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赍发(jī)轻佻(tiāo)掇起(duō)哗然(huá)B.甄别(zhēn)市侩(kuài)庇佑(pì)敦厚(dūn)C.苍穹(qióng)未遂(suì)赏赉(lài)玷辱(zhān)D.捧袂(jué)菁华(jīng)迤逦(yǐ)闾阎(lǘ)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辨别筹码颠簸秣马厉兵B.忽略题词肄业赔理道歉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伏法寂寥任性对薄公堂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城市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这当然是一笔很好的财富。但即使“名声在外”,城市发展也应当多修“内功”,才能本末相顺。B.往年,国庆节的“挪假”“补班”就能把人绕晕,节后连上9天班的极端情形也曾被疯狂吐槽。2022年中秋假之所以不补休,就是为了避免前车之鉴。C.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前几年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不多的几家平分秋色。D.从高铁、核电到“一带一路”,中国的国家战略已从韬光养晦转变为“走出去”的负责任大国战略,中国正在为疲弱的世界经济贡献力量。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现在全国各大医院的医疗水平、就医环境与以往相比均有提高,但药价始终居高不下,让患者难以承受。B.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C.半年内,由于央行三度降息,使得外界对中国货币政策产生了一些诸如“强刺激”和“中国版量化宽松”等议论。D.在巴以剑拔弩张之际,研究中东问题的权威刊物《迪布卡周刊》披露,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5.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14\n①走在街头巷尾,四下一望,文化旧物的多少,标志着这个地方的历史。②尽管旧,但有意蕴,有承载,有价值。③其实,又新又亮的城市在世界各地多如牛毛,只要有钱,建造起来并不费力。④但能留住自己独特历史文化的城市,既无法复制,也不可能再生。⑤拆毁旧文物,大建假文物,常常有一种指导思想,就是让城市变得新、变得亮。⑥而假古建不过就是一堆现代建筑罢了。A.①④③②⑥⑤B.③①④⑤⑥②C.⑤③④①②⑥D.②⑤④③①⑥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骈文,是西汉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B.《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C.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D.我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都有活用,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悦亲戚之情话②或棹孤舟③襟三江而带五湖④雄州雾列⑤乐琴书以消忧⑥钟鸣鼎食之家⑦徐孺下陈蕃之榻⑧情在骏奔A.①④/②③/⑤⑦/⑥⑧B.①③/②⑤/④⑥⑧/⑦C.①②④/③⑥/⑤⑦/⑧D.①②/③④/⑤⑦/⑥⑧8.从文言句式的角度,选出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俨骖騑于上路C.奚以知其然也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9.解释下列文句,选出正确选项( ) ①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B.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C.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14\n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D.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10.下列典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山流水(俞伯牙)B.举案齐眉(梁鸿)C.无路请缨(终军)D.投笔从戎(班固)二、文言文阅读(共21分)杨博,字惟约,蒲州人。登嘉靖八年进士,除整屋知县,调长安。征为兵部武库主事,历职方郎中。吉囊、俺答岁盗边,尚书张瓒一切倚办博。帝或中夜降手诏,博随事条答,悉称旨。二十五年,超拜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大兴屯利,请募民垦田,永不征租。初,罕东属番避土鲁番乱,迁肃州境上,时与居民戕杀。博为筑金塔、白城七堡,召其长,令率属徙居之。诸番徙七百余帐,州境为之肃清。进博右副都御史。严嵩父子招权利,诸司为所挠,博一切格不行。嵩恨博,会丁父忧去。而帝以大同右卫围急,改博总督山西军务。博墨缳驰出关。未至,侍郎江东等以大军进,寇引去。时右卫围六月,守将王德战亡,城中刍粟且尽,士死守无二心。博厚抚恤,奏行善后十事。以给事中张学颜言,留博镇抚。帝数欲召博还,又虞边,以问嵩。嵩雅不喜博,请俟秋防毕徐议之,遂不召。秋防讫,加太子太保,留镇如故。哮素把伶及叛人了都记等数以轻骑寇边,博先后计擒之。又数出奇兵袭寇,寇稍徙帐。因议筑故总督翁万达所创边墙,招还内地民为寇掠者千六百余人。又请通宣、大荒田水利,薄其租。报可。改蓟辽总督。四十二年十月,寇拥众窥蓟州,声言犯辽阳。总督杨选帅师东,博檄止之。又手书三往,卒不从。博拊几日:“败矣。”急征兵入援,寇已溃墙子岭,犯通州。诸路兵先后至。寇解而东,躏顺义、三河,饱掠去。帝怏怏谕博日贼复饱飏何以惩后遂诛选博惧及徐阶力保持之帝念博前功不罪。隆庆七年秋,疾作,三疏乞致仕归。逾年卒。赠太傅,谥襄毅。(选自《明史·杨博传》,有删改)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超拜右佥都御史超:越级14\nB.