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检测试题说明:①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5分为卷面分。-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羼水(chàn)寒伧(chen)戏谑(xuè)瘠薄(jǐ)B、筵席(yán)攫取(jué)呱呱坠地(gū)孱弱(chán)C、间或(jiàn)嘬嘴(zā)臆测(yì)唿哨(hūshào)D、襁褓(qiǎng)瞭望(liào)沉湎(mǐn)佝偻(gōu)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在田字格中订正。(2分)茫刺在背水泄不通一代天骄如座针毡断臂残垣吹毛求疵屹立不动润如油膏望眼欲川引颈受戮义愤填膺提心吊胆3.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8分)①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残。,。③,。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④,。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⑤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⑧行者见罗敷,,少年见罗敷,。。4.名著。(2分)“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是《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的显著特点。请列举一个你认为具有讽刺意味的情节,并说明作者在讽刺哪些现象或哪类人。5.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汽车马上就要来了,”他提高音量说:“请大家做好准备”。B“到底交还是不交,林丹同学?”他极不耐烦地问。C遵义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手臂。D这个小姑娘看上去十七、八岁,但却是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6、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改正。(3分)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③7、研究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提炼观点,在成果展示会上交流。(3分)材料一那瘦肉多得动你心的猪肉,有可能含有瘦肉精;那颜色白得馋你嘴的馒头,有可能就用过漂白剂;那色彩艳得逼你眼的饮料,有可能就加了塑化剂……材料二公众之所以产生“愁吃”的恐慌,与少数媒体夸大其词的宣传不无关系。例如,某个地方西瓜使用了膨大剂,专家证实如剂量适当并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但由于媒体的片面宣传,导致很多人不敢吃西瓜。他们把个别问题当成普遍现象,动辄以“致癌”“致死”定论,把食品安全的问题放大了。材料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主管、职能检测部门,已经开始行动,采取措施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实行全程监控和检测,对黑心者频出重拳。主要观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n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8—11题(8分) 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②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羲之之书晚乃善与朱元思书 B.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同舍生皆被绮绣C.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方其远出海门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9.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羲之之书晚乃善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又尝自休于此邪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D.今为州学舍不足为外人道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11、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一句话写在下面并谈一谈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2分) (二)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6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1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2分)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岁苦支备()(2)虽有少劳()(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4)臣怪之()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翻译:15、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三、现代文阅读(29分)(一)诊【15分】周海亮流感说来就来了。好像,城市里每个人都在流鼻涕。这让他的诊所里,总是堆满了人。诊所不大,靠墙放着两个并排的长凳,人们挤坐在那里,有秩序地,一个挨一个地,等着他开出药方,或在头顶挂一个吊瓶。这场面让他稍有些欣慰。他不喜欢有人插队,正如他不喜欢有人生病,尽管,他是一个大夫。9\n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比如现在,他已经忙了一个上午,面前依然晃动着没完没了的病人,这样他就有些烦躁。后来他更烦躁了,因为他看到一个没有排队的女人,身子有些佝偻、头发已经花白的女人。女人紧抱着叠成筒的被子,踉踉跄跄、慌慌张张地直接挤到他的面前。他看到女人在皱纹间顽强地挣扎出一双浑浊的眼,吸盘般吸附着他的脸。女人说,看病,感冒了。声音沙哑。他皱了皱眉,用手指着长凳上等候着的那些人,说,都看病,都感冒了。女人说,我给你钱。他的眉毛马上打结,他说都给钱,这里没赊帐和赖帐的。女人并不理会他的话,她把沾满灰垢的干枯的手伸进自己的胸脯,摸啊摸啊,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女人说,孩子感冒了,很严重,你快给他看看。女人轻轻拍打着怀里的被筒,露出焦急和紧张的表情。女人递过来的,是一张破旧的两毛钱。他认为这张钱的年龄,应该不会比女人小多少。女人小心翼翼地揭开包得紧紧的被筒一角,他垂着头,向里面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住了……你不要理她。坐在凳子上的一个男人说,我认识她,这附近所有的国营医院和个体门诊,没一个理她的。他摆摆手,示意男人不要说下去。他轻轻地问女人,孩子病得很重吗?是的,很重。女人说,你快给他看看,他们都不给他看……他很可怜,他整夜咳嗽。还有呢?他问,把听诊器小心地塞进被筒。不吃饭,有时候发高烧……夜里总是哭哪!女人说。还有呢?他继续问。就是咳嗽,发高烧,不吃饭,夜里总是哭!女人重复着。啊,知道了。他抽出听诊器,是感冒,没什么大问题,开些药吧?不行呢。女人说,他怕苦,他会吐药的。那么打个吊瓶?他说。不行不行!女人说他很怕疼的。你别理她!坐在凳子上的男人又说话了,还有这么多人等着呢!你闭嘴!他冲着男人吼。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变得很激动,你闭嘴行不行?让你等一会儿不行吗?男人撇撇嘴不说话了。那给他打一针吧。他朝女人笑笑,马上就好,不会痛的。他站起来,把椅子让给女人。他从药架上取下两瓶针剂,仔细看了看标签,摇匀,将封口割开,然后把药液抽进一个小的针管。你抱着他,别让他动,打一针很快的。他一边说着,一边小心地揭开被筒,缓缓将一管药液推进去。不疼不疼的,他轻哄着。现在你摸摸看,是不是不烧了?过一会儿他对女人说。好像是呢。女人的表情终于平静下来,嘴角有了些笑。回去的时候,把被子包严实点,别让他受凉。他叮嘱。那谢谢你了……不过明天我还想来,你再给他看一看,行吗?女人说。当然行。他收下女人推过来的两毛钱。以后呢,女人说,我想每个月都来给他看看……绝对没问题的。他笑着,你什么时候来都行。女人终于走了,心满意足。走到门口,女人回过头来朝他笑笑。笑得他心酸。他开始给下一位病人开药,挂吊瓶。他心里想着那个故事:单身的母亲和十七岁的儿子……儿子辍学打工……摔下脚手架,死去……母亲疯了,每天抱一个被筒,到处找人给儿子看病……她总说,儿子刚满两岁……可是没有人理她……一个也没有……没有……他想,被子里包的那个干瘪的、脏兮兮的枕头,应该是她儿子枕过的吧。他流下一滴眼泪。他想,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他答应过女人的。哪怕,他仅剩下女人一个顾客。16.文章的题目是“诊”,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诊”的理解。(3分) 17.文章开头写“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结尾又写“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谈谈“他”产生这两种想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18.本文主要写了“他(大夫)”、“女人”、“坐在凳子上的男人”三个人物,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试说明理由。(2分)9\n19.