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临泉一中2022-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一般而言,哲学家这一群体对于现实问题的反映向来较迟钝.这种迟钝里面其实包含着哲学学科应有的沉静与从容。因此,大可不必抱怨哲学家们对现实问题“失语”。比如,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个过着刻板生活的哲学家,每天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吃饭、散步,一切都有固定的时间,人们甚至可以按照他的作息时间来对钟表。他一辈子独身,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书斋哲学家,过着宁静的生活,却对他的时代、乃至他以后的时代发生了震撼性的影响。这说明()A.真正的哲学起源于沉思B.纯粹理论哲学没有必要关注现实问题C.哲学以特有的智慧关注生活、点缀人生D.哲学是悬于空中的思想楼阁2.许多哲学家在儿时就开始思考哲学问题。据说朱熹小时候刚会说话,父亲指着天教他说“天也”,朱熹反问父亲:“天上有何物?”他父亲觉得十分惊讶。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父亲没有回答,陆九渊为了想通这个问题而废寝忘食。波普尔8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罗素11岁时学习欧氏几何,问他哥哥:甲和乙都等于丙,甲、乙是否相等?他的哥哥回答:“要是你不接受这些公理,那我们就讲不下去了。”罗素长大以后,研究了无数的哲学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数学的逻辑基础问题,应该说这跟他从小善于思考有关。这些故事生动地说明()A.哲学是远离普罗大众的B.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C.哲学是纯粹的思维科学D.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3.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黑暗”,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这充分体现了( )①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②反映时代要求和任务的哲学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④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4.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样()A.民间的“实惠”思想B.《老子》的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D.《本草纲目》的思想5.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正是基于这样的校训,哈佛大学除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哲学家外,在哲学点亮的这盏精神火炬的引导下,还培养了大量杰出的科学家和作家。由此可见( )A.具体科学需要以哲学为基础B.学好哲学就有望成为科学家C.哲学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研究D.哲学和具体科学具有一致性6.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9-\n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④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7.关于什么是“美德”,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这表明( )①哲学是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②哲学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出事物共同本质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的概括和总结④哲学是人们关于具体领域的根本观点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8.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旁观人见了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这人不慌不忙地说:“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宽,太大的鱼装不下。”(原文的批注是:不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这一故事表明的是一种“够用就好”的生活态度。当人们在吃到饱的自助餐厅,毫无忌惮的吞食,那可真是一个可怕的景象。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炼。这则故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真正的哲学()A.能够提供人们正确的思维方法B.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C.教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得与失、进与退的关系D.告诉人们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观的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物是观念的集合”D.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0.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一般和特殊的关系11.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但是从本质上看,他们的回答都是围绕()问题展开。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偶然和必然的关系C.个人和社会的关系D.肉体和灵魂的关系12.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我们相信因果关系存在是非理性的,因为归纳得不出普遍必然规律;现实中我们相信因果关系,比如火使人温暖,水使人清醒.是因为不这样就要吃苦头;但是从理论上看,我们的理性无论如何也得不出普遍必然因果关系。他写道:“关于原因与结果我们的一切推论无非是由习惯来的:信念与其说是我们天性中思考部分的行为,不如说是感觉部分的行为比较恰当。”这一观点表明了休谟主张()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1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9-\n14.《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幡动,一僧日:风动,慧能日:仁者心动。”仁者心动的观点()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②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天然关系③是典型的唯心主义④符合唯物辩证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5.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④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A.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16.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冯梦龙《古今谭概》)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A.没有世界观的指导B.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C.把握住了事物的运动变化D.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科学地回答了物质世界的所有问题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与时俱进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C.解放思想D.实事求是19.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这表明()①自然地理环境是客观的物质要素②人口因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也是客观物质的④社会的进步发展完全不受人的主观意识的制约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0.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有()①劳动创造了人脑和人手②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③劳动产生了意识和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④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人类的活动已使整个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自己的意识印记。这说明()A.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是主观的-9-\n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C.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D.人们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22.美国热播大片《盗梦空间》中的主人公认为思维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人们只要依靠思维的力量就可以建造城市,就可以穿越时空。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它肯定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是错误的,它认为存在决定于思维C.是正确的,它肯定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是错误的,它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23.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2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与这首古诗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俗语是()A.江山易改,本性难移B.流水不腐,户枢不蠧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25.下列成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掩耳盗铃B、望梅止渴C、画饼充饥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0分)26.简述哲学的含义。(8分)27.(12分)材料一:观点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观点二: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冀将在他的头上降临。”材料二: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1)材料一中两种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6分)(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6分)-9-\n28.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统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请用“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10分)29.(12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来看,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有这样七个方面的“不变之变”值得关注: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中“不变之变”。30.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请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8分)-9-\n安徽省临泉一中2022-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答题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6.(8分)27.(12分)28.(10分)-9-\n29.(12分)30.(8分)-9-\n-9-\n政治参考答案1—25CBBBCCBCDDABCBCDCDBBDBABD26.(8分)①从本义看: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它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分)②从与世界观的关系角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2分)③从与方法论的关系角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分)④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角度: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分)(若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作答,也可给分)27.(12分)(1)观点一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观点二把客观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6分)(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阴阳”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6分)28.(10分)①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科学发展观是当今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分)②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变导。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促进社会变革,推动时代前进。(6分)③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与时俱进是其精神实质,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发展。(2分)29.(12分)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世情、国情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因此,要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也需要调整与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②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科学发展的主题、经济政策的思路等的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做好今后五年工作,要做到“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30.(8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规律的惩罚。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把握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4分)②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我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从而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4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