诸司为所挠挠:扰乱C.嵩雅不喜博雅:高尚D.寇解而东解:解围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怏怏谕/博日/贼复饱飏/何以惩/后遂诛选/博惧及/徐阶力保持之/帝念博前功/不罪B.帝怏怏/谕博日/贼复饱/飏何以惩后/遂诛选/博惧及徐阶/力保持之/帝念博前功/不罪C.帝怏怏谕/博日/贼复饱/飏何以惩/后遂诛选/博惧及徐阶/力保持之/帝念博前功/不罪D.帝怏怏/谕博日/贼复饱飏/何以惩后/遂诛选/博惧及/徐阶力保持之/帝念博前功/不罪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博军事才能卓越。他足智多谋,擒获寇首哮素把伶、了都记等人;他审时度势,意识到杨选率兵东进必败,进行制止,但杨选不听从,结果战败。B.杨博深得皇帝倚重。大同右卫被围,十分危急,皇帝改派杨博总督山西军务;后来,杨博留下镇守山西,皇帝总想召杨博回来,却遭严嵩强烈反对。C.杨博为官恪尽职守。严嵩父子权高势重,杨博对他们也毫不通融;父亲去世的时候,杨博仍以国家利益为重,他穿着丧服,前往大同右卫处理事务。D.杨博堪称守边功臣。他先后镇守甘肃、山西、蓟辽等地。在镇守山西时,他一方面加强战备,抗击入侵的敌寇;另一方面为民请命,为百姓谋福利。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分)(1)城中刍粟且尽,士死守无二心。博厚抚恤,奏行善后十事。(4分)(2)因议筑故总督翁万达所创边墙,招还内地民为寇掠者千六百余人。(4分)(3)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4分)(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4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15.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14\n16.,。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滕王阁序》1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18.,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19.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陈情表》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林冲见差拨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林冲与众人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哪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哪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谢。”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14\n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一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气力的勺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你看别的囚徒,从早直做到晚,尚不饶他;还有一等无人情的,拨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林冲道:“谢得顾。”(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20.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军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役的细节描写上。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役责骂和恐吓。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给管营的书礼拿出来。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21.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22.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4分)23.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7分)24.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三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3分)14\n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很有影响。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1)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2)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3)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25.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元宵节和中秋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一天瑞雪遍地笙歌中天皓月万户春灯明世界报元夜乐团圆兆丰年元宵节:上联下联中秋节:上联下联六.写作(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4\n14\n高二年级语文月考答题卡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共39分,每小题3分)12345678910111213二.