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题试卷说明:1、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2、请用黑色签字笔将所有题的答案认真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共6分)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益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益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⑤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2分)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10-\n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2分)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二、文言文阅读(共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共14分)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益发兵诣赵益:增加。B.秦王必解解:懈怠。C.窃言是非窃:暗地里。D.举筑朴秦皇帝朴:撞击。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B.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C.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D.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10-\n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薰瞎了他的眼睛,留在身边击筑。7.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1)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8.(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荆轲有所待,欲与俱。(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阅读(共11分)(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9-10题(7分)致橡树(节选)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9.诗人绝不像“凌霄花”,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也不止像“泉流”“险峰”甚至“日光”“春雨”,诗人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n10.在这首诗里,诗人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4分)11.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迷途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档住了天空小路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12.阅读舒婷的《思念》,指出说法不够恰当的一项()(2分)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少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琴弦,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等待,夕阳一样遥遥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A.诗的第一节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在“思念”牵缠中最真切动人的体验,那是美丽的惆怅和失望的茫然。B.诗的第二节用了比喻与衬托相结合的手法:前两句用比喻,极言时间之长和距离之远,写出了“思念”的难以等待和可望而不可及的焦灼感;后两句用衬托手法,以“只有两颗泪珠”反衬思念之深。C.诗的最后一节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中心,是全诗的“诗眼”所在。D.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缺少线条的挂图”等事物象征希望难以实现,表现也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四、13、名篇名句默写(共11分)(1)怅寥廓,,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0-\n(2)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不仁;,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4)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5)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 (徐志摩《再别康桥》)(6)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雨巷》)(7)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共18分)窗前的母亲肖复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的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10-\n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14.文中第五段划横线的句子所描写的细节,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为什么?(4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个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4分)(1)只有太阳在悄悄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2)只有太阳悄悄地移过窗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章第六段写到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后面又说“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探究思考:写母亲的角度很多,本文为什么选择写“窗前”的母亲?(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达题80分)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畅所欲言,权当是抛砖引玉吧。C.“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D.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A.老师在讲评试卷时告诉我们,出现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运用得不熟悉所造成的。B.季羡林先生大概自己也没有想到,在他将近百岁高龄的时候,他会成为媒体和公众热议的对象。而议论的焦点并不是他的学问,而是他的藏画,还有他和他儿子的十数年人间相隔。C.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已在全国各大动漫频道播出了3年多,活泼可爱的形象、浅显易懂的内容、明显的本土化特点,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D.地王大厦是中国当时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代表作,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在今天也可以堪称先进。-10-\n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要讲词的欣赏,不能不提到“境界”的艺术理论问题。 。 ①他认为,像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 ②他认为,词有境界为佳,否则为不佳。 ③究其实际,仍然是中华文学艺术美学观念中的“传神”的要求。 ④“境界”一词,虽非王国维所创,但专用它来讲词学的,自以他为代表。 ⑤这乍看像“炼字”之说,细析时,“闹”字写春花怒放时的景色。 ⑥后来他又以“意境”一词与之互用。 A.③④①⑤②⑥ B.④②⑥①⑤③ C.④③①⑤②⑥ D.②⑥①⑤④③ 21.下列加点词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⑥距关,毋内诸侯A.①②⑥B.③⑤⑥C.③④⑤D.