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希望国际学校2022-2022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45分,第二卷105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二卷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第I卷(共45分)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监(jiàn)生咀(jú)嚼朱拓(tuò)悚(sǒng)然B.两颊(xiá)新正(zhēng)怂(sǒng)恿奔(bèn)头C.炮(páo)烙间(jiàn)或吮(shǔn)吸窈(yǎo)陷D.涎(xián)皮莞(wǎn)尔晌(xiǎng)午凫(fú)水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警戒歪风邪气围剿群贤必至B.放肆九宵云外悲悯聚精汇神C.泅水悠然自得惦记谈笑风生D.埋怨铜墙铁壁荼毒残羹冷灸3.加点字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喁喁私语(形容低声细语)以愚黔首(秦时对百姓的尊称)B.百无聊赖(精神上没有依托,非常无聊)金城(坚固的城墙)千里C.少不更(经历)事拱手(两手相合,形容毫不费力)而取西河之外D.沸(象沸水一样)反盈天并吞八荒(天下)之心4.依次填在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只是我得跟您预先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②女人们却不独 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③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 。A.申明 以致宽恕 神色 B.申明以至宽容 神情C.声明 以致宽恕 神情 D.声明 以至宽容 神色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准确的一项是A.中国高等教育考察团在英国逗留期间,参观了伦敦、曼彻斯特……等城市的一些大学和科研机关。B.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C.记忆是一个很难捉摸的东西。有些强迫记忆,急时用,不是丢三落四,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却是另一种情况,一句偶发的戏语,竟变成“永不消失的电波。”D.“今天大街上真热闹啊!——你什么时候去广州?”张三对王星说。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的政论家、思想家、文学家。《过秦论》是其代表作。B.《祝福》、《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都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其中《孔乙己》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惶》。C.别里科夫,奥楚蔑洛夫都是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契夫笔下的反面人物。D.孙犁,原名孙树勋,《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诃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B.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C.几万字的文字也能做成三五百页的大书,一些书的图和文八竿子打不着,搭配的莫名其妙。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8/8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 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c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d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e挂过去,叫作“f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g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h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 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8.对划横线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允许中国人到外国去,也不允许外国人到中国来。B.不允许中国的产品卖给外国人,也不允许外国的产品卖给中国人。C.朝廷禁止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中外交流。D.不允许中国的思想文化传播到外国,也不允许外国的思想文化传播到中国。9.对文中“送去主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把中国的东西送给外国人,以搞好中外关系。B.指主张把中国的东西送给外国人,以搞好中外关系的思想。C.指送东西给外国人,以显示中国的地大物博。D.指中国对外交流中的媚外政策。10.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指出“送去主义”积极的一面。B.运用讽刺手法,指出“送去主义”自欺欺人的卖国主义本质。C.指出了“送去主义”所产生的结果是让外国了解了中国的地大物博和中国人的大方慷慨。D.认为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具有太阳一样的光辉,应该让外国人理解。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我们不应该只是“送去”,还应该让外国人“送来”。B.对待外国的东西,我们不要他们“送来”的,我们要自己去拿。C.一味地送去,其结果就是使子孙后代一无所有,沦为乞丐。D.列举尼采的事例,是说明“送去主义“其本质是疯狂主义、卖国主义。三、阅读下面文言片段,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8/8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2.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外连衡而斗诸侯C.常以身翼蔽沛公D.范增数目项王13.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因击沛公于坐农人告余以春及B.若属皆且为所虏既自以心为形役C.庄则入为寿此亡秦之续耳D.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亚父者,范增也。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刑人如恐不胜②不胜枚举③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④其意常在沛公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1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天下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B.这两小节主要写了鸿门宴上的斗争,故事节奏发展很快,项、刘双方的矛盾和项羽内部的矛盾错综交织,使情节跌宕起伏,气氛几起几落,是全文的高潮。C.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接着是刘邦,范增南向坐,是第三位,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8/8D.“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均出自本文。