文言文阅读(16分,每小题4分)14.(1)(2)(3)(4)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0分,每空1分)15.16.17.18.19.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20.(4分)21.(4分)14\n22.(4分)23.(6分)五.语言文字运用(7分)24.(3分)(1)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2)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3)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25.(4分)元宵节:上联下联中秋节:上联下联14\n月考答案1、AB庇佑(bì)C玷辱(diàn)D捧袂(mèi)2、AB项的“赔理道歉”应写为“赔礼道歉”,C项的“屈意逢迎”应写为“曲意逢迎”,D项的“对薄公堂”应写为“对簿公堂”。3、D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用在此处合适。A项“本末相顺”,比喻事物发展合乎规律,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用“相得益彰”。B项“前车之鉴”,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占一半。与句中的“几家”不符。4、BA搭配不当,水平可以提高,环境只能改善。C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使得”。D歧义,进攻方可以是巴勒斯坦,也可以是以色列。5.C6.A.骈文产生于魏晋以后。7.B8.C.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9.A10.D投笔从戎(班超)11.C(雅:一向)12.D(原文标点:帝怏怏,谕博日:“贼复饱飚,何以惩后?’’遂诛选。博惧及,徐阶力保持之。帝念博前功,不罪。)13.B(“严嵩强烈反对”错误。严嵩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召杨博回来,而是找借口阻止杨博被召回)14.(1)城中柴米将尽,然而军士坚守着毫不动摇。杨博优厚地抚恤他们,奏请实行善后十件事。(“刍粟”“厚”“行”各1分,句意通顺1分)(2)于是建议修筑前总督翁万达所创建的边境城墙,招回被敌寇掠夺去的内地民众一千六百多人。(“因”,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内地民为寇掠者”,各1分,句意通顺1分)(3)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控制楚地,连接瓯越。(襟、带、引各1分,句意通顺1分)(4)背负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往南飞。(夭阏、宾语前置“莫之夭阏”、图各1分,句意通顺1分)15.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16.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17.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水浅而舟大也18.小知不及大知朝菌不知晦朔19.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20、BC21、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22、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对比法(答“讽刺的方法”也可给分)。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23、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24.答案(1)家父;您父亲或令尊。(2)犬子;儿子。(3)有幸;应邀25.元宵节上联:万户春灯报元夜;下联:一天瑞雪兆丰年中秋节上联:中天皓月明世界;下联:遍地笙歌乐团圆14\n26.【写作分析】:材料作文的关键,是看懂材料,选好写作角度。具体步骤如下:1、完整地阅读材料、及全部要求。2、在整体感觉的基础上给材料分层或分人物、角度。3、再整合起来,对材料形成整体理解。4、认真看“要求”,是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还是只能就主旨写作。但无论如何角度都必须是材料中有的,不能偏离或曲解材料。【材料分析】(1)弓:出色的、又远又准——猎人:珍惜、喜爱(2)弓的外观:毫不出色、稍微笨重——猎人:可惜、补救别让爱变成伤害(3)爱的初衷——弓断的结果一、立意角度1、正确立意角度:猎人角度:苛求与失去、完美也要适度、重其本质轻其形式、顺其本性、莫让爱水横流弓的角度:真实最美、去掉装饰,追求本质,华而不实与实而不华事件角度:追求生命的本色2、立意失误举例:缺陷是美找准自己的位置主观与客观协调主观认识找到高度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懂得追求珍惜眼前学会生活物尽其能有得必有失【例文展示】保持生命的本色春风只有追求飘逸洒脱的本色,才会有春意盎然的生机;夏天只有追求轻快豪爽的本色,才会有狂放热情的追逐;秋叶只有追求金黄的本色才会有沉稳成熟的喜悦;冬雪只有追求雪白晶莹的本色才能有纯洁美丽的赞誉。追求本色,点亮生活。豪迈奔腾是大海的本色,优雅欢畅则是小溪的本色;轰轰烈烈是夏天的本色,宁静素穆则是冬天的本色;结实耐用是弓箭的本色,而精妙美观是艺术品的本色。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生命的本色,而过多的点缀与装饰则会丧失自己的本色。物亦此,人亦然。保持本色是涓涓的小溪从容流淌而不像大海一样翻滚咆哮,保持本色是翩翩飞舞的蝴蝶游戏花间而不学蜜蜂忙碌的采蜜,保持本色是欢快的鸟儿嬉戏林间而不像苍鹰搏击长空。保持生命本色,塑造一个自自然然真真正正的自己。你可曾喜欢红色,它热情火烈,却又希冀它少些浓重;你可曾喜欢白色,它纯朴自然,却又希冀它少些单调空旷;你可曾热恋绿色,它充满生机,却又希冀它少些沉稳深厚。