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包括8小题。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8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以下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豆浆B.食盐水C.牛奶D.冰、水混合物2.将以下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硫酸、纯碱、石膏B.氢硫酸、烧碱、绿矾C.碳酸、乙醇、醋酸钠D.磷酸、熟石灰、苛性钾3.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参加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nm的磁流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8/8\nD.给分散系通直流电时,阳极周围黑色加深4.以下物质肯定为纯洁物的是()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5.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B.两者均能透过半透膜C.参加盐酸先沉淀,随后溶解D.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6.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穿插分类,HNO3应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一元酸⑥强酸⑦化合物⑧混合物⑨无机化合物()A.①④⑤⑥⑦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⑨C.①②④⑧D.①④⑤⑥7.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B.BaSO4难溶于水,是正盐也是硫酸盐C.福尔马林、盐酸、明矾、纯碱都是混合物8/8\nD.某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Sg,那么此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S/(100+S)×100%8.将10mL淀粉胶体和5mL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放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如以下图)2min后,分别取袋内和烧杯内液体进展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烧杯内液体参加硝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B.烧杯内液体参加碘水后呈蓝色C.袋内液体参加硝酸银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D.袋内液体参加碘水后不变蓝二、非选择题9.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与酸反响。某同学利用下述一系列反响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即铜①铜绿②A③Cu(OH)2y④B⑤Cu(1)现有物质CuO、CuCl2、CuSO4、CuCO3等物质,那么上述三种物质能代替上述转化关系中A的是____________,能代替B的是____________。(2)上述反响属于氧化复原反响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3)写出反响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响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8/8\n10.已知淀粉溶于水后,淀粉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现有两个试剂瓶,其标签已模糊不清,只知道分别盛有淀粉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试用多种方法将其鉴别。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请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1)请分别写出中学所学常见的强酸和强碱(各不少于3种)强酸:____________。强碱:____________。(2)请写出中学所学常见的强氧化剂,其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__(不少于3种);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少于4种)。(3)请观察分析以下各组物质,指出各组物质具有的共同化学性质,每组各举一例,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说明:①H2SO4,H2SO3,H2S,SO2,CO2,Cl2,NH4Cl,FeCl3共性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②NaOH,Na2O,CaO,Na,Fe,Na2CO3,Na2S,Na2SO3共性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③Al,Al2O3,Al(OH)3,NaHCO3,NaHSO23,NaHS,(NH4)2S共性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12.在Fe(OH)3胶体中,逐滴参加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8/8\n(2)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3)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___________,此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4)假设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___________。(写序号)参考答案:1.解析:B属于溶液,C属于乳浊液,D是纯洁物,不是分散系,A属于胶体。答案:A2.解析:纯碱是Na2CO3,属于盐;熟石灰是Ca(OH)2,属于碱;苛性钾是KOH,属于碱,而石膏和绿矾分别是CaSO42-·2H2O和FeSO42-·7H2O,属于盐,乙醇属于非电解质,故只有B正确。答案:B3.解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错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Fe2O3为红棕色,而磁流体为黑色,C错误。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胶粒带正电荷,电泳时阴极附近黑色加深,D错误。答案:B4.解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可以知道: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一种原子可能得到不同的分子,如O2、O3均由氧原子构成。对于离子化合物来说,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只能得到一种物质(电荷守恒),当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时,其组成物质的种类可能是多种,如FeCl3与FeCl2,所以只有C正确。答案:C8/8\n5.解析:MgCl2溶液无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MgCl2溶液加盐酸无沉淀;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可通过滤纸。答案:D6.解析:硝酸是纯洁物、无机化合物、一元含氧强酸。答案:A7.解析:A项,CO、NO、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BaSO42-是硫酸盐,也属于正盐;C项,明矾、纯碱属于纯洁物。答案:BD8.解析:淀粉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较小的Cl-等能透过半透膜,且由于不是流动的水,因此半透膜内外的离子浓度保持相等,所以袋内、烧杯内的液体参加AgNO3溶液后均有白色沉淀生成;烧杯内溶液中参加碘水无现象,袋内溶液中参加碘水呈蓝色。答案:AC9.(1)CuCl2或CuSO42-CuO或CuCl2或CuSO42-(2)①⑤(3)2Cu+CO2+H2O+O2=Cu2(OH)2CO3Cu(OH)2+2H+=Cu2++H2O或Cu(OH)2CuO+H2O10.解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方法较多。淀粉为胶体,可通过①丁达尔效应、②加热聚沉、③参加碘水变蓝等方面设计;NaCl溶液可通过①检验Na+、②检验Cl-、③导电性等方面设计。答案:方法一:在水平方向上用激光笔照射两个试剂瓶,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淀粉溶液,余者为氯化钠溶液。8/8\n方法二:分别取1mL未知溶液在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滴入1~2滴硝酸银溶液,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钠溶液,余者为淀粉溶液。方法三:分别取1mL未知溶液在两支试管中,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出现糊状聚沉的是淀粉溶液,余者为氯化钠溶液。另外的方法还有:导电法(氯化钠溶液导电、淀粉溶液不导电)、参加碘水(淀粉溶液呈蓝色)等。11.解析:(1)中学中常见的强酸有HCl、H2SO42-、HNO3、HBr、HI、HClO42-。常见的强碱有:NaOH、KOH、Ca(OH)2、Ba(OH)2等。(2)中学常见的强氧化剂中,单质有Cl2、F2、Br2、O2等,化合物有HNO3、浓H2SO42-、HClO、KMnO42-等。(3)①该组各物质均能与碱发生反响例:NH4Cl+NaOH=NaCl+NH3·H2O②该组各物质均能与酸发生反响例:Na2CO3+2HCl=2NaCl+CO2↑+H2O③该组各物质既能与强碱反响,也能与强酸反响。例:NaHCO3+HCl=NaCl+CO2↑+H2O,NaHCO3+NaOH=Na2CO3+H2O答案:(1)HCl、H2SO42-、HNO3NaOH、KOH、Ba(OH)2(2)Cl2、Br2、O2浓H2SO42-、HNO3、HClO、KMnO42-(3)①都能与碱反响NH4Cl+NaOH=NaCl+NH3·H2O②都能与酸反响Na2CO3+2HCl=2NaCl+H2O+CO2↑③既能与强酸反响,也能与强碱反响NaHCO3+NaOH=Na2CO3+H2O,8/8\nNaHCO3+HCl=NaCl+CO2↑+H2O12.解析:HI既有酸性又有强复原性,I-能使Fe(OH)3胶粒聚沉,H+使其溶解,生成的Fe3+又能氧化I-成I2,而HCl只能使其聚沉然后溶解。答案:(1)参加电解质后,使胶体聚沉(2)Fe(OH)3+3H+=Fe3++3H2O(3)有I2生成2Fe3++2I-=2Fe2++I2(4)(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