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医文化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是相对于西方医学而言的。西方医学还没传到我国时,没有“中医”这个名词。此前,“中医”有很多称谓:岐黄、青囊、杏林、悬壶、橘井等。每个名称都与一个有趣的故事相关。例如,“中医”的第一个名字“岐黄”来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黄帝与被称为“天师”的歧伯讨论医学的书,后世的人们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为“岐黄之术”。《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医学的经典,所以“岐黄”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又如鲜为人知的“橘井”,说的是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苏耽事母至孝,成仙之前告诉母亲将有瘟疫流行,饮服井水泡橘叶可防治。第二年疫病爆发,他母亲用这个办法救治了无数病人。为纪念其功德,后人用“橘井泉香”来称赞中医。“中医”二字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其中有“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话。意思是有病而不医治,却常常因为合乎医理而自己痊愈。这并不是让我们有病扛着不治,而是强调人体自身调节对健康的重要性。人体常常通过自身调节达到阴阳平衡,这样病痛往往不药而愈。这正是中医的奥妙:通过调节人体各项机制,使之达到平衡而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我们现在说的“中医”是鸦片战争前后才出现的。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了区别中西医学,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以法律形式将中国医学命名为“中医”,人们又称之为“汉医”“传统医学”“国医”等。中医的原理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来简单概括,就是“中和”。汉代说的“中医”,“中”虽然不是“中和”之意,但“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句话却深得中医理论的精髓: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平衡,人才不会生病。如果阴阳失衡,疾病就来了。中医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就是说身体没有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就会百病全无。为实现“中和”这一保持健康的最终目标,中医采用古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哲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秘密。中医学中的精气学说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人就是气聚合在一起而产生的,气散了形体就灭亡了;不光人体,天下万物都是气构成的;正是有了这个气,万物才生生不息,变化不止。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认为,人是由气聚合成的,气分阴阳,只有阴阳调和才能保持健康;人有五脏六腑:八脉十三经,脏腑是聚藏气的地方,经脉是疏导气的管道,脏腑的健康情况又通过经脉穴位,乃至发、牙、舌、耳、唇、眉、指甲、皮肤等外表器官表现出来,五脏分别对应五官、五色。中医专家可以通过经脉穴位、五官五色出现的异常来判断疾病情况,并通过多种手段辨证施治,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它不光是一种医学技术,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文化,是在中华文明这株万年巨树上结出来的硕果。尽管传统的中医学观念与源于欧洲现代科学的西医学并不能完全相容,但是我们应当乐观地看到,中医和西医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两大医学必然会在实践中互相完善,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3-\nA.顾名思义,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这是相对于西方医学而言的。在西方医学传到中国以前,中国虽然没有“中医”这个说法,但有其他多种称谓。B.中国流传着许多赞誉中医的动人故事,例如“橘井泉香”歌颂西汉道士苏耽及其母亲的功德,他们在瘟疫爆发之年用井水泡橘叶救治了无数患者。C.有些病痛,患者无需就医自会痊愈,这是因为人体具有自身调节功能,这种自身调节往往可以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这样有些病痛就会不药而愈。D.我们通常说的“中医”,源于鸦片战争前后,是英国的西医给中国医学起的名称,以区别中西医学;1936年,国民党政府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命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和”二字,是对中医原理和精神的简单概括,意思是身体保持中和之气,无阳燥,不阴虚,就会百病全无;反之,阴阳失衡,就会疾病缠身。B.为了解释生命的秘密,实现“中和”这一保持健康的最终目标,中医学以中国古代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哲学理论为理论基础。C.人是由气聚合而成的,这是中医学中的精气、阴阳、五行三种学说的共识;阴阳五行学说还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八脉十三经是气的聚藏之地。D.中医专家之所以能够通过经脉穴位、五官五色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是因为经脉穴位以及发、牙、舌、皮肤等外表器官可以反映脏腑的健康情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的医学经典,后人称其医学为“岐黄之术”;真人、至人、圣人、贤人,是书中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B.中医强调人体自身调节对健康的重要性,但并不主张有病扛着不治。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记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C.中医是中华文明的巨树结出的硕果,它不仅是一种医学技术,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文化。它的最终目标不单是治病,更是帮助人类达到至高境界。D.中医和西区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尽管两大医学在观念认识上绝不相容,但二者必然会在实践中取长补短,互相完善,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7题。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褚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褚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褚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褚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褚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褚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褚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褚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13-\n褚彦回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褚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褚彦回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十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躬:亲自B.莫不延首目送之延:迎接C.时人以方何平叔方:比作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令:美好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褚彦回“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①可密藏之,勿使人见②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③褚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④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⑤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⑥帝与褚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的器重。