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四、(18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不恐胜,天下皆叛之。17.默写(10分)(1)于是废先王之道,以为固。(2)此地有崇山峻岭,亦足以畅叙幽情。五.(27分)(一)、阕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8~21题。(18分)无土的兰花天依然阴沉沉,云一块块堆积,像是沙场上弃置的堡垒,风叫着牛声,拍打涡水上边的天空,还拍打天空下的涡水。涡水汤汤,卷了残秋往东南去。水汛还没有过,高高低低的水声敲击堤岸,敲去郑思肖的无眠之夜。大宋子民郑思肖已经面河而居三年了,一顶草屋将他和尘世远远隔开,郑思肖的面前就只有水声风声了。看残阳如血,或者冷月似铁;听河流低吟,或者劲风长号。郑思肖站在河边让日子慢慢从面前逝去。郑思肖面前还有他的兰。郑思肖是大宋画兰名家。兰本柔弱之物,有叶无茎。画兰者或写其飘逸或状其洒脱,如此而已。郑氏画兰却迥异他人。郑氏画兰时,其笔或斜走,或直行,从不画弧状。他的兰就仿佛有骨有节,或植根厚土,或临崖垂挂,兰的铮铮傲骨与耿耿劲节就如天地间奏起的绝响。郑思肖一大早就起来了,面对汩汩滔滔的河水站着。风吹动头上的方巾,灰白的丝绦像飘摇的纸幡。他在等待施子雨,施子雨要来看他的画。施子雨是陈州府尹。郑思肖没有办法像拒绝其他为官者一样拒绝施子雨,施子雨是他的莫逆之交,两人已睽隔三载。施子雨远在吴越做官,郑思肖却孤守长堤默默度日。近日施子雨移官陈州,做了府尹。施子雨上任之后便打听郑思肖的下落,僚属终于在涡河岸边找到了郑思肖。一顶青纱小轿飘然而至,身着便服的施子雨走下来。老友重逢,施子雨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激动,郑思肖却一脸淡然。施子雨要去抱持老友,郑思肖却退开了,然后朝施子雨深深一揖说,草民恭迎府尹大人,弄得施子雨呆楞良久。后来,施子雨提议要看郑思肖的兰。每次见面,施子雨是一定要看兰的。郑思肖说,怕是要污了府尹大人之目。进了屋,都是兰,四壁挂满了。看了半日,施子雨击掌而呼,还是那样骨气清奇,还是那样傲然不群,只是又增加几分沧桑了。郑思肖淡然一笑说,我的兰没有变,却有人晚节不保了。施子雨脸微微一红,然后尴尬一笑。又看了半晌,施子雨皱起了眉头,一脸疑惑。施子雨说,这满室兰花,为何都无凭无依,连一片土也没有?你往年画兰可不是这样啊。郑思肖说,土都让元人夺走了,哪还有土让我的大宋兰花生长。施子雨瞿然一惊。三天后,陈州人纷纷传言,陈州府尹施子雨辞官而去,不知所往。8/818.(1)“无土的兰花”喻指什么人?(2分)(2)“兰花”象征什么品质?(2分)19、(1)小说的主旨是什么?(3)(1)小说的主旨是通过刻画郑思肖这个人物来表现的。小说是从哪些方面还表现他的个性的?(3)20、简要分析小说开头的环境的作用。(4)21下面对小说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A、第二段“高高低低的水声敲击堤岸,敲去郑思肖的无眠之夜”。动词“敲”形象地刻画出郑恩肖满怀亡国之痛而辗转难眠的心境。B、朋友相见之时,“施子雨要去抱住老友,郑思肖却退开了,然后朝施子雨深深一揖说,草民恭迎府尹大人”,郑恩肖已无朋友之情,表达出郑思肖对屈服者的疏远、鄙视。C、“郑思肖说,怕要污了府尹大人之目”。“污”是自谦之词,意思是兰花平庸,不堪入朋友之目。D、“施子雨脸微微一红,然后尴尬一笑”。施子雨的脸红和笑,是他听懂了郑思肖的话是在批评他投靠元人无气节。E、结尾写施子雨“不知所往”,说明他逃避现实,与郑思肖再次形成鲜明对比。(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9分)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1)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2)”,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3)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1)“檥”,音yǐ,摆船靠岸。(2)“重瞳子”,两个眸子。(3)寤:同“悟”。2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23.下面有五个句子,把能表现项羽英雄气概的几个句子的序号添在横线上(2分)①不忍杀之,以赐公!②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③吾为若德④乃自刎而死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24.下列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我何面目见之B.①位虽不终②马童面之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①吾为若德D.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8/8②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②若属皆且为所虏25.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项羽在拒绝渡江之后,面对汉军重围,命令手下都下马,手拿短兵器步行作战,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他身上也被十多个敌人刺伤,直至最后自杀身亡。B.文中主要描写了拒渡、赠马、赐头三个情节,生动传神地刻画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从文中可以看出,项羽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同时也是一个重情重的热血男儿。C.作者认为,项羽直到死也没有认清自己的错误,反而把失败归咎于上天。D.司马迁的评论既赞美了项羽的兴盛功绩,也揭示出项羽失败的原因,认为他的失败是因为居功自傲,而且崇尚武力治天下。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60分)26.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个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能为他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不是寻常的人。请以“为他人开一朵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东北希望国际学校2022—2022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8/8考号语文试题答题纸四.16.(1)(2分)(2)(3分)(3)(3分)17.默写:于是废先王之道,,;;,,,,。,,,,以为固。(2)此地有崇山峻岭,,,。姓名,,,,亦足以畅叙幽情。18(1)(2分)(2)(2分)19.(1)(3分)(2)(3分)20.(4分)班级21()(4分)2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3(2分)24(2分)25(2分)期中考试答案1、C2、C3、A4C58/8D(A项省略号多余,B项第三、五个顿号改为逗号,C项第四个逗号改为分号。)6、B7、D8C9D10B11A12D13C14D15C16.翻译:(1)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2)项庄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总是用自己的身子象鸟张开翅膀一样来掩护沛公。(3)那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人都背叛他。17默写18(1)失去国家的的有志之士。(2)傲然不群,有骨气、有节操。19.(10赞扬爱国者保持民族气节,不与入侵者合作的高尚情操。(2)①郑思肖画兰不画土,②拒绝与为官者交往③老友相见,他表现得很冷淡。20.渲染一种萧索、凄凉的气氛,衬托出郑思肖沉重的亡国之痛。21CE22、略②③④解析:①表现项羽有情有义;⑤是说项羽崇尚武力治天下,是他失败的原因。24C解析:C项均为“第二人称代词,你的”。A项“他们,指代江东父老”;“他,指代项羽”。B项“虽然”;“纵使”。D项“况且”;“将要、快要”。25、A解析:“他也被十多个敌人刺伤”有误,原文“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应解释为“项王身上也受了十几处伤。”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