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政治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小题,合计50分)1.面对有限资源与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会正在寻求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说明(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即生活,生活即哲学B.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科学C.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源于生活、服务生活D.哲学是对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2.2022年11月15日是全球第十三个“世界哲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发表声明,重申哲学思想和批判性思维对改变世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并呼吁各国加大对哲学教育的投资,让年轻一代通过学习丰富多彩的哲学观点来加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这主要说明( )A.有了哲学,生活就快乐了B.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3.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随时可以相互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具有相对独立性4.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②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要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关于人脑的位置感和导航问题困扰了哲学家和科学家许多年。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对此作出了解答,他们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了特化细胞如何协作并执行更高的认知功能及其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这说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9-\n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乔布斯主导下的产品投向市场时堪称完美,被称为艺术品。但盖茨与乔布斯的思维不同,会把不完美的产品推向市场。乔布斯曾经把盖茨的程序称为“垃圾”,但盖茨却说“是一堆可爱的垃圾”。乔布斯和盖茨的观念迥异,对公司的指导和影响不同,由此可见()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哲学是具体生活的概括升华③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向导④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真正的思想进步是科学努力的结果。哲学已经把责任交给了它原来的分支如物理学和心理学。哲学家现在能够做的只剩下提供某种思想脚手架用以支撑这个伟大的实证建筑。这说明()①具体科学正取代哲学发挥指导作用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③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这一观点()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②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③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④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共有四个必修模块,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和其他模块所授内容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前者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后者以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②前者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后者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总结③前者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普遍规律,后者揭示的思维领域的具体规律④前者揭示的是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后者揭示的社会领域的具体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2022年6月27日,法国新锐哲学家夏尔佩潘接受采访时说,随着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哲学问题,比如克隆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问题,挑战了伦理道德,值得哲学家思考。哲学家通过思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①对科技发展过程中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②科技时代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9-\n③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怎样的方法论④具体科学研究要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1.在哲学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其中最根本的是前者,具有从属意义的是后者。这是因为()A.前者是世界观,后者是方法论B.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C.前者的斗争比后者的对立更为激烈D.唯物主义总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唯心主义总和形而上学结合在一起12.苏格兰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观念都来自知觉,而知觉之外有无存在,存在什么,一概不知。”这一观点属于()①唯物主义②唯心主义③不可知论④可知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漫画《“石”来运转》中的当事人()A.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B.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C.坚持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将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主宰14.古代哲学家用诗词标榜自己所从属的哲学阵营,当代歌手的歌词中也蕴含着哲学思想。以下歌词中与孟子的“心之官(官:官能,作用)则思”的观点具有不同的哲学倾向的是()①真心祈祷,天佑中华,愿你平安昌盛生生不息啊(《天佑中华》)②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我的歌声里》)③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④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15.过分强调文化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不少人看来是一种“分裂式的改革”。下列选项与“分裂式改革”的错误相同的是()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②攻其一点,不及其余-9-\n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④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6.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上帝造人”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人不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天地合而万物生”与“人的理性为万物立法”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与“我思故我在”17.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③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2022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写的系列丛书《新大众哲学》正式出版发行。这套应运而生的丛书旨在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解答当下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新大众哲学》应运而生是因为()①真正的哲学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②真正的哲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性力量③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能够指导人们解决现实问题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9.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是因为它()①是指导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科学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③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④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9-\n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21.“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该诗形象地说明了()A.理论与实践是统一的B.物质和意识是统一的C.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D.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22.“相对时空观”认为:当物质运动达到一定速度时,时间会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增大而变慢。根据相对论理论推算,当飞船以99.9%光速运动时,飞船内的人过了五天,而地球上则过了一年,如果人类能造出这样的飞船,人类就能够穿越未来。这表明()A、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B、规律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C、人们可以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D、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3.衰老是一个不断被剥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被赋予的过程。可以剥夺最美年华和如花容颜,但也能赋予收获历练成熟后的饱满心境。美貌只在皮肉上存活,美丽却可以在骨子里生长繁衍,生生不息。这表明()①应全面看待衰老过程②生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过程③美丽与美貌通过衰老实现贯通和渗透④美丽与美貌的辩证统一形成衰老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研究发现,一个人头部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受到人体内在变化规律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指标是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比如男性头长和鼻指数。容貌的这种特点就会给大年龄跨度的人脸识别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从而为一些疑难刑事案件的侦查提供方便。这说明( )①人可以创造规律推动事物发展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③人们突破规律的制约,可以限制容貌变化的不利影响 ④物质世界在进行绝对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相对的静止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5.据机构研究,我国购房主力人口将于2022年达到峰值,并将从2022-9-\n年开始趋势性下降,我国房地产业将告别数量型增长。这一变化告诉我们()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二、材料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守仁认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6分)(2)简要评析上述观点。(12分)27.-9-\n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12分)2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8分)29.2022年6月23日,光明网载文指出,有些人对新常态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简单化、静态化、片面化、绝对化和泛化的偏差:以为新常态只是增长速度新、能够自然而然出现和保持的状态,可以心安理得、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无需作出艰苦努力。这些偏差,极不利于正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采取合理的对策,甚至可能成为有些人从“GDP崇拜”-9-\n一个极端走向“去GDP"另一个极端的借口,必须予以澄清、纠正。因为新常态不只是增长速度新,更重要的是结构新、水平新、成效新、宏观经济状态新,还需要发展条件新、方式新、动力新、制度新、体制机制新,难度更大。新常态更不是不要GDP,而是要以人为本、成本更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更好、成果公平共享的GDP。结合材料,从规律的客观性角度,说明我们应怎样理性对待经济发展新常态。(12分)参考答案单选1-5CDCAC6-10ADBDB11-15BCDBD16-20CCDBB21-25CAADA材料26.答案(1)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6分)(2)①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这是错误的。(6分)②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则是不科学的。(6分)27.(1)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是对一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科学发展观正确地反映了当代的要求和历史趋势,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9-\n它来源于实践,经得起实践的检验。(6分)(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可以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而转化为物质力量。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能推进社会前进的步伐。(6分)28.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一方面探讨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原,一方面探讨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4分)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4分)29.(1)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要认识到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4分)(2)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正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势而为。(4分)(3)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利用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经济运行新规律,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4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