“女人小心翼翼地揭开包得紧紧的被筒一角,他歪着头,向里面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住了……”请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在文中划曲线的句子后补写一段文字。(要求:准确、简明、符合情节发展要求)(2分)20.在塑造人物方面,本文运用了很多描写方法。请选择一处你认为描写人物最精彩的语句,指出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精彩的语句描写方法及作用:2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一段插入性的文字,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一下这段文字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二)只追前一名崔鹤同①有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②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延伸到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女孩。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202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惟一一位中国本科应届毕业生——她就是朱成。2022年6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2022年9月,她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22年4月,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③“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挑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④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什么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2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是2000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会退避三舍。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成功地跃过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⑤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此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跨越,不仅需要____________,更需要_______________。22.根据文章内容,将“智慧”和“胆识”两个词语分别填在第⑤段相应的横线上。(2分)23.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本文题目的深刻内涵。(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3分)9\n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有人认为希华·莱德的事例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说出你的理由。(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说说朱成的事例给你怎样的启迪?(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题目:回报要求:(1)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少于600字9\n9\n9\n答案1、B5.B6、答案:①杂糅,删去“的过程”。②一面和两面不搭配,在“养成”前添加“能否”;或将“否”删去。③语序不当,把“从小”调到“培养”前。7.答案:(2)①食品安全确实存在问题;②少数媒体片面宣传和夸大食品安全问题;③行政部门已经对食品领域黑心者实施监测打击。8、C9A12、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13、每年劳累(劳苦)隐患(祸患)对……感到奇怪14、(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参加”改用“响应”也可。补出主语1分,“欣跃而来”1分)15、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齐王一天上早朝,环顾对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军备费用。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长城,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轩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即可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窥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现在让老百姓去修筑大城,虽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参加呢?” 艾子回答说:“今天早晨下雪,我来赶早朝,看见路旁有一个百姓,袒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望着天哀嚎。我很奇怪,便问他什么缘故。他对我说:‘这场大雪顺应了时令,正高兴明年人们能吃到减价的麦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被冻死了。’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筑大城,等到大城筑完,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15.“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①对流感患者进行诊治; ②对女人的心理与精神进行诊治; ⑨对自私冷漠、不关心弱者、缺乏同情心的社会不良现象进行诊治。(共3分,每个要点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16.作为大夫,“他”不喜欢有人生病,有时没完没了的看病让他烦躁,所以“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后来“他”被女人的母爱所感动,为人情的冷漠、不同情弱者的社会不良现象所震动,为遵守诺言,给女人心理和精神上以安慰和支撑,所以决定“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共3分,每项l.5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17.他(大夫)(1分)因为本文主要是围绕“他”(大夫)来展开故事情节的,通过“他”诊治疾病、心病和社会不良现象,表现了“他”正直、善良、同情弱者、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18.答案示例:啊!里面竟然是一只枕头,不会是那个可怜的母亲吧!答题要点:准确、简明、符合情节发展要求。(3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19.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1分,答对两个即可得1分) 写出精彩的语句(1分) 描写方法及作用(2分,描写方法0.5分,分析其作用1.5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20.内容上的作用:解开故事悬念,将女人的不幸遭遇呈现出来,唤起读者对女人的同情。结构上的作用: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共4分,每个要点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9\n21、胆识、智慧22.答案:“只追前一名”是指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23.答案:首先,引用俗语解释了“只追前一名”;然后论述了没有目标、期望和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最后提出明确可靠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能引领人们朝前走的观点。(意思对即可)24.答案:示例:①不能删。事例中的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就是1000个剧本,他也会退避三舍。这就说明目标太高、期望太大就会让人望而生畏,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人要有明确可靠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②不能删。事例中广告商没有明确给他提出要求,这样他就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阶段完成目标。这与本文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一致的,增强了说服力。(如从反面回答,自圆其说也可)25.答案:围绕着做事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懈努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说即可。(启迪2分,联系实际2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