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一中2022——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月考政治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烟台市牵手中国社科院共同建设烟台生态文明示范区,计划2022年到2022年,重点培植一批生态文明示范村,着力打造以生态农业区、生态涵养区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示范基地,这将使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这表明()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决定经济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22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回答2~3题。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是因为( )A.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B.文化能够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C.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因素D.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起青少年时期的读书话题时说:“当时的文学经典毫不夸张地说,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并特别强调,俄罗斯的经典名著对他的影响很深。这表明文学经典是( )A.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价值观形成的决定因素C.精神活动的物质载体D.人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4.在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均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在日本,仅文化娱乐业的经济收入,就与其汽车工业的产值相等。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②要加大传统文化保护力度,抵制外国文化影响③要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要加深认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心动,让人们的灵魂接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这说明( )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7-③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正确的价值引领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有益文化活动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播出后,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不仅勾起很多人的回忆,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大众喜欢的文化起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大众喜欢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7.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龙应台说:“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这告诉我们(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③文化是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8.聚焦寻子家庭的电影《亲爱的》9月25日在全国上映后,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这部影片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很多观影者表示要做“宝贝回家”等公益活动的志愿者。这体现了( )A.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B.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D.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92022年10月18日~12月14日,2022韩中文化贸易交流博览会在韩国仁川举办。这是为了文化大国中国和文化强国韩国的交流而举办的大规模的文化贸易交流博览会。开展2022韩中文化贸易交流博览会的作用体现在( )①有利于中韩两国优秀文化的传播 ②有利于中韩文化实现融合 ③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有利于发挥我国文化的主导作用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10.2022年12月24日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禁止学生过平安夜,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在校园内挂出了“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假如开展一次以“学校(不)应该支持过洋节”为辩题的辩论赛,作为正方辩手,你认为下列观点可以采用的是(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过洋节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文化趋同化,对传统节日与洋节应同样对待 ③过洋节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借鉴与融合 ④重视我们的民族节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11.2022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遗产不能仅停留于开发,更要活化,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观点( )A.不承认文化的经济价值B.承认文化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动力C.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播D.强调对文化继承的新要求12.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坚持“行道立德、济世利人”。近代以来,其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崇俭抑奢、上善若水、正己化人等思想理念,已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在异国他乡彰显慈爱精神和对现实的关怀。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塑造人生 ③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④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3.“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小苹果》不仅唱响了大江南北,而且在2022全美音乐奖颁奖晚会上斩获“年度国际最佳流行音乐奖”。这体现了( )A.不同民族文化可以取长补短B.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融合C.文化发展源于不断创新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4.2022年10月17日晚上10点,湖南卫视第四季度重推节目“学童鲜师炼成记”《一年级》。节目组一改“神秘到底”的风格,大批量地放出了明星老师和一年级小萌童们斗智斗勇的花絮视频,迅速吸引了观众和网友们的眼球。材料说明(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引导社会实践的发展④电视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5.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馍;一条高铁,让上海有了西湖,让杭州有了黄浦江……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④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人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强调晚辈对长辈的绝对顺从;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晚辈在平等基础上对长辈的孝敬、关爱和陪伴。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③文化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7.“中国是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7-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完全继承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加以继承和发展C.中国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现代文化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1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下列优秀传统文化中,对用法治理念治理国家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 )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西汉)刘安 ②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三国)诸葛亮 ③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北宋)包拯④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明)张居正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9.“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一系列网络教学新形式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网络教学新形式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④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招生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下列对教育的文化力量认识正确的是( )①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教育是年轻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21.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及时而有效地赋予文化以新的内容和时代精神,使其不断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上述材料主要强调()A.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作用B.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C.文化创新对促进文化的繁荣有重要意义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22.根据惠州市真人真事改编的话剧《小巷总理》,参演广东省第十二届艺术节,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说明( )①人们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2年11月10日,为2022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设计制作的特色中式服装亮相水立方。回答23~24题。23.-7-该特色中式服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传统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政治是一种最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4.2022北京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既要体现中国元素,彰显东道国的文化内涵,又要尊重和融入其他国家及民族的元素,让各国领导人各有其美,和和美美;同时在中国元素的使用上,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手法来表现。可见文化创新要( )①尊重多样,相互借鉴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④立足实践,坚守传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5.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12分)-7-27.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从2022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创办至今,中国孔子学院建设已走过10年历程,先后在全球123个国家设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是中外双方真诚合作的结晶,是中外人文交流史上的一大创举。孔子学院开办到哪里,就把沟通、了解、和谐、友爱的种子播撒到哪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汉语和中华文化带到世界各国,又把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引入中华大地,书写着中外人文交流的绚丽篇章。从“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角度,说明建立孔子学院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12分)28.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部好的作品应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用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结合材料,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讲话精神”对文艺创作者的启示。(14分)29.材料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南端的台儿庄,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唯一保留了“明清时代河村落风貌”遗存的古城。这座运河古城在二战中被摧毁后,剩下古运河码头、古驳岸、忠和堂药店等部分遗存,其中忠和堂药店仅有部分外墙存在,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现已整修)。材料二英国人向来以固守传统而闻名,古城保护概念深入人心。位于伦敦北大约200公里的地方,有座始建于公元前71世纪的小城叫约克,被称为“英国的历史书”。它见证了英格兰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经过整修后它以其古老的历史积淀和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发展获得了“最受欢迎城市”,“最适宜居住城市”等荣誉。材料三2022年10月,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浙江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重要批示。有关专家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继承工作,通过它们了解华夏文明的文化密码和历史细节,一个民族不能失去文化的记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一个民族不能失去文化的记忆”的理解。(12分)政治试题参考答案1—5DBDDB6—10CADAB11—15DADCC16—20ABDBB21—25CBAAA-7- 26、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传承良好家风,(2分,答出交往活动、交往方式可以替代给分)有助于人们坚守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处世方法。(2分)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2分)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通过家庭教育的氛围,使人们牢牢树立道德信念。(2分)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分)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2分)27、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②有利于学习、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3分)③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3分)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孔子学院,既能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又能获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知识。(3分)28.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2分)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文艺作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文艺工作者进行文化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1分)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分)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艺工作者,就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1分)③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提供了宝贵资源,文艺创作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1分)④文化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分)文艺创作要在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中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1分)⑤在文化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2分)29、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2分)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就没有文化的发展。(2分)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2分)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氛。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分)③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分)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根基。(2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