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凤凰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特优班)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阻遏(è)颓圮(qǐ)百舸争流(gě)B.青荇(xìng)桀骜(ào)长歌当哭(dāng)C.解剖(pōu)谦逊(xùn)叱咤风云(zhà)D.弄堂(lòng)游说(shuì)婆娑起舞(shā)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酱碗 抚摸 凋花 扭扣 B.棺材 叱骂 漂泊 咒语C.菜蓝 辉煌 凌侮 凄苦 D.青苔 虱子 围裙 瓦霏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杜甫)和佛教的因缘不深,王屋山、东蒙山的求仙访道是暂时受到了李白的影响。B.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嬉戏。C.鲁迅先生对于四十多个青年被虐杀的事实,心里出离愤怒到了极点.。D.毛泽东飞抵重庆如同刮起了一场旋风,人们议论纷纷,但谈得最多的是佩服他的大智大勇,竟敢只身进山城参加“鸿门宴”。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B.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C.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D.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一阵晨风拂过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A.③②⑥⑤①④B.④②①⑤⑥③C.②⑥⑤①④③D.③①⑤②⑥④课内文段阅读(一)8\n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6.这一诗段的叙事中心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加以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诗中的定语多用数量词,其作用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2分)(二)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⑤,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10.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太子迟之迟:认为……晚了B.请辞决矣请:请求C.今日往不反者反:反复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11.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其人居远未来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入不测之强秦D.复为慷慨羽声12.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例:慕大王之威A.千金之资币物B.太子迟之C.皆白衣冠送之D.顷之未发三、拓展与创新(一)阅读臧克家的《老马》,完成12~14题。老 马臧克家8\n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13.诗中第一节“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两句诗,表现了老马的什么精神?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这首诗写于30年代,诗中最难解的是“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句,它是否表明老马虽遭鞭挞,但依然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相信苦难的一切终会过去,幸福的生活就在前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这首诗每一节中分别有一个字锤炼得极好,你找到了吗?请说说它们的妙处。(4分)(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题目。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1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相追之相:他,代其父B.王赦其罪,上惠也惠:恩赐C.不私其父私:偏袒D.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放17、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②今过听杀人,罪当死王赦其罪A.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C.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阿避:指阿谀和逃避 B.夫以父立政,不孝也立政:指树立政绩 C.废法纵罪,非忠也废法:指废除法律 D.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傅:指把罪责推给别人19、翻译下列句子。(7分)(1)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4分)8\n(2)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0分)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要适时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弗兰西斯·培根《谈人的天性》)你说:“不值得作什么努力: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完善。”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只在于越来越近地走向完善。(列夫·托尔斯泰《生活之路》)20.两则材料都谈了个人修身实践,请就其中的一则谈谈你的认识。答:高一语文答题卷一、选择题部分(44分,每小题4分)题次12345101112161718答案二、阅读题部分课内现代文阅读(7分)6.(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分)8.(2分)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2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3分)8\n15.(4分)19、翻译下列句子。(7分)(1)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4分)(2)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3分)两则材料都谈了个人修身实践,请就其中的一则谈谈你的认识。(20分)8\n8\n高一语文答案卷一、选择题部分(44分,每小题4分)题次12345101112161718答案ABCAACCAADC二、阅读题部分课内现代文阅读(7分)6.(3分)__写大堰河的凄苦身世和死后的凄凉,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同情,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恨。7.(2分)更加突出了她生前的苦难和死后的凄凉。8.(2分)扩展了诗歌的主题,表明大堰河只是受苦受难妇女的代表。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排比和反复。(2分)13.(3分)_表现了老马的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和无奈,表达作者同情和悲愤的情感。两则材料都谈了个人修身实践,请就其中的一则谈谈你的认识。(20分)【答案要点提示】前者谈的是人的天性中不是产生好的东西,便是滋生坏的东西,对其中好的要培养,坏的要铲除;通过设喻,侧重修身实践方法的揭示。后者谈的是人们应看待个人的修身过程,只要不懈努力,必将趋于完善;通过批驳,侧重修身实践应具的态度。第一则材料启示人们,应常怀惕厉之心,反躬自省辨善别恶,进而付诸行动,去恶扬善,学科网提升自我。或:第一则材料启示人们,应树立正确人生目标,防止消极怠惰、自暴自弃,只要积极行动,并持之以恒,就可不断接近理想目标。附参考译文:石奢,是楚昭王的8\n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自杀而死。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给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