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两部分,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积累(12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拔擢(zhuó)盘桓(huán)庐冢(zhǒng)俯首帖耳(tiē)B.筵席(yàn)窈然(ǎo)瑰(guī)怪越俎代庖(zŭ)C.谥号(yì)吞噬(shì)骄横(hēng)茕茕孑立(qiónɡ)D.悲恸(tòng)逮捕(dǎi)荫庇(yìn)以飨(xiǎng)读者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利比亚战争期间,一些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B.这件事对他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C.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D.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B.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C.记者发现,包里尽管揣着数张银行卡,但不少市民对银行业务收费标准并不清楚,有些人“被扣费”后才恍然大悟。D.近日有消息称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开展一次大规模降薪,其降幅达到整体工资的30%,有些甚至下调了一倍。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语序是()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①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②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③缕缕白色的炊烟④弥漫在山野的四周⑤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A.③⑤②①④B.③④②①⑤C.②③⑤①④D.②①⑤③④二、课内文言基础知识积累(12分)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寓:居住无赖:横暴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寻找除:授予官职。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错误名:命名9D.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毙:倒下姑:姑且6.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沛公捧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C.其孰能讥之乎其谁曰不然D.其皆出于此乎?其故封识具存8.下列各项加点字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A.项伯杀人,臣活着B.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D.庄公寤生,惊姜氏三、文言文阅读(37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2题。(15分)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矢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铺叙,这里指创作。C.则仆偿前辱之责责:责任。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诚:果真。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①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①思垂空文以自见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D.①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②若阙地为泉,隧而相见11.选出句式与“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相同的一项()9A.“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B.韩非囚秦,《说难》《孤愤》C.公幸教晞以道D.刘备,天下枭雄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共22分)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皇兴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伤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寻省。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常从容谓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于民,史复不书,将何所惧?”南北征巡,有司奏请治道,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铲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以后诏册,皆帝之文也。其余文章,百有余篇。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览,不以世务婴心。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髆骨。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至年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节选自《魏书•帝纪第七》,有删改)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哀矜百姓矜:怜悯B.常必躬亲躬:亲自C.史传百家,无不该涉该:应该D.不以世务婴心婴:缠绕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不以寒暑为倦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学不师受,探其精奥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915.下列各项中,全部表现孝文皇帝开明的一项是()①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②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③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④才藻富赡,好为文章⑤爱奇好士,情如饥渴⑥常服浣濯之衣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②④⑥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皇兴五年八月,显祖献文皇帝的长子宏,在太华前殿即皇位,他就是高祖孝文皇帝。B.孝文皇帝励精图治,对于祭祀一类的大事经常亲自到场,对于提交上来的公文事务,他多是亲自处理。C.孝文皇帝注意节俭,关心民生,他出巡时尽量不去打扰当地的百姓,避免车驾损害百姓。D.孝文皇帝平常喜欢读书,手不释卷,可谓学富五车,并擅长写各种文章。即位后朝廷的各种诏书均是他亲笔写成。17.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伤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①人君威福于民,史复不书,将何所惧?②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四、诗歌鉴赏(7分)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杂诗三首(其三)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①,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注】①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②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1)请分析颔联中“月”这一意象在运用上的妙处。