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一中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国加州大学神经学家GORDONSHAW及他的中国学生梁小丹(译音)在1995年首先发现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他们将79位大学生分3组,要他们做很难的折纸游戏。首先3组学生都先做一次,然后第一组听10分钟的莫扎特古典乐曲,第二组静坐10分钟,第三组听10分钟的小说录音带,然后3组同学再做一次同样的折纸游戏。结果发现,第一组同学听了莫扎特的音乐以后,玩游戏的进步率高达62%,其他两组同学进步率分别是14%及11%而已。很显然,莫扎特古典音乐帮助了第一组同学的脑力来解决游戏上的复杂问题,这样的发现很自然地令人相信听古典音乐会增加脑力。此后又有人让老鼠听古典音乐,发现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老鼠比较聪明,动作快而准确。更有意思的发现是,听了古典音乐的老年痴呆症病人,行动也正常很多。这种发现鼓励人们听古典音乐,因此莫扎特的作品一时成为市场上的宠物,升格到音乐排行榜前十名,打败了许多现代的音乐家。语文试卷第1页(共5页)为什么莫扎特的古典作品会增加脑力呢?据心理学家及神经学家分析,上面做实验的莫扎特音乐是钢琴奏鸣曲,在整个音乐中,大约每隔30秒音乐就进入高潮,这一时间上的巧合与脑神经发出的讯号时间正好吻合,因此可充分发挥脑神经的功能。有人联想到莫扎特是世界上罕见的音乐天才,他4岁就会作曲,只可惜英年早逝,否则会有更多的作品留在世上。分析他的作品,大致上都是每30秒有一次高潮,一定与他的脑神经作用发挥到最大功能有关,现在的研究几乎都用莫扎特的音乐来测定音乐与脑力进步之间的关系。其他的古典音乐或现代音乐是否有相同的效果,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例如肖邦的作品,其音乐高潮起伏略为不同于莫扎特的30秒间隔,但是还有其他的因素,如性别、爱好、训练及文化背景等都会影响对音乐的接受性,因此很难判断效果,这些因素在进行心理及智力测验时都可能影响研究结论。12\n然而反对上述观点的一方也发现一些证据,不支持听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的看法。他们用同样的音乐做其他实验,结果发现受测人士的脑力并没有显著加强。还有人将过去成功的实验数据重新整理解释,也有不同的结论。然而无论如何,听古典音乐会不会有帮助,则与个人有关。许多心理学家说,听音乐会增进情绪,有好的情绪,自然会有好的表现,脑力就自然加强。很多人有过经验,在烦恼时可以用音乐平息自己的情绪,有了平静的情绪才可以理智地应付事故,所以音乐对人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的古代圣贤教我们要懂乐理,意思是要我们懂音乐。大约远古以来,他们就知道音乐可以调剂人生,所以音乐在古代文明国家都有相当的影响力。以莫扎特的时代而言,音乐之盛,令维也纳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当时的欧洲没有人不懂音乐,没有人不去歌剧院听歌剧,从而推动了欧洲的发展。古典音乐成为现代文明的宝贵资产。如果我们相信听古典音乐可以增进脑力,那么过去200年欧洲的科技进步是否也与音乐流行有关。(节选自《科学漫谈·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1.从原文看,下列不能作为“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的依据的一项是()A.老年痴呆症病人在听了古典音乐之后行为会变得正常得多。B.大学生听古典音乐后解决游戏上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C.莫扎特的古典音乐作品受到欢迎并进入音乐排行榜前十名。D.受测试的老鼠在听了古典音乐之后会变得比较聪明敏捷。2.从原文看,对莫扎特的古典音乐能增进脑力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莫扎特的作品能超越性别、爱好、训练及文化背景等影响音乐接受性的因素。B.莫扎特罕见的音乐天才使他在创作的时候能使脑神经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功能。C.莫扎特的作品每30秒有一次高潮的时间间隔与脑神经发出的讯号时间相吻合。D.莫扎特作品被现在的有关研究人员普遍用来测定脑力进步与音乐之间的关系。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听古典音乐的受测者脑力没有显著增强并不足以推翻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的观点,因为这可能是受测者个人的因素所致。B.听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的成功的实验在数据统计方面有不准确或差错之处,所以有人分析这些数据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C.尽管当前科学研究对于古典音乐能增进脑力有不同看法,但是古典音乐有助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则是古今一致的认识。12\nD.随着现代心理学和神经学的发展以及实验、统计和分析技术的进步,听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的观点终将得到科学的证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语文试卷第2页(共5页)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B.始城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渡过难关。D.与若期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5.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组是()12\nA.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B.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C.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D.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纪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8.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5分)语文试卷第3页(共5页)9.