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地理暑假作业五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后完成1~3题。1.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先转变的是()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2.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3.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A.埃及B.中国C.德国D.新加坡读下图,完成4~6题A图B图C图D图4.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A.A图地貌都分布在高纬度地区B.B图地貌是由流水沉积作用造成的C.C图为冲积扇地貌,此地形一般分布在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带。D.D图地貌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往往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5.山前冲积扇的成因是()A.冰川的堆积作用B.流水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堆积作用D.风力的搬运作用6.下列关于地形地貌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高原地区光照充足,向阳的高坡是人类理想的栖息之地B.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C.山区优先发展铁路运输,其次是航空运输D.山区选择公路关键是看地形条件如何,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读图3和图4,回答7~8题。9\n7.据各自然带在图3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8.据图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9.右图表示某河口地区的海陆变迁状况,由甲演变到乙的原因可能是()①河流侵蚀②地壳下降③泥沙沉积④海平面上升⑤地壳上升A.①⑤B.③⑤C.①③D.②④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10—11题。10.美、加、澳三国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水平B.人口数量C.人口密度D.经济发展水平11.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读“1949年~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情况图”,完成12~14题。12.据图判断我国在1949年~1990年之间人口增长特点是()9\nA.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B.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D.出生率极高、死亡率极高、自然增长率极低13.自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A.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加快B.未成年人比重不断加大C.青壮年比重不断降低D.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重14.应对我国人口这一变化特点的可行对策是()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B.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C.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D.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读“某城市体系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15~16题。15.图示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资源16.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交通D.市场读“我国部分水稻产区分布略图”。完成17~19题。17.甲、乙两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共同特点是()A.商品率高B.机械化水平高C.科技水平高D.水利工程量大18.与甲地相比,制约乙地水稻种植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光照C.热量D.水源19.甲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A.海平面上升 B.居民饮食习惯改变C.建设用地增加D.自然灾害频发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20—22题。20.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温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21.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22.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C,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A.1000米B.2000米C.3000米D.4000米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据此回答23-25题。9\n23.若图甲中M表示我国某县2022年农产品产值构成(其中a表示花卉,b表示蔬菜水果,c表示粮食),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水源C.市场和交通D.政策和劳动力24.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下适合其“都市农业”发展的有()A.观光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房地产业D.水稻种植业25.若图甲中M为该县目前农业用地的比重(a为花卉用地,b为蔬菜水果用地,c为粮食用地),图乙为该县“十一五”农业土地规划,据此判断,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是()A.粮食种植用地面积增加B.花卉种植用地比重上升C.蔬菜水果种植用地面积增加D.冻结城市建设用地图11右图为我国某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26~27.26.该山最有可能是A.阴山B.天山C.祁连山D.珠峰27.②自然带在S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缺乏B.坡度较陡C.水分缺乏D.降水较多图4至图7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4时期到图7时期的变化过程。(图4时期到图7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分段中的中游。)回答28—29题。28.依据图中信息,分析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是()A.图4B.图5C.图6D.图729.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弧立性读海陆分布示意图(甲)和某地气压、气温年变化示意图(乙),据此完成第30—31题。9\n30.甲图中与乙图所示气压、气温年变化状况相一致的地点最有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31.与甲图中①地相符的自然带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图10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11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32—34题。 32.图10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正确的是( ) A.a—乳畜业 B.b—地中海花卉种值 C.c—乳畜业 D.d—水稻种值33.图11中反映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乳畜业 D.混合农业34.图10中西班牙m和法国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属于m地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气候条件优越 D.技术条件好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一、二、三环线之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占该区域面积比重示意图。据此回答35-36题.35.图中表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商业服务用地的数码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36.近年来,该城市在三环线以外规划设立了多个居住用地区,商品房价格也不断上涨。下列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A.大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37.图2是世界某自然带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影响该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9\n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海陆位置D.地形地势农作物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十分密切,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38—40题。38.图中乙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在美国主要分布地区()A.东部低山丘陵区B.西部沿海地区C.中部平原地区D.南部沿海平原39.图中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C.热带种植园农业D.乳畜业40.图中丙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主要区位因素是()A.政策B.交通C.市场D.劳动力二.综合题(共40分)41.读图16,完成下列要求。(10分)9\n(1)说出圣诞节期间A地气候特点,并简述其成因。(4分)(2)图16中A-B-C-线自然带依次分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分)(3)分析B地所在气候带分布狭长的主要原因。(4分)42.日本九州岛一个7英亩的水稻农场建立了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1)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属于___________农业,我国______________地区适合建立这种模式。9\n(2)简要分析该农场发展这种农业模式的有利和不利条件。(3)简述这种农业模式的特点。43.读下图,回答问题。(14分)图1图2(1)图1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花卉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布局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城市发展到图2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城市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压力及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干年后图1所示城市发展到图2所示规模,它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的哪两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n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度暑假作业高一地理试卷(之五)答案9