(4分)(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3分)五、现代文阅读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2分)梦碎雅典杨明马小林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9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19.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20.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21.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六、本大题2小题,共10分。22.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造例句续写两组句子,构成排比。(6分)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1)(2)23.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4分)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要说出坚持的理由。(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老师婉拒说:学生坚持说:七、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在生活中,人们会受到各个方面的情感冲击:如快乐、满足、兴奋、激动、幸福、掌声、荣誉、成功……痛苦、失望、悲凄、重压、责难、泪水、绝望……怎样面对这种种的情感冲击呢?那就要学会承受——既要能承受失败的苦楚,以新的勇气去开创新的天地;也要能承受成功后潮水般涌来的追捧与喝彩,以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也就是说,在困境中要承受,在顺境中也要承受。能承受,才不致迷失自我。要求:请以“学会承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高二级语文科试题参考答案91.A(B筵席yán窈然yǎoC谥号shì骄横hèngD逮捕dài)2.D(不厌其详,指不嫌详细。A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语境中仅指冒险,不当。B应为“一文不值”C无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褒义词,不宜形容“屈辱和窘困”)3.B.(A句式杂糅。“据”“表明”保留一个,“的原因”或“由……引起的”保留一个。C语序不当。“尽管”应放在“包里”的前面。D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开展”缺少宾语中心词,降幅不应使用倍数表示。)4.C(根据所给的首句,可知时间状语衔接最紧密的是②,先写“山脚下“的“烟幕”,再写“缭绕”,后写“香味”“弥漫”。顺序是由视觉到嗅觉。)5.D(A寓:驻军。B寻:不久。C谬:使……弄错,名:说出名称。)6.D(A,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B,成立:古:成人自立,今:建立C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7.C(都表示反问。A第一人称,自己;指示代词,那些。B人称代词,他们;代词,代华山洞。D大概,表推测语气;它的,代词)8.C(远是形容词作动词其他三项是使动用法)9.C(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10.B(副词,竟然A①代词②结构助词C①连词,来②介词,因为D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承接)11.A(提宾句,其余为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12.(1)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2)共叔段修整了城郭,聚集人民,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都。13.C(都)14.B(“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A.于:在∕到;C.以:因为∕凭、凭借;D.其:其中的∕他)15.B(①是说孝文帝即位的情况;④是表明孝文帝的文学才能;⑥是表明孝文帝节俭。)16.D(“即位后朝廷的各种诏书均是他亲笔写成”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自太和十年以后诏册,皆帝之文也。”)17.(1)(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伤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每错漏2处扣1分,扣完为止)17.(2)①做君主的对百姓作威作福,史官再不记录,君主还会惧怕什么呢?(“威福”“书”各得1分,句意1分)②(孝文帝)到淮南巡视时,也如同在内地一样,因军事(需要)必须砍伐老百姓的树林时,一定要留下丝绢来偿还树的价值。(“幸”、“直”各得1分,句意1分。)9【译文】高祖孝文皇帝,名宏,是显祖献文帝的长子,母亲是李夫人。皇兴三年夏六月初二,他被立为皇太子。皇兴五年秋八月廿,(他)在太华前殿即位做了皇帝。孝文帝虽然对大臣要求严格,执行法纪从不宽容,但是生性宽厚仁慈。伺候皇帝进食的人曾经用热汤烫伤了孝文帝的手,又曾在食物中吃到小虫之类的脏东西,他都笑着宽恕(他们)了。之前有个宦官在太后面前诬陷孝文帝,太后大怒,打了他几十杖,孝文帝默默忍受,没有为自己辩白。太后去世后,孝文帝也不因此而介意。(孝文帝)处理政事,没有不听从好的建议的。(他)爱惜怜悯百姓,常常思考能帮助百姓、对他们有利的方法。凡举行天地、五郊、宗庙二分的祭祀礼仪,孝文帝常常亲自参与,不因天冷或天热而感到厌倦。尚书省的奏章、提案,他大部分都亲自推求考察。百官的大小事务,没有不留心的,务必做到细密周到。孝文帝常常说:凡是做君主的,都担心不公平,担心不能以诚意治理天下,如果能做到公平和以诚待人,那么胡越之地的人也可以和他们亲如兄弟。孝文帝常常心平气和地对史官说:“尽管直接记录现在的事,不要回避国家丑恶的事情。做君主的对百姓作威作福,史官再不记录,君主还会惧怕什么呢?”孝文帝南征北巡时,有关部门上奏请求修路,孝文帝说:“稍微修一下桥梁,能够通车马就可以了,不必除草铲地使路面平坦。”凡是修整建造的,都是不得已才做的,不做不紧急的事情损耗民力。孝文帝到江南巡视时,也如同在内地一样,因军事(需要)必须砍伐老百姓的树林时,一定会留下丝绢来偿还树的价值,百姓的庄稼没有被损害和践踏的。孝文帝一向喜欢读书,手不释卷,五经的要义,看过之后就能够讲出来,他的学问不是由老师传授的,而是靠自己探究其中的精华奥妙。诸子百家,史书传记,他没有不涉猎的。他还善于讲述《庄子》《老子》,尤其精通佛理。孝文帝才华横溢,喜欢写文章,诗赋铭颂,全凭兴致,提笔可作。有了好的文句,马上口述命人写下来,等到写成后,不再修改一个字。自太和十年以后的诏书,都是孝文帝亲笔写成的。其他类型的文章,有一百多篇。孝文帝喜欢有奇才的士人,其情如饥如渴。对待进入朝中的贤才,根据他们才能的大小分封官职,常常和他们结成布衣之交。他悠闲超脱,不让世俗事务缠绕自己的心。孝文帝年少时善于射箭,力气很大。十多岁的时候就能用手指头弹碎羊的大腿骨。射猎飞禽走兽时,没有不随心而射杀的。到十五岁的时候,孝文帝就不再杀生,射箭打猎的活动都停止了。孝文帝生性简朴,常常穿着洗了又洗的衣服,连所乘的马匹的装饰也只是铁和木制成而已。孝文帝闲闻轶事,都是这一类的。18.(1)“月亮”在古代是思乡怀人的代名词。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为“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18.(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1分)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2分,大意对即可)19.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开门见山,9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0.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1.以静默的方式表达观众对她深深的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22.示例:苏轼在赤壁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生命的黄昏。(每句3分,句式1分,内容2分)23.示例一:老师婉拒说:谢谢!不用了。一来我身体还好,再说负重也是锻炼。学生坚持说:老师,您不负重已经是锻炼了;我年轻,不替您背我心里不安。示例二:老师婉拒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要做示范,不能只说不做。学生坚持说:老师指导就行,学生应该多加训练。(每句2分,说出了恰当的理由得1分,表述得体得1分。)24.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