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n(1)《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2)《论语》中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3)《论语》中阐述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胸襟的句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苏步青①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明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教学人才。③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12\n④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不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教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⑤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语文试卷第4页(共5页)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⑥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⑦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⑧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的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⑨2022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积极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⑩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第三段通过能熊全治的神态、语言等的描写,表现了苏步青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B.苏步青1927年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后,便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的教书育人生涯。12\nC.苏步青备课时,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表明他治学严谨,教学有方。D.教数学的杨老师的第一堂课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这节课改变了苏步青对数学的看法,作者想通过这个内容告诉我们教师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E.从作者对苏步青的介绍中,我们明白了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必须在文史方面有高深的造诣。(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苏步青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3)结合文本,谈谈这篇传记的写作特点。(6分)(4)请从“求学”和“治学”两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苏步青给你的启示。(8分)第II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濡染/儒生 以一当十/安步当车巷道/万人空巷B.强迫/增强自杀未遂/半身不遂癖好/否极泰来C.模具/模型阙秦/宫阙乘车/千乘之国D.谒见/偈语粗犷/旷日持久押解/解元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按装声名鹊起两全齐美真金不怕火炼B.部署卑恭屈膝各行其事坐收渔人之利C.装帧额首称庆民生凋敝毕其攻于一役D.筹划稗官野史以逸待劳吉人自有天相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B.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12\n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首相菅直人说,日本因“3·11”地震面临二战后最严重的危机,政府将使用应急资金实施救援,还将考虑对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进行查处。语文试卷第5页(共5页)B.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C.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D.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16.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1)将______改为______;(2)将_______改为________;(3)将______改为_______;(4)将_______改为_________。17.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都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4分)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五、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12\n有些事有很多机会做的,却一天天推迟,想做的时候却发现没有机会了;有些话有很多机会说的,却想着以后再说,要说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人生常常伴随着“错过”。你曾经错过了什么?错过之后你有怎样的感悟? 请以“错过”为话题,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2\n期中考试答案一、1.C2.C3.A二、4.(3分)C(“济”是“救”的意思,“当济以威”应该理解为“应当用威慑手段来救(此危局)”)5.(3分)B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6.(3分)C(并不是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也不是下令他一月之内如数补还,应该是当权的官吏强取粮食,韦丹下令侵吞粮食的“权吏”一月之内如数补还)7.(10分)(1)(5分)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予他们钱财。