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一中2022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考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问卷)和第II卷(答卷)两部分,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和姓名填写在答题卷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卷上的对应位置,答在问卷上或其他位置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卷。第I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寂寥(liáo)雾霾(mái)瞋(chēng)目潜(qián)移默化B.氛(fēn)围吝啬(sè)熹(xī)微束(shù)之高阁C.发酵(jiào)徘徊(huái)滂(pāng)沱叱咤(chà)风云D.模(mó)板怯(qiè)懦追溯(sù)断壁颓垣(yu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D.座标淬火变徵声大相径庭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B.《史记》,作者司马迁,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C.《史记》全书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D.《战国策》,又称《国策》,作者刘向,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记载了约有二百四十年的历史。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还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寄人篱下的日子究竟到了什么时候为止?B.-12-\n桃江一中2022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考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问卷)和第II卷(答卷)两部分,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和姓名填写在答题卷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卷上的对应位置,答在问卷上或其他位置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卷。第I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寂寥(liáo)雾霾(mái)瞋(chēng)目潜(qián)移默化B.氛(fēn)围吝啬(sè)熹(xī)微束(shù)之高阁C.发酵(jiào)徘徊(huái)滂(pāng)沱叱咤(chà)风云D.模(mó)板怯(qiè)懦追溯(sù)断壁颓垣(yu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D.座标淬火变徵声大相径庭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B.《史记》,作者司马迁,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C.《史记》全书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D.《战国策》,又称《国策》,作者刘向,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记载了约有二百四十年的历史。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还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寄人篱下的日子究竟到了什么时候为止?B.-12-\n业内人士透露,商家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往往会用较优惠的措施招揽消费者,然后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图穷匕见”,使消费者陷入各种“霸王条款”的陷阱中。C.今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D.当一切已成往事,文字也无可奈何成为一个个符号。二、现代文阅读理解(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①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②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③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④-12-\n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摘编自叶朗《说意镜》)5.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意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三、文言文阅读理解(21分)-12-\n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8~10题每小题3分,共21分)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②,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③而问末者耶?”(注释:①发:启封。②说:通“悦”,高兴。③本:根本的,重要的。)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岁亦无恙耶(灾害,忧患)B.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反而)C.哀鳏寡(怜悯)D.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使…休息)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赵威后问齐使②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③臣奉使使威后④臣奉使使威后A.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也相同B.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不同C.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相同D.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也不同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而先问岁与民”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人之力而敝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分)(2)苟无岁,何以有民?(3分)(3)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3分)-12-\n12.就赵威后的政治观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四、诗词鉴赏与默写(15分)(一)诗词鉴赏(9分)沁园春·记上层楼①记上层楼,与岳阳楼,酾酒②赋诗。望长山远水,荆州形胜③;夕阳枯木,六代兴衰。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④。归来也,对西湖叹息,是梦耶非?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雨急,柳泣残丝。玉垒腾烟,珠淮飞浪,万里腥风送鼓鼙。原夫辈,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注:①作者陈人杰(1218-1243),南宋词人。②酾酒:倒酒。③形胜:山川壮美之地。④景升为刘表的字,豚犬儿指他的儿子刘琮。这是作者由于亲历六朝故物而忆及三国英雄孙权(仲谋)、刘备(玄德)等人,而引起的一种“尚友古人”之感慨。13.本词中的“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一句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哪些词句形成鲜明对比?(3分)14.“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干雨急,柳泣残丝。玉垒腾烟,珠淮飞浪,万里腥风送鼓鼙。”这几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2+2+2分)(二)默写(6分)补写出下面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5.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16.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12-\n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以乱易整,不武。18.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19.曾记否,到中流击水,?五、综合与拓展(13分)20.阅读语段,回答问题。逆流而溯,汉字数君子好求的《诗经》,魄兮归来的《楚辞》;汉字是庄子的消遥云游,孔子的颠沛流离;汉字是珠盘玉落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汉字还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但求一字数根须。汉字是千古绝唱的□□□□,是功垂青史的□□□□;汉字是笔走龙蛇的□□□□,梅兰竹菊的□□□□;汉字亦是似字非字的仙风道骨,人生变数的篆隶楷草。(1)给加点字注音。(2分)颠沛流离()篆隶楷草()(2)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改为;改为。(3)结合语境,将下列词语填入□□□□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史书传记诗词歌赋纸身墨影书法写意B.纸身墨影书法写意诗词歌赋史书传记C.诗词歌赋史书传记书法写意纸身墨影D.书法写意纸身墨影史书传记诗词歌赋(4)仿照文段划线语句,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字数不必相等。(2分)21.下面《典故杂咏》的小诗巧藏20个成语典故,请根据第三联写出四个缩用的成语典故。(4分)沧桑世事见天壤,唇齿衔环今古情。缘木守株贻笑柄,枕戈尝胆赞英名。七擒三顾笑汗马,八斗五车能点睛。投笔击楫钦裹革,移山填海尚鹏程。-12-\n六、作文(5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距离,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具有多种形态呈现的特点,从有距离到零距离,情感、态度、信念、追求、得失等都会融入其中。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在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人的相处过程中,你是否经历过从有距离到零距离的情感历程呢?或者,有没有经历过与某一种情感、态度、信念或者追求从有距离到零距离的历程呢?请以“与零距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横线处可填入人物(如:父亲、老师、同学、朋友等)或具体的某种情感态度(如:爱、信念、坚守等)。-12-\n-12-\n-12-\n-12-\n-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