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对此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5分)(2)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8.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6分)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1)飞湍瀑流争喧豗,。(李白《蜀道难》)(2),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3)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13-\n绳子的故事莫泊桑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13-\n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反映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与这种社会环境密切相关。C.马具商是农村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他的行为和举动是造成奥士高纳之死的决定性原因。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戏谑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体现出作者的匠心独具。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2)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分析(6分)(3)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中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8分)第II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信收费”的消息一度在网上流传,日前腾讯微信团队产品证实这是不经之谈。B.苹果iphone5自问世以来不孚众望,市场表现平平,“果粉”也认为其未能超越之前经典产品。C.新厂长要求整顿工作作风,要求全厂上下坚守岗位,坚决杜绝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的风气。D.关于为什么春天未能如期而至,气象专家解释“倒春寒”是正常现象。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南京大学大四学生胡蓓蕾,在13天中免费搭车25次后,从南京回到乌鲁木齐,这次行程3700公里的旅行被视为纪录片《搭车去柏林》的最新版。B.就朝核试验问题,中国召见朝鲜大使,提出严正交涉,敦促朝方信守承诺,切忌不要采用过激行为使局势恶化。C.医疗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我们从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发展水平为出发点,借鉴他国经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医改之路。D.北京市老年人口大约已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5%左右,全市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养老成为城市发展中日趋严峻的问题。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20世纪20年代,“文艺青年”还是一个时髦的流行词的时候,。。,。,而不是随时反省媚俗。①文艺青年崇尚文艺腔调十足的生活方式,往往沉溺于最具表面活力的当代艺术性事物的片断感受,在其中自我感动和寻求触动②那时的人们也许不知道如今的世事轮回,在复古摩登风大行其道的今天,“文艺青年”又卷土重来③用张楚的歌词来形容,就是“随时可以出卖自己,随时准备感动”④虽然如今的文艺青年不复父辈的峥嵘岁月,但他们的行为本质并未发生改变,那就是“跟着感觉走”⑤但通常缺乏稳定而理性的自省和思考-13-\nA.②①③④⑤B.②④①⑤③C.①⑤②④③D.③①⑤②④15.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挫折纵然无情,却给人无尽的砥砺;失败固然残忍,却能使人趋于顽强。一弯溪流,曲折回转中却能荡出山鸣谷应的回响;;。16.英国《太阳报》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结果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了四个最佳答案:①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②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③为婴儿洗澡的母亲;④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四种人的共同特点。(5分)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3-\n学校 班级 姓名准考证号一座位号**********************密*********************************封***********************************线*********************原平一中高一期中试题语文答题卡联考证号注意事项1.考生答题前,务必先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用2B铅笔填涂)填写清楚。2.严格按照题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3.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修正纸和修正带。4.若考生未按上述要求填写答题,影响评分结果,后果自负。00[来源:]000000[来源:]0[来源:]111111111222222222333333333444444444555555555666666666777777777888888888999999999此栏考生禁填缺考!违纪!一、二、选择题1ABCD5ABCD13ABCD2ABCD6ABCD14ABCD3ABCD12ABCD4ABCD二、古诗文阅读7.(1)(5分)(2)(5分)8.(5分)答:9.(6分)答:10.(6分)(1)(2)(3)-13-\n(4)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1)(5分)(2)(6分)答:(3)(6分)答:(4)(8分)答:四、语言文字运用15.(5分)16.(6分)五、写作(60分)-13-\n-13-\n-13-\n817-13-\n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7、(1)你自然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假”、“见与”、“相启”各1分,句意2分)(2)褚彦回认为保全他们的性命,在这件事上已经很宽大,不值得格外施加特别的恩宠。(“全”、“弘”、“足”各1分,句意2分。)10(略)12.C(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13-\n17(略)【参考译文】褚彦回小时候就有纯洁美好的声誉。宋元嘉末年,魏军进逼瓜步山,百姓都挑着担子站着(时刻准备逃跑)。当时他父亲褚湛之任丹阳尹,让他的子弟们都穿着草鞋,在房前练习行走。有人讥笑他的父亲,褚彦回当时十几岁,觉得很羞惭。褚湛之有一头牛,是他非常喜爱的,无缘无故掉入厅事之前的井里,褚湛之带着身边的人亲自营救,郡府之中吵吵嚷嚷,褚彦回放下帘子不观看。又有一个门生偷了褚彦回的衣服,彦回碰见,对他说:“你可以秘密地藏起来,不要让人看见。”这个门生惭愧离去,不敢再回来。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谢罪,褚彦回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褚彦回娶宋文帝的女儿南郡献公主为妻,官拜驸马都尉、著作佐郎,多次升迁任秘书丞。褚湛之死后,褚彦回把父亲的财产都送给弟弟褚澄,自己只取了几千卷书。宋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任吏部尚书。有人向他请求官位,秘密地在袖子里挟带一饼黄金,于是请求相见,然后拿出黄金给他看,说:“没有人知道。”褚彦回说:“你自然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此人非常害怕,收起黄金离去了。禇彦回说起这件事时,却没说出他的姓名,当时人都不知道他是谁。褚彦回仪表秀美,举止优雅,待人接物总是极有风度法则。每次朝会,众位官僚和外国使者,没有不伸长脖子目送他的,当时人把他比作何平叔。曾经在袁粲家聚会,初秋的夜晚极为凉爽,凉风习习,明月当空,景色甚是美丽。褚彦回持琴演奏《别鹄》的曲子,音调和谐,韵致和美。王彧、谢庄都在袁粲家的座席上,打着节拍赞叹说:“用无牵无挂的神思,契合有节律的乐器,简直无法停止。”-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