调最低工资综合考虑当地诸多情况,是因为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客观规律1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4/4\n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19.“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C.自然和规律是辩证统一的D.自然和人类社会是辩证统一的20.“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事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 )A.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二、主观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他明确指出:“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材料二 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22.淮河曾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如今已形成较为完整有效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环境改善、生态良好。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全长1000千米的淮河,本是一条通畅的河流,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使淮河丧失了入海口,这条河流也就变得泛滥成灾,非涝即旱。“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这是过去深受水患之苦的沿淮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结合所学哲学知识,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水和谐共处?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