①③⑤2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④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⑤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⑥秦王目眩良久⑦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A.①③⑥B.①④⑧C.④⑤⑥D.②⑤⑧23.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选项是()(2分)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A.嘉为先言于秦王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C.是寡人之过也D.夫晋,何厌之有24.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一狼洞其中驴不胜怒,蹄之B.邑人奇之吾妻之美我者C.道渴而死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斗折蛇行D.春风又绿江南岸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2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⑤诚能得樊将军首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两个“诚”字相同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不同,两个“诚”字不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两个“诚”字不同D.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两个“诚”字不同26.下列说法不当的有()(2分)-10-\nA.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歌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B.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C.《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较大影响,戴望舒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D.艾青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诗人,著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等诗篇,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是《大堰河-我的保姆》。27.以下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B.《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由孔子编著的,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C.《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我们学过的《荆轲刺秦王》就出自《战国策》D.《左传》、《谷梁传》、《春秋》被称为“春秋三传”。七、写作(60分)请以“让我走近你”为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10-\n答案1.C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可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仔细的辨识,做出判断取舍。由第③段可知C项不是新诗内容方面的变化,是说新诗形式多样,反映新诗注重形式。所以选C。2.B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论述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相关语段,由第④段可知,B项描述的只是一个客观背景,主要原因在于在这个客观背景下诗人们的自闭。所以选B。3.D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作者的观点来分析选项的推断是否正确,由第⑤段可知,D项中“就一定能够改变”说法太绝对。所以选D。4.B5.c6.C7.(1)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 (2)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他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译文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祭祀。”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通辑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作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伺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庸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他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对完全赦免他感到为难。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8.(1)如果您放弃郑国,让它存在,以郑国为秦国东边道上的主人,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粮食,您也没有什么害处。(2)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上白色的衣服戴上白色的帽子来为他送行(3)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4)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9.极力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10.诗人认为,爱不应该是带着功利目的的,也不仅仅意味着对爱人的奉献。真正的爱,应该是平等的,不能失去自己独立的人格。11.【答案】D-10-\n这是一首从总体上采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象征,指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这是新诗常用的手法,这一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揭示作品的象征意义则是常见的考查内容。《迷途》按“追寻一被阻一归宿”的思路展开。“湖泊”“你”“眼睛”是同一概念,象征追寻的归宿,亦即心目中的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眼睛”具有比喻和象征双重特质,就湖水而言,是比喻,就全诗意象而言,则是一种象征。12.【答案】D。结合标题及内容看,此诗并没有运用象征手法,而是借用独特、精美、多姿多彩的比喻意象来表现那种温柔、缠绵而又凄惋的情思。13.略14.“还”和“已经”.它们简洁生动地表现了母亲盼望儿女归家的急切心情.15.第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因为它描述了太阳移动的过程,突出了时间慢慢流逝的过程,表现了母亲一个人长时间守候在窗前的寂寞.而第二个句子只叙述了过程,淡而无味.16.不矛盾.前面说是“新闻”,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的.母亲成天站在窗前,所见所闻非常有限,所以在我们看来平淡无奇的小事,在母亲看来就是新闻了.这样说,突出了母亲生活的单调、寂寞.17.(1)因为母亲不能下楼,总是站在窗前,“窗”是母亲目送我们出去、盼望我们归来的地方,“窗”是沟通母亲和我们的纽带.(2)“窗口”又是沟通母亲和外界的纽带,母亲不能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在窗口母亲见到了她认为新鲜的事.(3)“窗口”还沟通着母亲的过去和现在,窗前的一切,会使她联想起一些陈年往事,联想起过去的时光.(4)“窗口”还是我们了解母亲、感受母亲情感的通道.母亲在窗口凝望的身影,传达着她对我们深深的爱和牵念,也传达着她的寂寞孤独.(5)“窗前”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了,空荡荡的窗口,还存留着我们对母亲的回忆,勾起我们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6)将母亲的形象定格于“窗前”,通过一个小小的窗口来表现母亲的形象和情感,切入点小,笔墨集中,但内蕴丰富,形象丰满.构思巧妙.18.C19.C20.【答案】B(④句诠释“境界”一词与王国维的渊源,和前句“境界话题衔接最为紧密,应排在最前。②句阐明王国维对“境界”之有无对于诗词重要性的评判,应紧承④之后。⑥是王国维对“境界”一词认识的深化,应在②之后。①是对前面的举例阐述,应在②⑥之后。⑤句的“这”字,是指代①句内容,应排在①之后。)21.A22.C23.B24.D25.B26.A27.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