译出大意给2分;“复”、“官为”的“为”、“畀”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查验差役告发的事,都不符合实际,韦丹成功治理的情状越发显明。译出大意给2分;“验”、“告”、“治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文言文译文: 韦丹字文明,京兆府万年县人。新罗国的国君去世,皇帝诏令任命他为侍封郎中前往吊唁。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使臣出使外国,朝廷赐给他十个州县的官职,让他将这些官职卖出以得到出使的费用,这称作“私觌官”韦丹说:“出使外国,对于资费上的不足,应该向朝廷请求,怎么能够卖官得钱?”他列出所应开支的费用上奏,皇帝命令有关主管部门拨付给他,其后就把这种做法写在法令制度中。还未出行,新罗国继位的国12\n君又去世了,韦丹还朝作了容州刺史。他教导百姓耕种纺织,禁止懒惰游乐,兴办学校,对于因贫穷而卖身为奴的百姓,将他们赎出并让他们回家,严令官吏,不允许把他们抢掠来作为奴隶。开始兴建州械,城墙长三十里,屯田二十四处,教百姓种植茶树、麦子,仁政教化得以广泛实行,朝廷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韦丹还朝任职,韦丹以正直闻名。刘辟反叛,议政的官员们主张放过他不加讨伐,韦丹上奏,认为“在孝文帝时代,法令废弃,人们轻忽法令,应当用威慑手段来救此危局,现在不讨伐刘辟,那么朝廷能够管辖的地区就只剩下京地长安和东部洛阳这两京了。”这得到了宪宗皇帝的赞扬,因而调任江南西道观察使。当初,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都是用草盖屋顶,用竹子做屋椽,如遇长期干燥则易突然烧毁。韦丹召来工匠教他们烧制砖瓦,把这些建筑用的材料聚放在场上,根据制造它们的费用定出价格,不要赢利。有能力建造瓦屋的百姓,从官府领取木材砖瓦,可以免除一半的赋税,以后慢慢地归还欠款。因贫穷无力建瓦屋的百姓,则给予他们钱财。韦丹亲自前去勉励和监督。韦丹又建立了南北两个市场,建造军营来驻扎军队。年中大旱,韦丹广泛征召百姓做工,给予优厚的工钱,给他们食物。有一个官吏主管粮仓十年,韦丹审察库存的粮食,少了三千斛,韦丹说:“难道这个官吏能够自己耗费如此之多的粮食吗?”查抄登记他的家产,得到了全部的账目。都是当权的官吏强取的。韦丹就召集这些官吏说:“你们仗着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这是犯罪,我和你们约定一个月的时间归还这些粮食。”这些官吏们都叩头谢罪,到了限期没有一个敢违约的。有一个兵卒违反了法令被判了死刑,韦丹没有处死他,把他释放了。他离去后,上诉状告发韦丹违法,皇帝下诏将韦丹解送官府等候处理。就在此时,韦丹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查验兵卒告发的罪名,都不符实,韦丹为政的功绩就更加显著了。宣宗读《元和实录》,看到韦丹政绩突出,有一天与宰相谈论道:“元和年间,治理百姓谁是第一?周犀回答说:“我曾任江西太守,韦丹功绩卓著,恩泽施及八州百姓,死后四十年,无论老幼对他仍思念不忘。”(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答案、(1)修辞手法:对偶。(2分)“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每组1分)9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6分)(1)《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3)《论语》中阐述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胸襟的句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1)(5分)答C给3分,答A给2分。(A项表述不完整,还表现了熊全治对苏步青的感激之情。。B项苏步青是1931年4月归国。D项,本文的侧重点是苏步青,所以此事是为了说明苏步青是如何走入神秘的数学王国的。E项表述太过绝对,可将“必须”改为“需要”。)(2)(6分)①爱国敬业,执著信念。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②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如每次上课都要重新备课,吸纳国际新成果等。③勤奋刻苦,不畏艰难。求学时期,曾经在4年里演算了上万道习题,④文理兼治,兴趣广泛。作为数学家,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四点。每答对一点给1分,全对满分。意思对即可。)(3)(612\n分)①材料典型,且真实可信;②具有文学性;③通过细节表现人物。④评传结合。(四点。每答对一点给1分,结合文本给2分。意思对即可。)(4)(8分)求学上,要勤奋刻苦,坚持不懈,严格要求自己。(3分)(结合文本,略,3分)学习中也要踏踏实实,要锐意进取。(结合自身提出启示2分)治学上,要态度严谨,具有创新精神,要有一定的方法,提携后进。3分(结合文本,略,3分)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同时也要勇于探索、开拓。(结合自身提出启示2分)(大意表述清楚即可)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C13.D14.答案:A不足:不值得;训:法则,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齐全。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敢去。这是贬义词,这里情感色彩不对。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15.A(B、介词位置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将“根据”放在“公司”后;C、“学习”与“素养”搭配不当D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16.(4分)(1)“光临”改为“回到”;(2)“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3)“高足”改为“学生”;(4)“欣慰”改为“高兴”。 每找出并改对一处,给1分;只找出而未修改或修改不恰当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合理程度酌情给分。17(4分)每写出一个句子且内容贴切给2分,比拟运用正确给1分。所写两个句子与开头一句话构成排比,给1分。18.作文立意参考 ①错过是一种遗憾,应尽量避免错过。 ②抓住人生最主要的东西,不要错过。 ③没有错过,就没有成功;有所错过,就会有所成就。 ④错过了太阳,还有月亮,错过成就你的另一番人生。 ⑤错过也是一种收获,从错过中汲取经验,不要再错过就行。 ⑥错过也是一种美。豁达、积极地看待错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