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铁一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理科政治科试卷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A.文化创新B.文化继承C.文化传播D.文化交流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的是①文字②汉字③四大发明④史书典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A.创造性B.妥协性C.功利性D.包容性4.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二者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B.二者是目标和路径的关系C.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二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5.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准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C.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D.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爱国主义D.自强不息7.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是因为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根深蒂固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腐朽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便利③我国始终坚持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了不良思想和现象的出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坚持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方针C.文化产业化的自由发展D.统一引导和管理文化活动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是A.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和谐发展B.扩大我国的文化输出和提高文化竞争力C.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凝聚力D.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1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科学文化建设B.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C.思想道德建设D.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1.中华文化蕴涵的崇尚道德、追求和谐和民族复兴等丰厚的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这里强调的是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B.中华民族精神必将发扬光大5C.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晶D.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民族素质的要求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①培育“四有”公民②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③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④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13.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消除民族文化的特点④促使各民族文化相互替代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14.面对超强台风正面袭击的严峻考验和洗礼,琼岛儿女不怨天、不尤人,守望相助,共同抗击风灾,擦干眼泪、重拾生活信心,投入灾后恢复重建的行动。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A.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B.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C.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潜移默化、深远持久15.2022年9月4日,“寻找抗击‘威马逊’中的海口好人”评选活动评选出抗击“威马逊”及灾后重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十名“海口好人”和十名提名奖,进行大力表彰和宣传。此次活动树立好榜样、传递正能量有利于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③公民思想道德建设④公民科学文化建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6.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历来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D.弘扬民族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化17.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为此,我们要大力发展A.高雅的、严肃的文化B.通俗的、娱乐的文化C.经典的、传统的文化D.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环节是A.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B.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C.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D.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目前,极少数同学热衷于用手机和网络来算命,这种现象属于A.腐朽文化B.流行文化C.落后文化D.娱乐文化20.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④理想、道德、文化、纪律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1.哲学源于A.哲学家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思考B.我们同年时代的异想天开5C.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人们的理性和智慧22.下列有关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23.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可知论2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和哲学的两大阵营分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行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行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行而上学,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5.“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这就是说,真正的哲学A.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C.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物质上的反映26.下列观点中,能反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B.物是观念的集合C.未有此气,已有此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27.“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的观点从哲学派别上来说,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8.下列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哲学都包含有世界观和方法论②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同的③科学的方法论就是哲学④学习哲学是拥有世界观的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9.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于它是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一切哲学都不能避免、必须回答的问题30.下列判断中,能够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日有所思,夜有所梦3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这两种观点都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3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5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⑤社会主义荣辱观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③⑤34.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D.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35.马克思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①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②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③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④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6.简答题(10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37.材料题(10分)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泳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38.情景在线(10分)每年的9月是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在今年全国第五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来临之际,某中学决定开展一次“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下面是该中学几位同学就如何发扬民族精神发表的看法:王大川同学说:“要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排斥一切外来思想的干扰和影响。”张小雨同学说:“要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就必须对所有中华文化加以肯定和发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班长路笑同学说:“我不十分赞同你们的观点,我认为要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就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结合上述情景,你打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发扬民族精神?(10分)柳州铁一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5理科政治科试卷答案命题人:牛萍1~5ADDBC6~10CBADC11~15CDDBA16~20CDCCB21~25CCCBB26~30ABADA31~35DBDDA36.简答题(10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7.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人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38.结合上述情景,你打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发扬民族精神?(10分)我打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自己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实践者,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百倍的勇气和热情迎接未来的挑战。(10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