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22~2022学年高二第一学期11月(总第三次)模块诊断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20分钟考查内容:古诗文阅读为主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为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念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它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冥灵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它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1.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B.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7\nC.《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D.“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但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内涵相差很大。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C.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C.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D.“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武元衡,字伯苍。曾祖载德,则天皇后之族弟。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畿辅镇军督将,皆骄横挠政,元衡称疾去。德宗钦其才,召拜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以详整任职。擢为御史中丞。尝对延英①,帝目送之,曰:“是真宰相器!”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为党,拒不纳。监察御史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叔文滋不悦。会册皇太子,元衡赞相,太子识之。及即位,是为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手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帝素知元衡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浙西李锜求入觐,既又称疾,欲赊其期。帝问宰相郑絪,锜请听之,元衡曰:“不可,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而复不至,是可否在锜。陛下新即位,天下属耳目,若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去矣。”帝然之,遽追锜。而锜计穷,果反。是时,蜀新定,高崇文为节度,不知吏治,帝难其代。诏元衡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繇萧县伯封临淮郡公,帝御安福门慰遣之。崇文去成都,尽以金帛、帟幕、伎乐、工巧行,蜀几为空。元衡至,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雅性庄重,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选。7\n八年,召还秉政。李吉甫、李绛数争事帝前,不叶②,元衡独持正无所违附,帝称其长者。吉甫卒,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中书,悖慢不恭,元衡叱去。承宗怨,数上章诬诋。未几入朝,出靖安里第,夜漏未尽,贼射元衡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逻司传噪盗杀宰相,连十余里,达朝堂,百官恂惧,未知主名。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选自《新唐书•武元衡传》)[注]①延英:唐代长安宫殿名,在延英门内。②叶(xié):和洽,相合。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B.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C.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D.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族弟是古代常用的亲属称谓。指同高祖兄弟中的弟辈,后泛指同族同辈中年较少者。B.明经、进士两科是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别,进士科主要考察诗赋和政论,难度不大。C.夜漏,指夜间的时刻漏即漏壶,是古代利用滴水、沙的多少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D.逻司,指主管巡行侦查事务的官府。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武元衡出身显赫,才华出众,凭科考步入仕途,后逐步升迁,但因为难以节制京城附近骄横的将领,他借口有病从华原令上离职。B.武元衡为人正直.胸怀操守,唐顺宗登基后,他不愿意参与朋党之争,坚决拒绝了王叔文集团的拉拢,导致了王叔文的不满情。C.武元衡掌管川西,政绩卓著,后被召回朝廷主持政事。虽然得到皇帝的支持,但为敌对势力所不容,在上朝的途中遭人伏击遇害。D.武元衡政治才能出众,品德高尚,经德宗、顺宗、宪宗三朝,都备受皇帝器重,尤其是宪宗在位时,信任礼遇超过了同列的宰相。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l)元衡至,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译文: (2)贼射元衡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7\n饮酒(其八)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注】①绁:捆绑,束缚。8.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4分)9.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振翅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林冲与众人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看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谢。”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7\n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於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气力的勾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你看别的囚徒,从早直做到晚,尚不饶他;还有一等无人情的,拨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林冲道:“多谢看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军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役的细节描写上。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役责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给管营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4分)(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一句小说内容,探究“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人间天堂”果然!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成为的人民公仆。③及至事过境迁,文化传统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 。A.名副其实实至名归朝花夕拾B.名不虚传名副其实明日黄花C.名不虚传实至名归明日黄花D.实至名归名副其实朝花夕拾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电影《山河故人》无疑是十月份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是导致《山河故人》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7\nB.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C.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D.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孟浩然可谓名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形象和经历代表着那个时代许多士人的共同命运和文化心态。①隐逸情结使他倾向于后者②他承先启后的诗歌创作丰富了中国诗歌的美学天地③然而乡野诗人的身份和都城生活经历的特殊人生使他的隐逸具有不同于传统隐逸诗人的文化内涵④在魏阙与山林的传统知识分子生存之路的抉择中⑤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盛唐思想领域中的儒、道、侠并存的思想风貌⑥他的出现使盛唐诗歌的天空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A.⑥⑤④①③②B.⑥④⑤②①③C.③①④⑥⑤②D.③④⑤①②⑥五、写作(40分)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近日,马云早年见义勇为喝止偷窨井盖大汉的视频被网友翻了出来。1995年,杭州一家电视台做了个测试,让四个魁梧大汉到马路上去撬窨井盖,看有没有人站出来制止。一名瘦弱的青年扶着自行车,来回绕了四圈,也找不到一个警察,于是他大声地朝他们喝止“给我抬回去”,同时跨在自行车上随时准备逃跑。这位当时唯一一名通过测试的路人,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成功商人,他的名字叫马云。这个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语文参考答案:1.B2.D3.D4.D5.B解析:“难度不大”错误。6.D解析:原文中未提及顺宗对武元衡的器重。7.(1)武元衡到了之后,安抚平定,严肃政纪,自身节俭,宽厚待民。三年后上下和谐,百姓富裕,蛮夷之人思归朝廷。“绥靖”(安抚平定)、“比”(等到)、“完实”(殷实、富足)各1分,句子大意2分。(2)歹徒射中他的肩膀,又砍他的左腿,驾驭马车的随从与歹徒格斗,打不过,都惊慌的逃跑了,于是歹徒杀害了武元衡。“股”(大腿)、“徒御”(驾驭马车的随从)、“骇走”(惊慌的逃跑)各1分,句子大意2分。8.①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掩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②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③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或“独树一格”“特立独行”等均可),比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关注。评分标准:答出2点并结合具体诗句,可得满分。9.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中抒情方式1分,情感1分。7\n10.(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1.(1)答案:BC(2)参考答案: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3)参考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4)参考答案: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12.B13.C14.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