事物是那么美好,却也时刻存有遗憾,当你感叹万物皆无完美时,为何不坚信缺憾成就了永恒的美丽。王昭君,那一朵圣洁的莲花要支去大漠里寻根,面对自己的画像,她该遗憾自己为什么会有如许不公,面对荒野大漠,她该遗憾远离故土,乡思撩绕心头,她,却在这缺憾中成就了千古美谈,成就了匈汉人民的安宁幸福。这朵莲花不会因那点点的缺憾而掩盖它的华彩,因为它“清水出鞭蓉,天然去雕饰,只为它那么自然,那么真诚,缺憾中成就了其永恒的美丽。14\n儿时便与世界的声音隔绝,该是生命的缺憾。却让心灵感受到天籁之声,那该是人生的美丽,邰丽华,她用自己的舞姿抒演了缺憾的美丽,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力量,于手臂间,挥动人性的高洁,从不幸的谷地,到艺术的巅峰,她的生命本身就该是一次绝美的舞蹈。她用她的坚强向人们昭示缺憾中成就的永恒的美丽。生命本该是有这样的感叹,生命本该有这样的感慨,但生命却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坚信,生命却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勇气,生命该有看朗花照月,一切如过眼云烟的洒脱,生命原本应该在缺憾中成就其永恒之美。小草本不美丽,却因那青翠的绿色燃烧起了人们生命的热情,于是,它以盎然的生机永远存活在诗人的生命中。司马迁本不美丽,他受辱的躯体在世人异样的目光中,爆发出了无穷的生命能量,于是,那残缺的身体照亮了一个民族的历史。霍金亦不美丽,但他那跳动的手指中的神秘宇宙却让他永远定格在了二十一世纪的灿烂星空。良弓虽然笨重,却能百步穿杨,若苛求其外表只能减弱其发射力,甚至弦折弓断,得不偿失。因此,苛求有时意味着失去,不要苛求,充分发挥作用即可。不苛求星星拥有万丈光芒,只须它点缀黑暗天空;不苛求小河拥有波涛汹涌,只须它补给广阔大海;不苛求野花拥有雍容华贵,只须它衬托生机春天。残酷的完美长江壮,黄河阔,泰山伟,峨眉奇。空中的鸟儿如果不满足双翅奢求双鳍,它的生活会痛苦;林中的鹿如果不满足奔跑的四肢而期待双翅,它的生活会从此无味。有位名人曾说:“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得不到而是永不满足得到的。”历代的贪官污吏,明明已腰缠万贯,却仍处心积虑,不择手段,结果留得一世骂名;毕加索的画,明明已经震惊世界,可他却追求毫不实际的完美,结果他疯了。奇美的维纳斯,假如接上那断臂,它将失去风采;神秘的蒙娜丽莎,假如注明微笑的缘由,它将失去韵味。世间的美往往是不能苛求的,美是一种本质,一种内涵,一种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的自然。拥有了智慧就不要期待美丽的外表,山顶的怪石自有它的动人之处;拥有了健康就不要向往百万家产,空中的鸟儿自有它快乐的方向。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被不满足的欲望牵制着,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羡慕别人的满腹诗书而忽略了自己的才华横溢,羡慕别人的温文尔雅而忽略了自己知书达理。人无完人,过分追求完美是傻的,追求完美而使自己迷失是糊涂至极。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拥有一张出色的弓,他利用这支弓百发百中,可却不满意它外表的笨重不出色,终因在上面雕刻图画而而使弓断裂。这种近乎残酷的完美令人汗颜。失去了梦想,也失去真实。做人要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气与自信;也要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气。相信自己接受自己,展示自己才是明智之举。春天的脚步,自有它的轻盈;夏天的微风,自有它的柔美;秋日的阳光,自有它的明媚;冬日的雪花,自有它的晶莹。让我们忘记完美,活在真实,相信自己,拿出“舍我其谁”的豪迈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作文点评:此文文笔不错,能紧扣材料,准确立意。但结尾收束略显仓促,如果再点一下题,完善一下就更好了。参考译文杨博,字惟约,蒲州人。在嘉靖八年考中进士,授职为整屋知县,调迁到长安。被征召为兵部武库主事,曾任职方郎中。古囊、俺答每年侵犯边境,尚书张瓒将这一切事都倚靠杨博去办。皇帝有时半夜里降下手谕,杨博对这些事一条一条地回答,都能适合皇帝的心意。14\n嘉靖二十五年,越级升任右佥都御史,任甘肃巡抚。他大兴屯垦的利益,建议招募百姓开垦田地,永远不征收租税。当初,罕东属下的番人躲避土鲁番的动乱,迁徙到肃州境内,时常和居民发生戕杀事件。监生李时旸将这些事上书进言,事情下交到守边的臣子。杨博修筑了金塔、白城等七堡,召集番人的首领,命令他们率领部属迁徙到那里居住。番人迁徙了七百多个帐篷,州境因此得以肃清。升杨博为右副都御史。严嵩父子招揽权利,各部门被他们扰乱,杨博一切抵制着不执行。严嵩恼恨杨博,适逢这时杨博为父亲守丧离去。但是皇帝因为大同右卫被围危急,就改派杨博总督山西军务。杨博穿着黑色的丧服驰马出关。尚未到达,侍郎江东等率领众多军队进击,敌寇退去。当时,右卫被围困六个月,守将王德阵亡,城中柴米将尽,然而军士坚守着毫不动摇。杨博优厚地抚恤他们,奏请实行善后十件事。根据给事中张学颜的意见,皇帝就留杨博镇抚。皇帝多次召杨博回来,又担心边境安全,拿这件事咨询严嵩。严嵩一向不喜欢杨博,奏请等到秋防完毕以后慢慢商量,于是不召杨博回来。秋防结束了,加封为太子太保,仍像原来那样留在那儿镇守。哮素把伶和反叛者了都记等多次以轻捷的骑兵侵犯边境,杨博先后用计擒获他们。又多次出奇兵袭击敌寇,敌寇渐渐地将帐篷迁徙走了。于是建议修筑前总督翁万达所创建的边境城墙,招回被敌寇掠夺去的内地民众一千六百多人。又奏请疏通宣、大两地的荒田水利,减少租赋。朝廷批复可以这样做。调他任蓟辽总督。嘉靖四十二年十月,敌寇聚集部众窥伺蓟州,声称要进犯辽阳。总督杨选率领军队向东,杨博发檄文制止。又亲自写了三封信去,杨选最终没有听从意见。杨博拍着桌子说:“败了啊!”赶紧征集军队去救援,敌寇已击溃墙子岭,进犯通州。各路军队先后赶到。敌寇解围后向东而去,蹂躏顺义、三河,心满意足地掠夺一番而去。皇帝怏怏不乐,对杨博说:“敌贼饱掠而去,拿什么来使以后有所警戒?”便诛杀了杨选。杨博害怕受牵连,徐阶尽力保护支持他。皇帝念及杨博以往的功劳,没有治他的罪。隆庆七年秋天,疾病发作,多次请求辞官归乡。过了一年去世。赠封太傅,谥号襄毅。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